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古诗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孩子们通过诵诗、品诗赏画、写诗、悟诗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让古诗文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长期浸润在诗韵中,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形象美,感受意境美,使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日益丰满。
孩子们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诵读,可以了解古诗词的优美内涵,还可以加入个人的理解与想象,从中找到令人心动,使人陶醉的美感。从小培养孩子们诵读古诗词,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诗韵中,是件意义深远的事。那么,如何来引导孩子们诵读古诗词,甚至爱上古诗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浓厚的诵诗氛围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大地。”可见,孩子们从小熏陶在古诗文中,日积月累,古诗文对于孩子们的性情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并终生受用。为此,我结合我校的经典诵读课题和语文教学尝试了以下方法。
首先开展吟诵诗活动。要求学生上课预备铃响后诵读古诗;上课整顿纪律时使用古诗文对接的方式,如老师诵读古诗:遥知不是雪,生接下一句说:为有暗香来。课堂上孩子们只要听到老师突然诵读诗文,就知道这是老师在提醒大家做好了,这种方法一举两得,既帮助了孩子们复习古诗文,又使课堂井然有序;利用中午回校前五分钟诵读古诗文;课间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古诗文,让孩子们在40分钟的紧张学习后大脑得到放松和调整,还能在优美动听的古诗文音乐中轻歌曼舞,愉悦心情……孩子们时时处处浸润在古诗文中,感受诗文的魅力。长期以来,古诗文的琅琅诵读声充满了课堂、校园,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次利用节假日开展诗会活动。借节日的时机,举办有关古诗文的猜谜、对对联等等活动,如在元宵节开展“彩灯华服闹元宵,诵读经典扬美德”,孩子们穿着美丽的华服,穿梭在挂满古诗文联幅的操场上,联幅的内容有的是考诗文的作者、试题,有的是考上、下诗句的相接。孩子们在活动中实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感,丰富的孩子们的知识,提高了孩子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诗配画欣赏诗的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面,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来理解诗意,然后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进行诗配画。通过诗与画两者之间的赏析,加深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提高了孩子们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孩子们背诵诗文。如《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春暖花开,百花争艳,充满生机的春景画面。根据诗句“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境,我制作了一幅活动的配乐幻灯片,画面上有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更体现了“压”、“低”二字在诗中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又根据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意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蝴蝶在花丛中嬉闹、翩翩起舞,因恋花而流连忘返,暗示出花的芳香怡人,花让人赏心悦目,蝶的舞姿撩拨人心,可想路过的人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物深深吸引住,并不禁停下了脚步;最后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野鸟情歌》就把春意嬉闹的情趣渲染出来了,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孩子们朗诵这首诗时,仿佛自己也走在了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面对这怡人的景色,情不自禁地与碟共舞。
赏诗配画,有利于学生对诗中情感的领悟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真切地体会感情,为拓展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的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三、结合生活体验写诗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潜意识中具有一种万物有灵的倾向,认为人以外的一切自然存在,如动植物、江河、山脉、日月星辰,都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所以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初春时云雾在山间缭绕,犹如一层薄薄的白纱,那朦朦胧胧的感觉使人如临仙境,心绪随之缥缈;夏日的晚霞仿佛一位披着红纱的天使,那妩媚迷人的舞姿占满了整个空中舞台;冬天漫步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任由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身上,却又有一种来一场心灵洗礼的感觉……总之,大自然充满梦幻而又神奇,孩子们只要学会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与感悟,定能创作出一首首别具一格,意境优美的古诗来!
生活中,让孩子做个有心人,细细观察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学生的嘴里又含着一首首诗:“月亮真坏,/每到晚上就把太阳赶下山。/月亮真好,/赶走了太阳却带来了星星。” 在这融融的文化氛围中,孩子似乎已隐约触摸到诗韵跳动的脉搏,孩子的语言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在孩子中间,浸润着孩子的心田,而孩子的语言也会激起一朵朵智慧的浪花。
四、在诵读中感悟诗
诗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有些诗,不能说,不可说,也就是我们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对于这类古诗文,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诵读,在读中感悟,只要孩子们能把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古诗词中的一些疑点、难点,自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文学素养的增加而逐步得以领悟和解决。如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歌描写了一个秋夜的晚上,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当时诗人张继背井离乡,面对这暮色美景却无法与自己的爱人和亲人共度美好时光,更深一层的体现了诗人孤寂忧愁、思乡的思想感情。那诗人为什么一夜未眠呢?诗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诗人会想到些什么?这一切都尽在不言中。类似这样的诗,老师在教学中就不需要去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去感悟诗的意境,诗人的心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提高了孩子们对诗歌的记忆能力和朗诵能力。
孩子们通过诵诗、品诗赏画、写诗、悟诗,自然而然会爱上诗,心中拥有诗的人,他们的生活一定是绚丽多彩的。
廣东省清远市田家炳实验学校 邵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