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归宿在何方

2021-03-25 04:38雷燕
飞天 2021年3期
关键词:散文集趣味性散文

雷燕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自由化程度和个性化程度更高,就其表达的内容而言,亦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眼之所见、心之所想皆可成为书写对象。新世纪以来,随着散文创作者创作能力和个性化意识的提高,散文创作不断涌现种种创新成果。但正如作家马步升在《故乡的反方向是故乡》序言中所说“散文之门深似海”,对散文创作而言,进入门槛较低,但门里多“铜墙铁壁”,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散文很难。那么如何评价一篇散文优秀与否?按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提法,最重要的是寻找“散文的心”,即追寻散文最根本的主题或要旨。由此反观《故乡的反方向是故乡》这部散文集,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面十分广泛,既有以乡村(故乡及他乡)为题材的散文,又有以史料或传说为主题的散文,还有以边地民俗或风景为主的散文,而在这些丰富的选材背后所蕴藏的是作者独特而又真挚动人的情感。作家马步升始终以客观写实的笔法、富含哲理性和趣味性的叙述贯穿在每一篇散文之中,从而传达出他对于乡村及边地人、事、物的关注及独特情感体验,表现出他对于生活本身的哲理性思考,以及他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笔者试图从读者审美感受出发,结合具体散文篇目,从客观写实性、哲理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来论述此部散文集的主要艺术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满腔热情。

一、用客观写实的笔触抒发真挚情感

“客观写实性”是散文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指作家立足于生活,用自然的笔触赋予作品真实的描写从而有利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在马步升的散文集中,几乎所有的篇目都出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受,而作者熔铸在其中的真情实感则又牵引着读者的情绪,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以真实的描写带给读者一种历史厚重感。在《故乡天下灾荒》中,作者通过《西北灾荒史》一书中史料记载的民国十八年大灾荒,引发对于1960年的灾荒和其他大大小小自然灾害的书写;在《上善若水》中,作者以大量的数据阐明环县拥有大面积水域却缺水的原因;在《寻访花儿歌手》《两个老骑士》《种土豆的人》三篇中又书写了真人真事真情。这些基于史实或现实的叙述,通过作者干净利落的笔调,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引发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故乡天下灾荒》正是通过书写各类灾害带给西北人民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毁灭性的打击,进一步阐述作者对于灾荒的思考,或许可以期待在人力的作用下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灾难可以被避免。

在作者真情实感笔触下包裹的是他深沉的精神内涵。作者立足于大地,用饱满生动的文字记录最真实自然的生活片段。他以敏感的细节捕捉赋予自己散文强烈的写实性,使每一篇都散发出真实、自然、灵动的品质。几乎所有作品中都蕴藏了他真挚独特的情感。王德威说:“故乡是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最初地理空间,是‘作家所向往的生活意义源头,以及作品叙事力量的启动媒介”。在《故乡的反方向是故乡》中,马步升便以独特的角度抒发他的乡愁。多年未回老家,但他依旧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老家的地形特征、老家“厚道、圆滑或者虚荣”的人和事物。而现如今已然变得安静沉寂的故乡却使他难以接受,只能“以村庄的姿态活着”。《别人的村庄》中又深入剖析了他的飘零之感,离开家乡多年后再次返回,故乡及家人所带来的客气、疏离之感,使他就此失去了故乡,成为每一个村庄的“异乡人”。

二、富含哲理性的思辨体悟

一篇优秀的散文,既有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又有富含哲理性的个人感悟。而这种哲理性的思辨能够使散文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能体现作者个人智慧和自由心灵,更能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引发哲思。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在叙述中蕴藏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普遍存在,包括对于历史文化、生活日常、生态生命等多方面的真知灼见。

在这部散文集中,随处可见的引经据典足以证明作者的博学多识,而这更是在历史文化散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更是富有作者很多独到的个人见解。在《是什么照亮了世界》中,作者借日月的启迪,引出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就是智者的心灵之光。其中对于旧有智慧的批判,认为是双赢的结果:“批判者横空出世,另开一脉哲思,被批判者老树新春,生机焕然”。在《婉约情怀》中,他从生活角度出发论证“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辩证统一,在机器文明的单调生活中,感受古人婉约的情调,或许能够抚慰心灵,诗意生活。

