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才
2021年9月17日,正值暑期档和国庆档之间的淡季,电影《峰爆》低調上映,借助中秋节小长假的市场红利,《峰爆》票房收入达4.3亿元,以微弱优势超越《失控玩家》夺得9月份票房冠军。如果单从票房成绩看,《峰爆》并不算亮眼,可如果把它放在现实题材英模片这一类别,就得承认,能有这个成绩已经是不小的突破,何况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形势下。《峰爆》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以基建战线英模人物为题材的主旋律商业片,不仅拓展了国产片的题材领域,在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上也都值得肯定。
中国作为基建大国、强国,基建战线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人物,尤其是已经走入历史的铁道兵,作为“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有太多值得铭记的英模人物。遗憾的是,受基建行业特性所限,铁道兵与基建工作者很少能成为电影的主角,偶尔有此类题材的电影,也不容易获得观众认可。例如2007年的《青藏线》,市场反应就非常平淡,票房收入仅几十万元。在业内普遍对基建题材知难而退的背景下,《峰爆》选择铁道兵的传承者中铁建人作为表现对象,通过筑路、抢险、救援的剧情表现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意识以及对亲人、恋人、同事、群众的赤子情怀,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为避免陷入以往英模片模式化的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方法,《峰爆》采用了灾难片的叙事模式,通过快节奏推进叙事和高强度的动作戏来强化影片的观赏性,虽然也留有一些遗憾,但观众评价总体偏正面。豆瓣电影平台上超10万用户参评,6.3的评分虽然不高,但考虑到题材的局限性以及灾难片的创作难度,这个成绩也差强人意。
一、“灾难—救援”叙事模式
《峰爆》由中影股份发起并主投,中铁建集团参与投资,行业英模片的定位不言而喻:表现昔日铁道兵今日中铁建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并通过基建这一切口,表现中国的发展速度与内在凝聚力。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主旋律电影,确立主旨很容易,但要在影像、叙事、人物设置各方面让观众接受,而不是拍成一部与市场趣味背道而驰的英模宣传片,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终极命题。外国人戏称中国为“基建狂魔”,因为中国创造了太多基建奇迹,作为基建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家队,不论昔日的铁道兵还是今天的中铁建人,都积累了太多值得书写的感人事迹,这是《峰爆》的现实基础,也是影片创作的底气。但银幕作品毕竟不同于英模报告,除了真实感人,还需要出色的视听体验和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蜂爆》采取灾难片叙事模式,即“灾难—救援”英雄叙事模式,为本片摆脱英模片窠臼向商业片类型片转化提供了可能,这也是本片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作为一种常见的商业片类型,灾难片近年来在国产片中大放异彩,出现了《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紧急救援》等多部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影片,《峰爆》可以说是国产灾难片的又一力作。但中国的灾难片模式与好莱坞不同,如果说好莱坞灾难片更注重渲染灾难的破坏力以及个体英雄在对抗灾难时的孤勇,中国的灾难片则把叙事重点放在救援上,虽然也重视个体英雄的塑造,但国家、政府、群体的力量才是救灾的根本保证,《峰爆》也不例外。基建战线时刻面临危险,隧道建设更是灾难频发,涌水、岩爆、塌方、瓦斯爆炸等灾难几乎是家常便饭,伤亡也是如影随形,当年成昆铁路就留下每修1公里就牺牲1名铁道兵战士的悲壮历史。基建领域的灾难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频率高、规模小、持续时间短等特点,一般不会产生轰动性的社会影响,如果以基建领域真实的灾难事件为蓝本改编电影,可展开的叙事空间相对有限。为了强化叙事张力,《峰爆》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的贵州,一座修建10年即将竣工的高铁隧道,因为云荡山地下岩层活动异常,突发透水事故,接着是云江镇发生地陷,在这两起预兆性的小型灾难后,又设置了云荡山山体滑坡威胁云江县城16万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灾难。三起内在关联但类型各异的灾难相继发生,悬念迭出,为灾难场景展示和人物塑造提供了充分空间。
二、塑造平民英雄
