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江萍
摘 要 核心素养的确立、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催促我们加快语文命题改革的步伐。在小学语文命题中引入表现性评价,创设真实任务情境,精准对接核心素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链接核心知识,體现能力分层进阶,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潜能,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可迁移、可持续的学力。同时,运用表现性评价的结果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更好地服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表现性评价 目标 情境任务
表现性评价,即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让学生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区别于一般的纸笔命题测试,表现性评价主要呈现三大特质。一是目标技能的检核性。它的考查目标,在指向学科核心知识技能运用水平的同时,更聚焦“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高阶认知能力的动态发展。二是任务情境的真实性,它将实际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背景,根据学生应有认知水平设计真实性任务,从考查“知道什么知识”转为“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三是作品或表现的建构性或创造性。它将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考查对象,针对学生最终呈现的产品或表现进行观测和评价。如何在纸笔测试命题中进行表现性任务的设置?笔者经过试验,提出了五项重要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突破“囿于书本教材的局限”,把评价任务放在“语文生活世界”的模拟情境中,让学生表现与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特点。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科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让任务带有生活的味道;充分评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使情境任务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合情、合理、合适。让学生置身任务情境时,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真实感,激发学生产生面对真实情境的相似反应,调用已有的语文知识经验,综合判断、明确思路、解决问题。
如例1,引入抗疫素材,设计了“为援鄂医生选送锦旗”的真实任务。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投身情境,先认真解读“赠送”的意图与对象,再细心解读四幅“对联”的情感内涵,然后运用理解、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完成任务。
二、检视学习目标,链接核心知识
目标,就是评价的视点;评价,就是对目标的检核与诊断。命题中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必须要与学习目标高度匹配,链接单元语文要素、核心知识,为之量身定制具有代表性的语文实践任务。
如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就是“整理资料、策划活动”,学生已经学会了撰写策划书的基本样式,经历了活动策划的整个过程。那么,“整理、策划”的核心知识是否掌握并转化为了学习能力?如何通过命题测试来考查?
请看例2,它将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民俗传统”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要素“活动策划”,进行双线统整,又与本学期学生经历的端午节紧密结合,请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简单的活动策划方案,综合考查了语文关键能力——策划,以及人文素养、文化积淀、交流合作、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与形式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讲讲屈原的故事。
三、体现能力进阶,适应年段特征
任务完成,需要相应的能力支撑。对能力的要求,不能随意放低或拔高,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各年段各项能力目标。相同的任务类型,因为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在清晰体现学力分层进阶的基础上,可以在最近发展区内适当增加“邀约挑战”性,让任务富有童趣与情趣。
以下两项任务设置,分别对应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核心知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实际学习关联性强,检测效度则强。我们不妨通过列表对比,在比较中发现。
四、整合多元内容,促进知识建构
表现性任务设置,要避免针对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任务,要围绕情境设计一组有内在联系、形成链式结构的复杂任务。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梳理知识点并彼此关联,将点状知识连接成网,综合运用已有的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知识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真正实现学生个体知识结构体系的重构,获得知识自我建构的成就感。
此题能多角度充分展示六年级学生的素养:养成留心周边事物、关注重要时事的习惯;体悟文字含义、观察外形特点、理解精神内涵的联结性思维能力;对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奥运精神的理解与弘扬;思维、语言的独特创造能力……
学校要举行“阅读嘉年华”活动了,特邀请你扮演世界名著中的一位主人公,进行阅读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你”,产生阅读兴趣。请你结合书中情节和人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设计人物造型,并写一段人物出场的演讲词(100字左右)。
完成这道题,需要以下关键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支撑:(1)了解书中情节,学生需要用精简的语言对整本书内容梗概和人物特点进行概述;(2)了解人物特点,学生需要多角度理解、综合评价人物特点;(3)了解演讲的语言特色,学生需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演讲基本素养;(4)有一定想象力,学生能根据人物身份与性格特点,设计适宜的人物服饰、动作表演形式。
五、开放思维空间,展示个性创造
能否体现高阶认知、创新思维是表现性评价的关键特征。即学生要在崭新的情境中,经历应用、综合、设计、创造、建构等高阶认知,创生个性思想,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案。表现性任务一定是开放、综合、灵动的,激励学生喷发挑战新任务新问题的勇气,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充分展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充分感受认知的智趣。
学生在任务的情境激励与温馨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分析、厘清线索、搭建框架、提炼语言,必然会用个性流动的思维,生成丰富多样的智慧表达,形成个性纷呈的精彩作品。
例8的任务设计,体现了文学的雅趣和思维的理趣。学生首先要检索文中三处关于“童话的花”的语言信息;然后,深度理解木槿花的外形特点、内在品质、给作者带来的精神力量等与“童话”之间的关联,通过综合判断,形成推论: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其次,从自我的角度进行批判性反思,转化成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任务设计,富有浓浓的语文味儿,又充满了思维的张力,从一定高度检验了学生语言的敏感力、洞察力、审美力与创造力。语文测试的过程,亦是以文化人、智慧生长的
过程。
参考文献
[1] 伦兹,威尔士,金斯敦.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M].周文叶,盛慧晓,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
[2] 魏本亚.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高考变革实践逻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01):31-36.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