其实在整个散文集中,关于作者家族及个人少年经历的题材占一半之多,尤其是那个年代的敏感性使这类散文总是弥漫着挥之不去的伤感基调。在《踩着脚窝走》和《早起的错误》中都是记录了村子里的一件“寡淡”的小事。前者是大雪过后的早晨,“我”出门扫雪,循着一串脚印走到“结了冰”的井边,最后在井里看到因家庭纠纷寻死的常拐子的儿媳妇。后者则是“我”早起目睹了村庄小坡家有人出入,而那个人过了几天因破坏军婚罪入狱,我却被误解为“告密者”,受到村子里包括父亲在内所有人的指责。这都是特殊年代里的悲剧。那时候“我习惯了跟着别人走”,只是在后来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有了自己的一串脚印,也看清了生活中 “规避了一种危险,另一种危险从另外的渠道悄悄逼近了”,人在生活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俗事的烦忧。

除此之外,散文集中也有一些趣味性的思辨主题的散文。比如对于意义的探寻,人总是极力赋予许多事物意义,或者总在寻找意义的路上,以有无意义作为评判标准。只是“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无意义的事物也因其无意义而有意义,“死”看似是意义的终结,却又有人接续着生活下去,周而复始(《无主题呻吟》)。在《人模狗样》中作者借“小人狗”与“君子狗”及“乡下狗与城市狗”暗喻生活中各类人,每一个人都周旋在生活的漩涡中,没有人能够真正远离这些人,这本是生活常态,但也有“三哥恶治麻狗”的手段可以备作不时之需。

三、多样化的趣味性叙述

“趣味性”并非散文这一文体所特有,在所有文学创作中,趣味性仿佛调味品一般,能使作品增添别样的色彩。作品中所包含的情趣和韵味,也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阅读感受。在马步升的散文中,這种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方言的使用、幽默的语言表述以及黄土高原特有的歌曲小调的引用等方面。

因作品大多数以西北乡村为背景,用方言完成其中人物语言描写自然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方言使用能够恰到好处,使文章既有浓厚的地域性又不至于生涩难懂。如在《一碗羊杂碎》中所提到的“具体的人”和“不正确的人”这样一种流传在家乡的极具地方色彩的形容词,它不仅仅是当地人对于做道德意义和法律意义上的坏事的区分,也是人对于“语言权力”的使用。又如《黄土旮旯里的乡村史》中提到的“谝的干传”(类似于闲聊)放在农村冬天农闲时节“晒暖暖”的场景中,村人朴实、热情又悠闲自在的样子便跃然纸上。

林语堂曾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可不谈”。马步升也乐于将各类微小事物作为写作对象,而他往往凭借口语化的幽默言语使以动物为题材的散文别有一番趣味,也足以见得作者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我年轻时,那可真叫牛立羊群啊,一进牧场,公羊无心吃草,母羊无地自容,走到牧场的哪个角落,掀起的都是代号叫‘珍妮的加勒比海热带风暴!”(《羊的谣曲》)在这句中,仿佛一个人老珠黄的妇人感慨岁月易老,从中可见作者幽默乐观的心态。

黄土高原空旷肆意的身姿造就了一群坚韧豁达的农民,他们又在繁杂辛苦的劳作中创作了奔放浪漫的歌谣。有产生于青海的自由的“花儿”,“他们手不停劳作,脚不停跋涉,嘴不停歌唱”,他们将这份精神财富不断继承发扬(《寻访花儿歌手》)。花儿流传数百年,早已成为一种“将人类引向永恒的姿态”。也有男女之间互相调情的曲调或是农人之间流传的略微粗俗的歌谣。《石墨春秋》中描写的錾磨人用来调戏年轻媳妇的歌谣,《绝地之音》中来自边地农人赶牛耕地时发出的单音节喊声,《割板》中爷爷做好棺材之后潇洒唱出的《五典坡》,这些都是农人情感的间接宣泄方式,是他们辛勤劳作中的一丝甘甜。

马步升的散文如一首明丽动人的歌,它的曲调朴实自然,它的歌词风趣幽默、富含哲理,它的情感真挚动人,往往使读者内心激起一阵涟漪,产生难以言说的乡愁,又能激励读者热爱生活。古人常说“文如其人”,郁达夫也说:“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这近百篇散文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经历人生起伏却仍然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坚守本心的作家形象。

责任编辑 阎强国

猜你喜欢
散文集趣味性散文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摭谈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
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