《峰爆》在人物塑造上是比较成功的,影片没有刻意去定义英雄、表现英雄,只是在突出身份意识、专业精神的前提下将人物置于险境,让人物按照自身的性格逻辑下意识地抉择、行动,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出来的英雄更加真实。正如《峰爆》海报上的这句话“困难当前,这片土地上每个凡人都会变身英雄”,《峰爆》着力塑造的就是平民英雄。爆破技术专家洪翼舟、退伍老兵洪赟兵、物探技术员卢小靳、项目经理丁雅珺、何总工程师等人,都是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出乎本能地去执行救援任务。他们有过犹豫、退缩、犯错,也不排除有私心杂念,但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面前,还是立场分明的,甚至不惜像洪赟兵那样献出生命。影片中丁雅珺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就很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式英雄的精神内核。为了突出洪翼舟的平凡与成长,影片还特意设置了他因为母亲溺水去世而恐水的心结,但在灾难面前,他只能战胜自我,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
《峰爆》在塑造人物时还非常注意历史传承,父子两代人的故事也拓展了影片的叙事空间。洪赟兵和洪翼舟父子代表的就是从铁道兵到中铁建人的传承,洪翼舟虽然因母亲溺亡与父亲产生隔阂,但精神上还是一脉相承的。父亲虽然退出了基建一线,但是对筑路仍然念念不忘,不顾个人安危参与救援,不惜献出生命。洪赟兵这个老兵形象的塑造除了喻示铁道兵到中铁建人的传承,也为影片增添了很强的情感色彩。洪翼舟对父亲从隔阂到释然的过程,也是思想境界从小我到大我转变的过程,这条情感线不仅对人物塑造至关重要,也是影片与观众重要的共鸣点。洪翼舟母亲的形象也很重要,母亲在影片中没有承担叙事功能,只是作为一种意象存在,她是洪翼舟内心永远的痛,也是洪翼舟的精神依托,她的存在对表现洪翼舟的内心世界不可或缺。
丁雅珺是影片着墨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女性职业经理人形象,特意选择陈数这样一位都市气息浓郁的演员感觉有点突兀,但也符合现代基建重技术、重管理的特点。作为隧道项目经理,她处在一线工人、技术专家和高层决策者之间,对下,她能与周明为代表的工人、洪翼舟为代表的技术专家打成一片,建立起兄弟般的情谊;对上,她敢于担当,以大局为重,是一位个性鲜明的职场女性形象。影片中另外一位女性卢小靳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她安分守己,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既不像洪翼舟那样痴迷业务,也不像丁雅珺那样干练洒脱,只是一位普通的职场女性。当灾难发生时,她也感到恐慌、无助,但认清形势后又能临危不惧,协助洪翼舟抢险、跟随洪赟兵救人、带领孩子们避险,就像现实生活中参与抢险救灾的普通人一样,真实可感,是很有代入感的一位女性形象。
三、创新类型体验
灾难片的类型规定性相对宽泛,只要剧情围绕灾难展开并且灾难场景占据一定比例的影片都可以称之为灾难片。灾难片也常常与其他类型融合,形成科幻/灾难、战争/灾难、爱情/灾难等杂糅类型。因此,虽然《峰爆》选择了灾难片样式,但创作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也可以把本片看作一部围绕一系列地质灾害事件展开的普通剧情片。《峰爆》没有刻意去制造、展示灾难场面,而是努力把握叙事、灾难场景展示和人物塑造之间的平衡,重视叙事的流畅性和内在的紧张感,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强度,为观众提供了有别于其他灾难片的观影体验。
灾难片最常见的是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科幻型灾难片,虽然依赖各种特效手段观众也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但在情感上还是抽离的,观众只是一个旁观者。《峰爆》虽然也大量运用特效,却尽量追求真实感和日常性,为此影片全程在贵州实景拍摄,而不是像其他灾难片那样主要在影棚搭景,特效手段的运用主要来弥补实景拍摄的不足。实景拍摄灾难片对演员是很大的考验,因为本片有大量的潜水、攀岩、飞车等动作戏,对体能和技巧的要求都非常高。本片的演员也都非常敬业,新闻报道说朱一龙、黄志忠、焦俊艳等主要演员很早就进行相关训练,所有动作都是本人完成,这非常难得。除了实景拍摄,《峰爆》主创还很注意行业题材的特殊性,在重要情节和细节上做到真实可信,这得益于中铁建的大力支持。高铁虽然一般人都坐过,但是修建隧道、检测地质灾害、爆破这些领域对普通观众来说还是新奇的,影片充分利用中铁建的人力、物力,突出铁建行业题材的优势。
虽然《峰爆》重视真实感、日常性,但由于大部分实景拍摄镜头都做了特效处理,《峰爆》的视觉效果也非常震撼。比如云江镇大市场塌陷,前一秒还是安静祥和的小镇日常,没有任何的危险征兆,铁道老兵洪赟兵、物探技术员卢小靳也没有察觉任何异常,突然间大面积塌陷,汽车、商贩、行人瞬间被埋,火车脱轨,这种日常生活中突发的灾难就像1996年美国灾难片《龙卷风》中的龙卷风一样,比空难、海难、生物灾难更令人恐惧,因为这种灾难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从隧道透水事故到云江镇地陷再到云荡山山体滑坡,三次由同一原因导致的灾难在一天内先后发生,这种密集的灾难设置也是其他灾难片不曾有过的。隧道透水抢险,作为中铁建技术专家,洪翼舟责无旁贷。云江镇地陷,洪赟兵、卢小靳是见义勇为,洪翼舟则是因救父心切卷入其中。云荡山山体滑坡,洪赟兵、洪翼舟父子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二人为了云江县县城16万群众的生命安全不惜自我牺牲。这种层层递进的灾难叙事不仅强化了观众的心理紧张感,也为人物塑造提供了更大空间,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峰爆》还有一个很特别之处是云荡山山体滑坡威胁云江县城16万群众生命安全这个终极灾难并未发生,或者说被成功化解,影片后半段的叙事基本转向了救灾,灾难只是电脑屏幕上,危机也主要在心理层面,有点像2000年的国产灾难片《紧急迫降》。灾难开始倒计时,救援从被动转为主动,利益冲突达到顶点,救援行动达到极限,在终极考验中,人物完成从凡人向英雄的转变。
