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类方治疗小儿泄泻脾虚证

2021-03-27 11:40刁娟娟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类方参苓四君子汤

王 韵,刁娟娟,陈 鲁*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济南 250014)

四君子汤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原方为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四君子汤在临床上常用作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方。

脾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皆秉受脾生化的气血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及:“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四君子汤作为治疗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的各脏诸病的基础方,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医方集解·补养之剂》这样评价四君子汤:“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本文仅讨论四君子汤在脾虚泄治疗中的加减化裁。

1 小儿脾虚泄泻病因病机分析

《脉因症治·内伤泄泻》中记载:“脾虚泄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之后,过用寒凉,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失职,脾虚则运化失常,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而成脾虚泻。

1.1 湿 《罗氏会约医镜·泄泻》谓:“泻由脾湿,湿由脾虚。”湿与脾虚可互为因果,或因脾虚生湿,或因湿盛困土而致脾虚。湿邪又分内湿与外湿,一者脾虚易生湿,湿性弥漫,湿阻中焦则脘痞腹胀,大便不爽;二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导致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

1.2 食 《内经》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景岳全书》中记载:“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快速生长,从而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易内伤饮食,导致泄泻。相反,小儿脾常不足,脾脏运化能力不及,则易导致乳食内滞,腐熟无力,发为泄泻。

1.3 气滞 脾胃乃后天之本,位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而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致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停滞于中焦,水谷不分,清浊不别,则生为飧泻。

综上所述,脾虚型泄泻是由于小儿先天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较弱,或后天调护失宜,有形之邪内生,或久病迁延不愈,脾阳、脾阴进一步受损,水谷运化失司,清阳无力升举,水谷混杂而下则成泄泻。

2 小儿脾虚泄泻的辨证认识

对于小儿脾虚泄泻的辨证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1979 年10 月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术会议将泄泻虚证分为:脾阴虚、脾气虚、脾肾阳虚。据1997年中医虚证研究,将脾虚泄泻分为脾阴亏虚、脾胃阳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脾虚肝旺证[1]。但总结发现临床以参苓白术散证、健脾丸证、异功散证、七味白术散证最为常见。

3 四君子汤类方的古今研究

顿宝生[2]认为类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方之间没有源流衍化关系,但是在功效、主治病证等方面极其类似;另一类类方之间以源流关系为主,并且在组成、功效、主治病证上极其类似。对类方的研究最早可见于师沛的《祖剂》。后世医家如清朝徐大椿所著的《伤寒论类方》则为类方研究的经典著作。通过对类方的研究,比较同一类方中每首方剂的异同,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该类方的组方用药规律,辨清其临床适应证候。

四君子汤作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类方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益剂多从该方演化而来,临床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该方仅取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温而不燥,补而不峻,配伍简易得当,共奏健脾益气之功,同时又为临证处方提供加减依据。

3.1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化湿行气的砂仁,渗湿健脾的薏苡仁,健脾补中的山药、扁豆、莲子,宣肺止咳的桔梗,较四君子汤健脾作用更甚,同时兼有祛湿止泻之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中参苓白术散主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片玉痘疹》中用于痘疮,脾胃气弱不能消食。《镐京直指》中用于久泻伤脾胃,气虚脉弱,饮食不化。《婴童百问》卷二中记载参苓白术散可用于急惊后和气助胃。《幼科指南》中记载其可用于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医学心悟》记载参苓白术散可健脾养胃,主痈疽脾虚者。《己任编》中记载参苓白术散可用于小儿疳证,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景岳全书》论治中记载:“若因劳倦伤脾,气虚不敛而面目虚浮者,宜参苓白术散、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种痘新书》卷四记载参苓白术散可健脾去积,主痘疮虚泄。小便清利,其粪或白或黑,或饮食不化,其气腥,其泄则滑溜自下而无声者。

徐琛[3]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症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或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指纹淡的患儿。曹霞等[4]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一间断腹泻3 月余的患儿,其近一月大便日行7~8 次,便质稀薄,蛋花汤样甚至水样便,色黄,无黏液脓血,伴纳差,倦怠,神疲乏力。查体:精神欠佳,面色少华,皮肤弹性可,无明显脱水征,腹软,叩诊鼓音。舌淡苔白,脉弱。桑杲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一患儿反复泄泻4 周,就诊时见泄下清稀不臭,便次多而量少,腹稍胀,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5]。陈子珺[6]认为参苓白术散可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以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为主要表现的肺脾气虚痰湿证;另一方面是以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面色萎黄为主要表现的脾胃气虚夹湿证。赵仲禄等[7]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一腹泻6 年余的患者,症状时轻时重,就诊时泄泻如水样或糊状,兼见便血,纳水果等稍凉之物则腹泻甚,右下腹隐痛连及脐周,喜按,纳差神疲,时脘腹胀,眠尚可,面色萎黄,精神尚可,舌淡胖大,苔水滑中心白腻,脉弦缓。

3.2 健脾丸 健脾丸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肉豆蔻健脾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畅中消痞;稍用黄连清热燥湿以治湿热,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功。

