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2021-03-25 08:59郭海英黄玉哲
关键词: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郭海英,黄玉哲

(1.晋中学院体育系,山西 晋中 030619;2.庆星大学体育系,韩国 釜山 48434)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件等[1],以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此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2].

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以及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多数学者都提出了要实行体育课程思政、以体育人的方针,其中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等论述的研究以宏观研究居多,如体育政策制度育人,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等[3],但从微观层面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的研究较少.在现实情况下,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对如何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进行思政教育还缺乏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总结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期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大课程思政育人”提供有价值的、可参考的意见及建议.

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

1.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忽视思政教育的倾向

虽然国家领导多次发表讲话倡导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多数学者也提出了体育育人的重要时代内涵,但在一些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不同程度忽视德育的倾向,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并未入脑入心,体育教育仍主要表现为把强身健体或增强体育技能放在核心位置,忽视了思政教育以及体育育人功能.调查显示,89.7%教师通过培训,各种会议、文件等接受到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其中98%教师意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如何从自己的体育学科角度进行立德树人缺乏主动作为.甚至在调查中显示,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与自己无关.

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大,内在的思政育人动力不足.很多体育教师不仅担任体育教学工作,而且需要进行教学科研、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业余竞赛的辅导、训练以及体育社团活动指导等.另一方面,由于思政教育培养周期长且见效慢,导致很多教师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载体陈旧

通过调查发现,94.6%体育教师不清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亦不了解体育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技巧,不会运用新颖的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甚至不知道体育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也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有89.6%体育教师虽然深知大学生思政素质提高十分重要,但是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教育方式相对僵化保守,很多老师认识到可以依托学校体育这一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变化,无法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导致融入效果欠佳[4].造成融入效果不佳的原因是:目前很多体育专业课和公共体育课教材内容的编写主要针对专业技术的讲解以及相关的练习方法等,主要目标也是传授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系统地显现思政元素,高校学生也很难从体育教材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育人内涵.

1.3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路径和策略缺乏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能否顺利推广,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是否具有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能力.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拓宽和丰富思政教育的领域和路径,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素材和资源,将思政教育与各门学科相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5].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仍有78.2%体育教师对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的路径和策略依然迷茫,仅有35.6%体育教师将显性的思政教育元素片面地加入到某一教学片段中,他们甚至在某一课堂上只讲形势与政策等思政教学理论,与体育教育相脱离,导致学生很反感,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效果很差.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殿堂,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优秀学生的使命.但是,随着知识大发展和学科相交融,传统的以强身健体为核心的单样化体育教育模式已落后,如何让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及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熏陶中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调查显示,98.7%体育教师没有进行过体育专业的课程思政系统培训,其思政教育育人相关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有:67.3%体育教师来源于国家政策方针的学习;78.9%体育教师来源于新闻广播、网页学习浏览;89.5%体育教师来源于前沿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还有一些体育教师通过学习强国、超星学习通等APP的消息推送获取相关知识.总之,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缺乏系统课程思政的培训和指导,这是他们难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虽然有87.9%高校将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作为评价教学能力和晋升职称等的重要考核指标,但是依然有很多高校存在重视科研成果的评价,而轻视教学质量的评价,这也一定程度抑制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实现路径

2.1 不忘体育育人初心,重视体育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6]:“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学校又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传播体育文化、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重要使命[7],因此,各级各类高校要将思政工作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来抓,改革思政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拓展课程思政工作考核范围,将体育学院和体育系部作为重要考核对象,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思政元素,挖掘体育教育丰富的育人内涵和价值,重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坚守体育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思政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手段和载体

当今时代,各种信息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手机、5G时代的到来,学校也迎来了90后、00后,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有显著的时代烙印,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收新鲜事物、新鲜资讯.因此,高校体育思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和手段,满足学生多元个性化需求,创新教学内容,赛事活动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基本体育技能的传授,也要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瑜伽等.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手机、微信等新媒体传播体育文化知识,传播赛事资讯等,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并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增强团队协助能力和顽强拼搏意识.

2.3 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业务的系统培训

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导力量,是传播体育正能量,传授体育技能知识的中坚力量,体育教师只有政治立场坚定、素质情怀高远、思想业务精湛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各高校要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多开展思政进课堂、课程思政等主题培训活动,为体育教师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指导,并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其育人水平和能力.此外,高校还要多开展体育领域相关培训,丰富教师的多元化理论,扩宽知识领域,不断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这样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4 细化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举措

2.4.1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体育课程是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的重要课程,是传授体育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各环节都可以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思政教育的内容,因此在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进来.

一是准备活动做引导.在体育课准备阶段,可充分利用准备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如每节课开始体委整队集合时,要求同学们相互监督,整齐列队共同展现班级整体风貌,是集体主义思想训练的良好契机;教师宣布课堂纪律及安全教育,这是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教师提醒同学们在体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团结配合,互相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可见,体育教学的开始和准备过程各方面都能体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思政教育的引导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体育课准备活动又无形地达成了思政教育的目的.据观察课堂常规落实好的班级,同学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明显优于无课堂常规和无思政教育的班级,思想凝聚力和具体行动力也更强.

二是教学内容深挖掘.在体育课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表现.比如队列队形广播操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秩序感、纪律性教育有很大帮助;球类运动项目,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观赏性,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在比赛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礼仪规范;田径类项目跑跳投等,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奋斗激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学生的民族知识,更好地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内心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树立包容意识和民族精神;体育舞蹈、健身操、排舞等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学们展现优美的舞姿,是对学生身体美的展示,也是艺术熏陶和美育的重要教育.还有一些其他体育项目都可以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素材来进行教学[8].可见,每个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对学生起到的锻炼效果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因素,综合全面合理地安排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

三是结束部分予点评.在体育课结束部分,如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归还器材时也可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其中,教师总结点评时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不仅要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点评学生的思想状态.教师在学生归还器材时要求学生爱护器材,珍惜公物,保护学校的场地等.

2.4.2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学习之余的主要娱乐休闲活动,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大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熬夜通宵打游戏,作息时间紊乱,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完成度,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学工部和团委可以每月定期举行各类体育活动,如班级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棋等比赛,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体育技能,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各体育社团可以规范社团规章制度约束成员,让成员形成自觉的纪律观念.此外,体育社团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树立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学会如何与周围人相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9].

2.4.3 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是展示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提高技能,增进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喜爱程度较高.学校可以借助奥运会、世界杯、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等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奥运会上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夺冠时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等都是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也是教育学生发扬奥运精神的重要契机,学校可以在这些大型赛事时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在集体氛围中感受体育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无形中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学校每年可举行一次全校的大型运动会或者体育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意志磨练,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竞赛活动中,可借助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为班级同学服务,为运动员服务,在志愿者活动中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人生价值.

3 结语

新形势下,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有助于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载体,让思政教育由理论指导转向具体实践落实.与此同时,融入思政教育的体育教育,有利于实现体育学科知识的多元化,以融合发展促进学科创新进步.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各高校要注意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媒体等手段,不断创新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人才.此外,各高校还要紧紧把握思政教育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先进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手段,多元评价、综合评价、社会需求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培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俱佳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