四、传递中国力量与价值观
《峰爆》虽然属于灾难片范畴,但与《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灾难片不同的是,《峰爆》的叙事重点不在灾难,而是救灾、防灾,最严重的灾难——危及云江县城16万群众生命安全的云荡山山体滑坡也被成功阻断,终极灾难并没有发生。在救灾、防灾中起关键作用的除了领导、专家和一线工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科技力量。科技力量是现代中国基建的支柱,也是创造中国基建奇迹的根本保证。影片把洪赟兵的铁道兵生涯作为叙事背景,对中铁建的前身铁道兵的历史也只是点到为止,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聚焦当下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力量,这也是本片在好看、感动之外的叙事重点。
高铁是中国的名片,一条隧道能够修10年,一方面说明喀斯特地貌施工难度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把高铁修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崇山峻岭间的一条高铁隧道,就是当下中国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技术,是不可能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建隧道的。影片为了表现中国基建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仅把爆破研究室主任洪翼舟、项目经理丁雅珺、雷达物探技术员卢小靳、何总工程师作为主要人物,还设置了大量表现技术含量的情节,包括地下水流检测、岩层活动检测、爆破效果模拟、5G传输、直升机在恶劣气候状况下的高难度作业等,使观众在紧张刺激的灾难体验中感受到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
灾难片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奇观化的场面和灾难体验,更重要的还是看人物面对灾难时的行为、情感以及两者背后的信仰。《峰爆》矛盾的焦点在于,地质灾害发生时中铁建即将竣工的隧道与云江县16万群众生命安全之间的取舍,当二者只能选其一的形势明确后,哪怕只有45%的胜算,中铁建从上到下迅速达成共识,“哪怕再来一个10年”的决绝姿态,体现出中国发展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的价值理念。在洪翼舟提出炸牛冠山形成路障的方案后,为了向山洞运送炸药,洪翼舟、洪赟兵、丁雅珺和机组人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爆破任务,洪赟兵、洪翼舟父子更是放弃生的机会,攀上没有退路的悬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情急之下的本能选择,这种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也是本片创作的初衷。
结语
《峰爆》能够把一个命题作文式的行业英模题材拍成一部洋溢着时代精神、可看性较强的商业类型片,这是各方乐见的,对主旋律英模片创作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值得业界重视。但本片也存在些许遗憾,在剧作和制作方面都存在一些硬伤,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创作观念上的,更多的还是受资金、技术、时间以及疫情的影响。影片最大的問题在于云荡山山体滑坡威胁云江县城16万群众生命安全这个重大灾难的设定上。按照日常经验,山体滑坡固然可怕,但威胁16万人生命安全这种规模的山体滑坡还是难以想象,也很难用画面呈现。所以,不论是电脑模拟云荡山山体滑坡,还是最后用特效展示牛冠山爆破,其灾难场景远谈不上震撼,视听感受尚不及前面的隧道透水和市场塌陷,难免让人有头重脚轻之感。第二,虽然影片在贵州绥阳实景拍摄,主演为了这部电影也进行了较充分的生活体验和针对性训练,但影片在真实感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大量的攀岩动作戏,不仅延缓了叙事节奏,也难以令人信服。洪赟兵坠崖时敬礼的细节也显得突兀而生硬,表明主创团队还是没能完全摆脱英模片概念化的套路。第三,洪翼舟与卢小靳这条感情线的设置若有若无,未能发挥应有的叙事功能。影片结尾处洪翼舟与卢小靳手机传情以及洪翼舟死里逃生的情节设置也都值得商榷。如果主创团队能够认识到以上问题并努力解决,相信《峰爆》之后一定会有更值得期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