《证治准绳》类方中健脾丸主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痘疹传心录》卷十九记载健脾丸可用于小儿脾虚身热。《东医宝鉴·杂病篇》中记载健脾丸可健脾胃,进饮食,消化水谷,主嗳气。《慈航集》中健脾丸可健脾长肌,调补精神,主小儿脾虚腹大,四肢消瘦,一切伤脾疳证。《会约》卷十二中记载健脾丸可用于治疗麻后失调,体瘦气虚,或成疳疾,或生泄泻。《墨宝斋集验方》卷上记录健脾丸可促使小儿饮食多进,生肌长肉,主小儿粪后红。

王敏运用健脾丸合香苏散治疗一患者,症见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后加重,拒按,纳食减少,时有嗳气,其气臭,嗳气后稍舒,大便溏薄,其味臭,神疲肢软,少气懒言,舌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黄厚稍腻,脉滑略数[8]。蒋盛花[9]研究健脾丸可用于小儿厌食症,表现为食欲减退或者无食欲,部分患儿伴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以及便秘等。徐静[10]运用健脾丸治疗一患儿,症见大便如蛋花汤样,每日5~8 次,有泡沫,酸臭,纳呆、多汗,舌淡偏红,苔微黄,指纹淡。王茂源等[11]运用健脾丸治疗一患儿,该患儿于就诊前一日外出伤风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浮缓。

3.3 异功散 异功散,又名五味君子汤,即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以行气健脾,使中焦气滞得除,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异功散出自于《小儿药证直诀》,书中记载其可益气健脾,行气化滞,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脾胃论》中异功散用于治疗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记载异功散主健脾理气,用于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寿世保元》中有记载异功散可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保婴撮要》中记载:“一小儿吐乳不食,手足搐搦,痰涎上涌,手足指冷,额黑唇青,此肾水胜心火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姜,顿愈;去姜,又数服而愈。”《瘴疟指南》中记载异功散可治瘴后,精神少,不喜饮食。此药能调胃进食,顺气化痰,不冷不燥,功效尤多。

董小康[12]运用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症见纳呆或拒食,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无力。门学民运用小儿异功散加味治疗一自感胸部憋闷,胸痛,饮食可,背困,怕冷明显,四肢乏力,头晕,排便无力,睡眠可达5 h,舌苔白,脉细的患者[13]。陈明岭运用五味异功散合消风散治疗一荨麻疹反复发作2 年余的患者,症见起红色风团,每日复发,发作时瘙痒明显,恶风,口苦,易腹胀,大便稀,睡眠一般,小便可,舌红苔黄白腻,脉弦细[14]。黄世珍[15]运用异功散治疗一反复咳嗽、咳痰3 月余的患者,就诊时症见:咳嗽、咳痰稀薄,痰量不多,咳声低弱,自汗,纳差,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3.4 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又名白术散,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藿香、木香、葛根,万全在《幼科发挥》中有云:“白术散乃治泄作渴之神方”,方中葛根甘辛平,鼓舞胃气上行而止泻,藿香辛温芳香化浊祛湿而和中止呕,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全方配伍,脾胃自健,则呕泄止。

《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其可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景岳全书》论治中记载:“若因饮酒过度,湿热上聚而面目浮肿者,宜葛花解酲汤,或七味白术散。”《冷庐医话》中记载:“七味白术散,治小儿久泻脾虚者最灵。”

孙定隆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一纳差、便溏、消瘦20 余年,伴见疲乏无力、腹胀腹痛、嗳气吞酸,舌淡脉弱的患者[16]。刘凌伶等[17]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一反复口气臭秽1 年余,口腔溃疡2 周的患儿,就诊时患儿症见口臭,伴口腔溃疡,溃疡处疼痛,自觉口中有甜腻味,纳差,饥不欲食,渴但欲饮热水,困倦乏力,形体消瘦,面色稍黄,淡边有齿印,舌苔白厚腻如积粉,苔中央有裂纹,脉细滑,二便尚可。王红军等[18]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一患者,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阵发咳嗽,咳咯黄痰,晨起口苦,腹胀纳差,粪质稀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数。杨晨等[19]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一汗出过多1 年余的患儿,症见:自汗,偶有盗汗,汗出遍及全身,神疲,夜寐欠安,手足心热,纳少,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大便不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吴曙粤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一因饮食不洁腹泻5 d 的患儿,症见腹泻,每日5~7 次,为便质稀溏,甚者如水样,夹有食物残渣,未闻及特殊气味,无恶寒发热,无呕吐,无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精神稍差,尿量正常,肛周湿而不红,舌质淡,苔白腻[20]。

4 小结

小儿泄泻是我国卫生部规定重点防治的小儿四大疾病之一[21],四君子汤类方在治疗小儿泄泻脾虚证时,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兼证灵活化裁,在功效和主治上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以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总之,应多做一些经典方剂的类方积累,以便方剂配伍的原则以师其方意,多看、多想方剂配伍的变化以明其变通。对类方方证进行整理、归纳,揭示各方剂类方的特异性证候,从而把握临床运用规律。

猜你喜欢
类方参苓四君子汤
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Potential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Clearing Heat and Dampness in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苓甘五味姜辛汤及其类方治疗痰饮病的探讨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类方概念探析及形式化表达
加味四君子汤对碱烧伤食管组织中p53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
四逆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李赛美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思路探析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