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高,乐康宁
(1.宜春丰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宜春 331100;2.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儿科,江西 抚州 34400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生风险高,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呼吸系统未完全发育,且免疫机制未完善,因此,易发生肺部感染[1]。研究发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多由于耐药菌株感染引起,病情严重,变化迅速,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患儿预后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2]。因此,对于确诊为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干预,常规治疗主要有抗感染、清理呼吸道、肺保护等,虽能暂时控制病情,但无法改善患儿预后[3]。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盐酸氨溴索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8例;出生时间1~25 d,平均出生时间(10.56±8.76)d;出生时胎龄37~41周,平均出生胎龄(39.12±0.86)周。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出生时间1~23 d,平均出生时间(11.76±8.19)d;出生时胎龄 38~41 周,平均出生胎龄(39.27±0.89)周。两组出生时间、性别、出生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感染性肺炎诊断标准,新生儿Apgar 评分3~7 分;②产时有窒息史;③胸片示肺纹理增粗,或斑片状、斑点状影;④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哮鸣音;⑤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遗传代谢性疾病;②先天性畸形;③母亲合并妊高症或妊糖症;④产时出现羊膜早破或羊水污染;⑤新生儿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保暖,通过雾化方法帮助患儿气道湿化,吸氧,吸痰,维持呼吸道持续通畅,做好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处理。其中抗感染治疗主要选择头孢噻肟钠(华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681,规格:10 g/瓶)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50 mg/kg,间隔8 h给药1次,感染较严重患儿提高剂量至200 mg/(kg·d),同样分3次用药,持续治疗1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42,规格:2 mL∶15 mg×6 支)治疗,选取15 mg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20 mL 0.9%氯化钠溶液溶合为雾化液,通过本院氧气驱动雾化装置经鼻腔吸入给药,每次15~20 min,每天治疗2次,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 周结束后测定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后呕吐、口疮、腹泻、皮疹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d)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d)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住院时间6.85±2.94 11.42±3.35 6.723 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3 43肺部湿罗音消失3.12±1.18 6.85±1.72 11.726 0.000呼吸恢复平稳2.37±1.12 4.87±1.46 8.909 0.000体温恢复正常1.56±0.38 2.08±0.44 5.865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WBC、CR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WBC、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CRP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WBC and 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CRP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WBC and 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与本组内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WBC(×109/L)治疗前19.86±4.52 18.99±4.28 0.916 0.362 CRP(mg/L)治疗后10.37±3.11a 14.35±3.86a 5.265 0.000治疗前17.75±9.86 18.02±9.67 0.128 0.898治疗后6.83±2.18a 10.15±3.46a 5.324 0.000
2.3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f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新生儿肺部生长、发育不全,呼吸道黏膜缺乏足够分泌,纤毛运动功能不良,无法及时有效清除黏液、微生物,一般新生儿缺乏良好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发生感染的风险高[4]。而新生儿一旦发生感染,原本就较细小的管腔会由于水肿、炎性水平提升、肌肉收缩导致梗阻,表现出低氧血症及喘憋症状,甚至可能累及肺泡、支气管,引发肺部换气、通气功能异常[5]。
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做好及早、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手段,有研究显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于肺炎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该类药物对肺组织的特异度高,可加快胎肺成熟,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以及合成[6]。盐酸氨溴索为一类糖皮质激素,通过雾化吸入方式给药,有助于药物扩散,药物吸入后能直接在病变部位表面停留并作用,促使气道迅速扩张,加快黏膜纤毛摆动,增强纤毛清除能力,控制血管通透性,对炎性程度可发挥良好控制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肺部湿啰音消失、呼吸恢复平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外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改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症状,帮助患儿病情快速缓解。治疗后,观察组WBC、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更有效控制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实验室指标水平,WBC、CRP均为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时应用较多的指标,能准确的反映炎症程度、病情严重性,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下降幅度更大,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降低炎性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对整体治疗安全性不会形成明显影响,提示盐酸氨溴索的应用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障治疗安全性。
本研究应用的盐酸氨溴索为溴已新的代谢产物之一,属于黏液溶解剂,能对分泌物中黏蛋白纤维、黏多糖形成有效溶解。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作用机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抗氧化效果明显,能清除抗氧化物,减轻支气管黏膜损害的高反应性,抑制不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②可对器官分泌细胞直接作用,对黏膜、浆液的分泌形成调节,促使痰液流变学得以变化,溶胶层有更大厚度,黏痰对气道壁的载附度减低,增加纤毛空间,有助于促进排痰[8]。③用药后能提高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增强运动强度,因此,能使呼吸道的自净机制得以维持。④用药后能加快肺组织成熟,不仅能对肺泡l 型细胞内源性肺表面活动物质的生成、分泌产生刺激,还能对呼吸道l 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形成刺激,从而可减低甚至避免肺不张、肺泡萎缩的发生[9]。⑤研究发现盐酸氨溴索可发挥协同抗生素作用,能促使抗生素的肺组织浓度比升高,帮助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避免由于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不良影响[10]。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