李 栋
(金乡县图书馆,山东 济宁 272200)
互联网信息技术一直以来都在为各行各业的服务提供极大的便利,公共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尚未实现有效的创新转变,然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其创新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探索图书管理的创新方法。
公共图书馆是具有公益性的特殊事业单位,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阅读服务,也可为读者提供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既可提高读者的阅读素养,又可创造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获得更好的进步。在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发展过程中,图书管理是非常基础的管理工作内容。然而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不足,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背后,隐藏了一些其他的图书管理问题,一是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效率较低,影响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阅读服务质量;二是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技术水平较低,限制了图书管理的科学水平[1]。
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从自身的管理工作实情出发,探索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图书管理中,建构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健康发展,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质量。
在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的收集和整理是最为基本的管理内容,也是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的管理内容。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则需对这一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图书收集与整理工作中。
一方面,管理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即将要收集的图书信息,并快速地对已收集好的图书信息进行准确分类,让图书采购人员可以快速将相关图书资源搜集起来,并整合到一起;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拥有一定的时间,对图书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立即补上缺位的图书,使信息化图书资源更具整体性。此外,在平时的图书收集与整理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随时更新图书信息,使图书采购人员及时采购具有时效性的图书资料,有利于满足图书馆读者的各种需求[2]。
在图书信息整理工作中,图书信息登记管理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传统手工式的管理方法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管理人员可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尝试通过信息化的图书信息统一登记模式,根据图书信息的具体分类及其顺序,对其进行迅速地编号归档,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书目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图书管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它可为图书馆推进读者服务的顺利开展而创造优越的条件。这主要是因为书目数据库建设能够辅助管理人员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发挥各种信息化管理设备的功能,让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更优、图书管理更具科学性。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中,管理人员在加强书目数据库建设时,可实现以下几点的管理目标:首先,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推进图书馆文献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管理人员共建丰富的网络文献资源,并通过共享机制,加强读者对网络文献资源的共享利用,很好地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其次,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能够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强图书采编工作、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图书信息检索与咨询的自动化管理工作。目前,许多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网上浏览信息的操作能力,县级公共图书馆更应加强书目数据库建设,让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更具有效性。最后,书目数据库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馆藏信息,向读者揭示图书馆现有的藏书规模和藏书结构,能够让读者从图书管理这一角度,了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些基本面貌。从这几点来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图书管理的有效性。
在信息化图书管理中,图书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县级公共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力与管理现况,适当地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将图书安全管理的概率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安全受到打击的情况下可能会遭受的损失。
例如,县级公共图书馆可引入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可借助这些技术手段,对读者的访问权限进行合理的控制,保障读者对图书信息的访问安全[3]。若是访问者被确认身份后,系统还可再进行一次身份验证,避免访问者以虚假的身份进行访问,旨在提高图书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性能,保障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安全管理效果。
总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面临着比较明显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的问题,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图书信息收集与整理、书目数据库建设、图书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建构有效的图书信息管理模式,以提高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科学水平及其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