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提高发展,家电逐渐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物品,但这类电气设备增多随之消耗的电能也逐渐增大,使得配电网承载较大的负荷,导致出现低电压的问题,影响用户的电压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以低压配网为核心,以供电电压质量问题及对策为主要内容,通过配电电压器负荷问题、配电网设施老旧、配电网设计合理性问题、配电峰谷差大以及三项负荷平衡性较差分析供电电压质量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给出相应的提升对策,并对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希望可以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问题;提升对策
引言:根据国家相关电力要求,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电网企业供电标准应达到380v,三相供电电压出现偏差的标准允许在±7%,220v单相供电电压产生偏差的允许标准在7%/-10%。城市内居民用电电压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而农村电压合格率应在94%以上。当电压出现较低情况,会导致电动机绕组电流变大,降低电动机效利的同时使电机寿命缩短,电机一旦转速出现降低,会导致用户的产品质量以及产量出现影响[1]。随着用电量的组建递增,低电压问题也逐渐增多,对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带来影响。
一、供电电压质量问题
(一)配电电压器负荷严重
随着人们日常用电需求逐渐增高,配电变压器的负担也随之增高,导致电压损耗严重,低压电网中配电电压器的容量需求随之提升,导致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充并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如若不能及时将无功补偿投入到位,则会出现电压持续偏低的问题。如若在进行不断的高负荷运行,会对路线电压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发生电力故障等问题,使得供电质量难以达标,尤其是用电高峰时期,甚至会出现区域断电的情况[2]。
(二)配电网设施老旧
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建设过于老旧,导致配电网设备也过于陈旧疏于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低压电网导线铺设导线都处于架空裸露的状态,这类导线最大的问题就是线路繁琐且铺设路径过长,并且大部分地区的线路铺设时间久远,运行时间过长且维护不到位,很容造成铺设线路的老化以及破损,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三)配电网设计合理性较差
由于城市建设时间相差久远,部门的老旧地区内的电网设计合理性价差且较为落后,当出现三相平衡时则会导致零线发生无电情况。部分地区电网铺设时,为了降低相关的建设成本,使用横截面较小的材料,这使得低压电网运行时会持续增加单相负荷,导致平均电荷随之降低,而线路的综合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从而给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带来不便。目前低压电网采用的系统主要是以TT以及TN-C为主,这类系统是以单项或者三项混合供电为主,导致接地保护作用形同虚设,使得配电网综合管理起来较为混乱。
(四)配变的峰谷差较大
当时间和季节发生变化时,随之而来的用户负荷也会发生变化,导致配电的峰谷差过大[3]。随着产生的负荷逐渐减少,随之电压就会逐渐升高,反之则不断降低,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时间产生的峰谷负荷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电压波动频率会产生较大影响,难以保证低压配网供电电压的稳定。
(五)三相负荷平衡性较差
日常地区用电时,用户产生的负荷大小以及使用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时,会出现低压配网三相负荷难以平衡的情况,中性点的电压难以维持平稳,导致三相电压平衡性受到影响。当负荷电压过大时电压会随之减小,当负荷压力减小时电压便会相应提高,甚至会出现中性线电流升高,对电压器的稳定带来影响,甚至还会造成变压器的损坏,导致供电电压的质量难以达到要求,造成低压配电网的运行负担。
二、低壓配网供电电压质量的提升对策
(一)低压配网优化处理
根据地区用户的数量进行低压电网规划以及电源点容量配置。通过以往用电量数据分析,根据用户分布可对区域内的变压器位置以及容量进行调整,并增添相应的电源点[4]。在低压配网优化过程中,应根据小电容量、密集分布以及半径原则进行铺设,根据并列变压器组合接线配置的方法,保证电压器可准确地处于负荷的中心,以此来保证低压配网的稳定性。根据区域的配电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电源点装设,根据周边的配电变压器以及低压配电变压器做到区域内的环网配电,以此形成配电网的互动性。当小区域内出现故障时,可进行区域控制,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变压器减少而造成的影响,并保证低压配网的供电质量。
(二)提高低压配网智能化建设
低压配网输配电路建设管理,一般采用监控技术进行管控,但在日常应用时,仅依靠人工进行配电线路监控,会产生各类问题。一旦线路出现故障,人工操作难以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处理,导致居民用电受到影响。电网企业应将自动化配电技术以及监测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将智能化配电系统进行建设,以此来形成全天的配电网监控监测,保证电网的供电质量。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优化配电网结构,以此做到配电网的系统自愈效果。电网企业应提升系统自动化水平,保证低压配网可进行自主监测,做到配电网系统可以同时具备故障分析能力以及故障定位能力。
(三)优化低压配网网络结构
为保证低压配电网可以更好的满足于现阶段的社会需求,需提升配电网结构的升级优化,提高配电网供电电压的稳定性。低压电网网络构造设计包括辐射网、单环网、双环网等,通过优化负荷过大的方式,保证各条馈线可以日常运行时做到相互转供。电网企业应根据当地情况以及自身条件选择接线方式,接线操作选择较为安全简便的方式进行,以此来保证低压配网的网络结构优化工作可有效进行。
(四)提高运行管理质量
当供电半径小于400m,而低压线径满足负荷要求时,配电网所处地区出现电压不稳定情况时,应对变压器的分接开关进行修护调整,保证该电压范围内一切正常。在变压器分接开关调整时,应对低压出口以及首末端的用户进行电压检测,当检查过程中出现相关的检测结果超出国内规范要求时,需立即对其进行调整检修。调整检修过后,应将配变的直流电阻进行规范检测,只有满足相关要求规定,才可进行正式的使用。电网企业应时刻保证低压配网无功补偿设备的检测维修工作,从而保证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正常,以此来保证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
(五)提高监管制度
为提高低压配网供电的监管制度,应提高电压使用方面的相关内容宣传,通过网络、电视、热门APP等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普及,在宣传电压使用相关内容时,同时增强群众监督意识,并加强用户对电压检测仪的操作内容的学习,以此来提升低压检测工作的顺利执行。通过季节的变化对用电量进行调节,以此应对因季节变化带来的相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控方式,对电量的使用进行实时监管,通过智能化检测设备,做到有效的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预警,在提升电网有效监管同时,确保配电网的使用安全。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问题及提升对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低压配电网管理发展中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应提升低压配网优化处理,并对低压配网的智能化建设予以重视,优化低压配网网络结构同时提高运行管理质量,并通过提高相关监管制度来保证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红飞.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分析和提升措施[J].光源与照明,2021(02):124-125.
[2]高文敬.低压配网供电电压质量分析和提升措施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0(04):53-54.
[3]李钊.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及其增强措施探究[J].决策探索(中),2018(01):72-73.
[4]刘志彪.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与增强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