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7 11:17张海宇张莉莉卫若楠陈科宇于同月
吉林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头目平肝风热

张海宇,张莉莉,韦 宇,卫若楠,陈科宇,于同月,刘 乐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13;4.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北京 100033)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酚酸类、挥发油、三萜类、核苷类和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经典名方中菊花的用量及配伍,总结国医大师、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医家临床应用菊花的经验,探讨菊花的临床用量范围、常见配伍以及主治病证,为菊花在临床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经典名方中菊花配伍不同的中药治疗风热表证、肝热动风、目赤肿痛以及痈毒疔疮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因而探讨中药的临床用量至关重要。古现代方药用量折算因时代度量衡不同,因此,按东汉一两约13.8 g,宋金元一两约41.4 g,明代一两约37 g,清代一两约37.3 g 为依据,探讨经典名方中菊花的配伍用量。如桑菊饮(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方中菊花(一钱约3.75 g)甘寒质轻、疏风散热,配伍桑叶清热润燥,共奏疏散上焦风热之功,治疗风温初起之证。羚角钩藤汤(清《通俗伤寒论》)中,滁菊花(三钱约11.25 g)清热平肝息风,配伍羚角、钩藤凉肝息风止痉,具有平肝息风、清热镇惊之功,治疗肝经热盛动风证。菊花丸(明《奇效良方》),菊花(半两约18.5 g,每服菊花折合成现代剂量每服1.25 g)清肝明目,配伍熟地黄填精益肾,治疗肝虚风热型赤肿羞明,目痛翳障。菊花甘草汤(清《外科十法》)中,白菊花(四两约150 g)清热泻火,配伍甘草清热解毒,合用增强清热解毒之效,热盛等急性期顿服治疗疔疮。菊花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菊花(六两约248.4 g,每服菊花0.67 钱,折合成现代用量约2.76 g)清利头目,蝉蜕明目退翳,合用增强理肝气风毒,清肝祛风,名利头目,治疗眼目赤肿。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张学文 张学文在中风病防治中重视“治未病”,认为其发病关键在于肝热血瘀,自拟“清脑通络方”治疗肝热血瘀之中风先兆证。方中菊花凉肝息风以利头目,配伍草决明入厥阴清肝热,两者共用以清肝脑之热,菊花常用12~15 g[1-2]。张学文将偏头痛的中医病机归为肝热脑络瘀滞,治疗以平肝阳、清肝热、通脑络为核心,以菊花清息风阳而止痛,川芎行气活血而通络,两药合用增强疏风活络止痛之效,治疗偏头痛证属风热之证,菊花常用15 g[3-4]。张学文从“脑”论治焦虑症,认为脏气失衡,气机逆乱,痰火瘀滞上逆蒙蔽清窍是其主要病机,故菊花凉肝疏风,配伍石菖蒲、郁金豁痰化郁,同用增强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之功,治疗肝郁气滞型焦虑症,菊花常用12~30 g[5-6]。

2.2 颜正华 颜正华从风寒、风热、挟湿与挟暑四个方面辨治感冒,杭白菊配伍连翘,取银翘散加减化裁,菊花发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共奏辛凉解表、清肺透邪之功,治疗风热犯肺之外感证,菊花、连翘均多用10 g[7]。颜正华论治眩晕症以虚实为纲,主张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在临证中,自创经验方“潜降汤”,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眩晕症。方中白菊花能平抑肝阳、清利头目,夜交藤养心安神,两药合用引药入心肝二经,共奏潜阳安神之效,其中,菊花多用10 g,夜交藤多用30 g[8-9]。

2.3 朱良春 朱良春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应当归纳于阴津缺乏,认为阴虚不能濡润脏腑、关节、筋骨、肌肉及孔窍,病理特点是燥热伤津,强调临证需分清脏腑,辨证论治。滁菊花清热平肝,夏枯草清肝除热,两药合用能入肝经而清肝热,治疗肝肾阴虚、燥热内生型干燥综合征,菊花用10~15 g[10-11]。朱良春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特点主要是阴虚阳亢,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为主,标实为肝阳(火)上亢,扰于头目,治疗原则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并施,兼证宜辨病辨证论治。菊花清肝明目,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一滋养,一清平,动静相伍,清凉性润,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菊花多用10~15 g[12-13]。

2.4 李振华 李振华将流行性乙型脑炎归为“暑温”,认为其发病急、传变迅速,以热毒壅盛,易伤津耗液为主要病理特点。菊花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治疗暑湿热毒内伏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菊花常用12~15 g[14-15]。李振华认为眩晕型高血压病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湿阻,血行不畅,肝阴不足,风阳上扰所致。菊花能平肝明目,天麻平抑肝阳,两药合用平肝熄风、清利头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菊花多用12 g[16-17]。

