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中芳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工作中制定的的重要的方针政策,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思想。本文试图探索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思想,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关键词】精准扶贫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群众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思想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当中,而且符合并指导了科学社会主义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在指出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历史规律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发挥作用,因此指出了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历史走向不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变革。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思想影响并指导了后继马克思主义者对群众观的理解与运用,后继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中,十分注重听取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坚决不落下一个人,出台了大量建设西部、发展中部的政策,而且在脱贫攻坚战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人,精准扶贫,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精准扶贫从人民群众立场出发
我国从邓小平时期就已经提出了消除贫困的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消除贫困,每个人民都要消除贫困,是我们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每个人可以在社会中可以自由全面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马克思主义是站在全人类,全体人民群众的立场的,显然贫困问题是实现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一直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将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我国的重要问题。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扶贫工作,致力于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况。虽然我国扶贫工作在不断推进,贫困人口在不断下降,但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人民的贫困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硬骨头”,难啃,难解决,贫困人口的认定也有一定困难。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扶贫攻坚问题,不断探索研究解决“硬骨头”的办法,最早在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并不断完善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精准扶贫是面对广大贫困人口脱贫困难的问题产生的,“精准”一词表达了国家对每个贫困人口的关注,表达了扶贫任务的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脱贫,每个人也就是全体人民群众。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这一目标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群众的意愿放在第一位,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精准扶贫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扶贫攻坚工作不仅是国家的大事,而且也是我们人民群众的事情。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到2020年脱贫的目标,并且出台了许多精准扶贫的政策。精准扶贫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出台大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会公众要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巨大的,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更加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
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许多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者与推进者,精准扶贫必须依靠党员干部。许多党员干部深入村镇走访调查,采取听取情况汇报、上户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情况,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大量现实情况。他们通过分析调研结果,了解贫困户的数量,总结出贫困的主要原因,找到扶贫工作的突破点,然后通过各种政策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有巨大的智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过程中,人民群众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自发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各行各业的群众以群体或个人名义进行捐款捐物,或者主动投身扶贫工作中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方面对精准扶贫工作给予支持与帮助,而且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解决精准扶贫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精准扶贫的对象。我国规定贫困人口的标准可以用一些量化的数据来衡量,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收入标准来确定,也要考虑其教育、安全住房、重大疾病或慢性疾病等方面的情况。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方法,比如,四川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是一个精确识别扶贫对象的好办法。
精准扶贫工作不能只靠国家、企业和有能力的人通过外力帮助来完成,从长远看要,也要靠贫困人口的自身的努力。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有一些贫困户只想着让国家和社会来给予帮助,自己不努力的主动增加自身的收入,这种思想使得精准扶贫工作变得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帮助贫困人口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使其明白帮助与给予的区别,常怀感恩之心,懂得自食其力的道理,并且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其学会一些生产知识与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得贫困户自己掌握生存技能,能够长时间的保存脱贫状态。同时也要注意建立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在教育上不输在起跑线上,使贫困家庭一代接一代的都不会出现返贫现象。
总之,精准扶贫的方针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人民群众成为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力量,发挥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各个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使贫困人民更加自发自觉地的依靠自己努力脱离贫困,为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 何金娥.从“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看精准扶贫[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3] 吴高杰.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研究——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4] 羅雨雨,李德栓.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