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辉 周蒂
本文研究基于“1+X” BIM证书制度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针对“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三个方面,结合“1+X” BIM证书制度,探讨其具体形态和特征,并举例分析。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1+X证书工作,“1+X” BIM证书(建筑信息模型)作为首批试点之一,对土建类专业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服务建筑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基础,配套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它是教材发展阶段的一种新的形态。“新形态”体现在新体系,新内容,新载体,新模式等,“一体化”体现在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一体化,教材内容与数字资源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具体落地在实际应用当中,主要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教材等教材形式。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國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研究较早,德国在推行“双元制”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逐步探索应用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国内,对于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集中研究,近五年才正式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许多教师、研究人员很早就关注了国外的教材改革发展动向,并有诸多的讨论。在2019年前后,国家层面通过正式文件鼓励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之后,国内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可谓是厚积薄发,无论是探索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迅速进入高潮阶段。
存在的问题
目前阶段,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在政策鼓励和职业教育改革自身需求两个方面的推动下大量涌现,百花齐放,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教材形式和标准规范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各类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无法广泛的推广应用。二是知识点或者能力点的趣味性开发不够到位,导致吸引力不足,没有达到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三是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无缝衔接与匹配协调还有待加强,“教材”与“学材”的双重价值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建议与对策
第一,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方向。既要清楚如何建设,建设什么,更要清楚如何应用,谁来应用。以教材的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培养素质、知识、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材体例上下功夫,探索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教材的融合开发与应用。努力做到教材形式与教学模式对接、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对接、教材设计与教学理念对接、教材内容与信息化资源对接。
第二,提高教材资源的质量,增强教材内容的吸引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材中枯燥的概念、方法、论述进行颗粒化分解,并制成动画、仿真等信息化资源,提高教材资源的质量。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和流程,设计情景化的场景模式,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提高教材内容的吸引力。
第三,充分利用成熟的教材信息化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应用推广的堵点。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比如职教云、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平台等。在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时,应充分结合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和功能,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材体系,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逻辑过程,既要让教材适用于教师教学,又要让教材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
“1+X” BIM活页式教材
“1+X” BIM活页式教材的设计开发是一个体系,应当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充分体现BIM技术的应用,一般包含活页教材、活页笔记、教学资源包及其他教学资料,其明显的特色就是 “活页”,具有结构化、形式化、模块化的特点,兼有灵活性、重组性、趣味性的优势,方便老师和学生组织教学、自主学习、开展个性化学习。以《建筑装饰材料与实务》教材为例,该教材具有如下特征。
采用新型活页式设计,支持多种“食材”呈现,并且可以自由组合各类“菜单”。结合当前行业企业最新动态,对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11个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不仅能够实现重新排列和重新组合,还能同步实现模块内的“统一”和模块间的“独立”。该教材采用的新型活页方式,既非传统的整本书装订在一起,也非每个单页都是活页,而是将每一种建筑装饰材料装订在一起,不同的材料类型作为活页单元独立成册,放在一个活页夹中,犹如多种“食材”的存储。活页夹不仅仅是活页内容的放置工具,还是课程教学的设计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模块的有机组合,构建自己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多种装饰材料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菜单”,比如,可以按照材料属性组合“菜单”,也可以按照施工流程组合“菜单”,还可以按照质量检测品类组合“菜单”,以此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组织,适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按照“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测验”的课堂组织顺序来组织教材中每一个模块的内容。课前预习,该栏目包括微课、材料相关视频和课件ppt,让学生通过预习充分了解与所学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应用与鉴别等知识点。课中讨论,该栏目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包括学一学、查一查、认一认和说一说,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对不同案例和相关规范进行了分析、判断和比较。学一学:列举3-4个实际应用材料的实例,包括设计思路、材料的应用效果;查一查:列举3-4个材料相关的规范,进行学习和解读;认一认:根据设计效果图片判断运用的具体哪种装饰材料,并说出依据;说一说: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总结材料的区别和判断的理由,以及其他材料相关的问题。课后测验,该栏目包括判断对错、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等10道题目,结合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成效;完成练习之后还有过关检测,便于检测学生的实际掌握效果,所有试题答案均可通过二维码查看。
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案例资源,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材内容。联合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优质应用案例资源,不断丰富更新教材内容,持续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社会学习者的多种需求。对接材料的应用和质量检测要求,结合装饰材料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内在规律,使教材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应用紧密关联,系统设计教材体系,专业性强,体系完整,提高教学资源的实用性、趣味性、有效性。
革新教学理念,配合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巧妙运用活页式教材内容体系,充分利用职教云等信息化学习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利用信息化教材资源自主学习,线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组织分组讨论案例、项目实战、答疑解惑;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推广运用讨论、启发、探究、互动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对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场景,构建“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一体化形态。该教材配套《建筑装饰材料与实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使用,线上包含微课、测验、作业、讨论等信息化资源,线下拓展了大量的优秀装饰材料应用案例,适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材内详细介绍了线上线下平台的教师与学生的准备工作,配套有课堂教学组织及教材使用步骤,还总结有学生成绩统计与管理方法等,构建“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应用场景。
“1+X” BIM工作手册式教材
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理念來源于企业的生产手册,具有生产手册和教材的双重特征。工作手册式教材具有生产属性,可以支撑学生在工作现场学习的需要,提供简明易懂的“应知”“应会”等生产流程信息。工作手册式教材还具有教学属性,可以按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对学习任务进行有序排列,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适应教学组织活动。以《建筑装饰设计》教材为例,该教材具有如下特征。
对接企业项目案例开发工作手册。打破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的体例,借鉴企业工作手册的形式,每种建筑装饰设计空间类型对接企业的1-2项目设计案例,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材内容,将知识点与项目案例交叉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轻松并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能灵活运用知识。
教材体系对接线上课程平台。该教材的内容体系对接《建筑装饰设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采用工作手册式教材模式,顺应建筑装饰、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1+X” BIM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在课程内容上实行案例与理论穿插的方式,使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领悟案例,并通过项目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1+X”BIM证书制度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更是担负着推广“1+X”证书,提高土建类专业BIM技术应用水平,改革课堂教学形态的多重使命。只有立足“1+X”BIM证书实践应用,积极对接BIM行业企业的标准与规范,校企双元共同开发,才能培育一批“教师喜欢用,学生喜欢学”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基于“1+X”BIM证书制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9SJGLX698)的研究成果。]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小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难点与方略.教育与职业.2020(3).
[2]张尕琳.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教学适用性探索—以“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3]张媛艺.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堂变革的理念、形态与路径.教育与职业.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