2.5 徐经世 徐经世尤善使用炒菊花,认为炒菊花辛凉之性缓,适用于脾胃虚弱者。炒菊花清利头目,谷精草清热开窍,共用可清利目窍,治疗肝肾阴虚兼化热型结缔组织病,炒菊花多用15 g[18]。徐经世认为肝硬化的基本病机以阴虚为主,兼有湿热、气郁、血瘀等,养阴兼以祛邪时,尤需顾护脾胃。炒菊花能清肝热又不伤及脾胃,绿梅花舒肝和胃,共用可疏肝活络,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炒菊花常用15 g[19]。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提出“木郁达之”是中医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认为“木郁”即“肝郁”,疏解是“达之”的主要含义,也是治疗肝郁之证的关键所在。仝小林以菊花配伍柴胡,治郁火,菊花清解之性能疏风透表给邪以出路,入厥阴以散肝郁之热,合用柴胡疏肝解郁,调达肝用,共用可助清宣透热,菊花多用9~30 g[20];仝小林以“态靶因果”辨治高血压病,将高血压分为“壅、郁、寒、水、虚、革”六态。菊花清肝明目,夏枯草平肝清火,合用清降气火,通过潜降而降低血压,治疗高血压之“郁”态,菊花多用9~30 g[21-22]。

3.2 李赛美 李赛美善从六经辨治糖尿病,强调方证对应,多方合用,认为其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菊花清热平肝,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合用能滋阴清热、滋补肝肾,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菊花常用10~15 g[23-24]。李赛美提出情志失调是甲亢发生的前提和反复发作的诱因,临床多动态观察,分期辨证,自拟“甲亢经验方”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方中菊花平肝明目,玄参、牡蛎化痰散结,合用清热化痰、疏肝散结,菊花常用15 g[25]。

3.3 石学敏 石学敏认为暴盲的病理变化与肝、脾和肾有关系,尤其与肝的关系密切,此外,心窍闭阻,心神郁逆亦是暴盲病机的关键,应开窍启闭和调神定志合用,强调针药并用,运用石氏针刺法,辅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其中菊花清利头目,配伍石决明清肝明目,共入厥阴肝经,治疗暴盲症,菊花常用10 g[26]。

3.4 马融 马融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抽动障碍,通过分析不同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质特点,确定五脏致病的主次,以银翘散从肺论治,若挤眉弄眼明显,加用清肝泻火之菊花、青葙子。菊花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配伍青葙子清热散风,增强清肝息风之效,治疗外风引动型小儿抽动症,菊花多用10 g[27]。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桑叶 何复东常以菊花配伍桑叶,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肝火上炎所致的眩晕等症,其中菊花能除风热,益肝补肾,桑叶性甘以益血,寒以凉血,甘寒相会,下气而益阴,合用补水制火,益金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菊花常用10~15 g,桑叶多用10~30 g[28]。吴晓慧[29]用“桑菊饮”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中菊花疏风散热,桑叶解表清热,合用能外散风热毒邪,均各用10 g。

4.2 配伍枸杞子 舒兰常用药对菊花配伍枸杞子,治疗小儿抽动症,其中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合用可发挥清热祛风之功效,各用6 g[30]。彭清华用菊花配伍枸杞子,治疗干眼症,菊花清肝明目,枸杞子补益肝肾,合用可益肝明目,均常用10~15 g[31]。

4.3 配伍金银花、连翘 尉中民善用轻剂,认为“轻可去实”,散上焦风邪用桑菊、银翘之属,治疗眩晕头痛等,菊花可散表热邪气,又能散肝阳上亢之邪,金银花、连翘清热散风,善清透头目诸窍络热,菊花多用10~15 g,金银花、连翘多用15 g[32-33]。

4.4 配伍钩藤 王素梅认为小儿“肝常有余”,以菊花等平肝潜阳之品配伍钩藤清肝热、息风止痉,治疗小儿抽动症,能使肝风得平,抽动得止,菊花常多用10 g[34]。

4.5 配伍天麻 连建伟认为“眩晕症”的主要病机为“风”,擅以“熄风法”治疗肝风内动,上扰头目所致的眩晕症,常用菊花疏散肝经风热,天麻平抑肝阳,合用增强其清轻平肝息风之功效,菊花多用12~15 g,天麻多用6~15 g[35]。

4.6 配伍川芎 杨朝勇等[36]以“川菊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其中菊花可清利头目,驱散风邪,川芎活血理气、祛风止痛,两药配合,风邪得以清散,瘀血得以清除,菊花常用20 g,川芎多用30 g。

5 小结

综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名家经验,总结出汤剂中菊花临床剂量范围为3.75~150 g,常用剂量在5~30 g,丸散剂中剂量偏小,多用1.25~2.76 g。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证候特点以及患者的体质,探求菊花最佳的临床用量和配伍。如菊花质轻甘寒,既能疏风解表,能解毒清热,配伍桑叶、连翘、金银花等,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常用10~15 g;性苦微寒,凉肝息风、清利头目,配伍决明子、川芎、天麻、夏枯草等,治疗脑卒中、头痛、眩晕症、三叉神经痛、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用量在1.25~30 g,其中丸散剂量偏小,为1.25~2.76 g;入肝经疏风解郁,配伍石菖蒲、郁金、柴胡等,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志类疾病,常用12~30 g;苦寒清热,解风热之毒,配伍蒲公英、板蓝根、生甘草等,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面部痤疮、疔疮等肝经热盛证,用量为6~150 g,其中疔疮热毒炽盛时,可重用至150 g,常用15~30 g。本文通过总结古现代医家运用菊花的临床用量和配伍特点,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头目平肝风热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请抬起头
请抬起头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