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颉源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 陈秉公教授认为是由媒介要素以及三个独立的实体(即教育环境、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而组成的。 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 教育环境指的是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交、社会、家庭以及单位等环境的综合,可以说这些决定了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教育活动、内容、目的以及手段等则被统称为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工具和中介。 本文从以上三个实体和媒介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两个独立的实体, 两者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及效果。 因此研究两者及其关系,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 具有重要而深刻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1]。 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响的对象。 这里的受教育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因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育者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为客体,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两者要完成两次转化才能使教育活动达到最好有效性。 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第一次转换是, 当教育主体向教育对象学习时,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并转化为客体;第二次转化是当教育客体对主体进行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时,客体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 善于把客体转化为主体,实现客体主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创造条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向主体的转化,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要教”的目的和效果。[2]所以,除了要使客体的主体性得到有效提升之外, 还要确保教育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 在此过程当中,教育的主体始终都是受教育者,要使其能够自我进行教育。 唯有如此,方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当中。 总而言之,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主体地位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确保和发挥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所以不管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讲, 还是从其特性方面来看,其本身教育的主体性都很强,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者的主体性, 这主要是由于在教育工作当中只有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才能够使教育活动具有主体性,并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体性产生深刻影响, 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这里研究的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单位环境、社会环境四个方面。 每个个体都会经历以上这四种环境, 教育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很大。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有效性,就必须对这四种环境进行优化, 在努力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这四方面环境因素,做到教育方向统一性、一致性,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是指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造成重要影响的家庭方面原因。 对家庭环境的分析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1.硬件环境
家庭环境中的硬件环境包括: 家庭房屋地理位置、房屋面积大小、房屋装修风格、家具摆放位置等具体因素。
在受教育者的成长历程中, 家庭环境中的这些具体实物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间接影响。 比如居住在面积大的房屋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心态; 比如居住在中式风格房屋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比如家中放置钢琴、古筝等乐器的更容易培养孩子的爱好; 因此尽可能建立良好的家庭硬件环境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积极影响。
2.软件环境
家庭教育中的软件环境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职业、学历、社会地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念、性格、爱好、习惯等因素。
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以及思维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对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首先,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社会化的基本环境,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最基始性的。 其次,个人受到家庭环境影响是最普遍的,家庭也是个人生活在其中最长久的群体。 最后,在家庭日常活动中,父母日常言行、生活习惯等会耳濡目染渗透在个人的思想意识中[3]3。
2002年,哈尔滨市规划局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规划设计院,一起负责其城市的色彩规划,开始了参与手绘城市色彩的规划,并于同年完成了此方案的制定。
因此,在家庭环境这一因素下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尽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条件,同时父母应加强自身建设,从物质、情感、精神三个层面为孩子提供保障。
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社会组织,对个人的思想道德形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学校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榜样、校风等方面进行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表现为阶级性、导向性、全面性、潜隐性[4]3。
学校环境对个人思想品德的影响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要发挥学校教育积极性,应该根据不同的个体心理和实际年龄制定符合其接受能力的思想道德课程,并且尽可能做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 大学乃至单位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向趋于一致。 如若在此过程中有教育方向不同的情况发生,受教育个体自身会产生矛盾,这样就会降低教育的有效性。
我国关于单位工作环境对个体影响的研究甚少。 工作环境是个体在经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之后的一个必要且相对漫长的环境。 要充分发挥教育环境对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就要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并保证其教育方向趋于一致。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社会环境, 其实指的就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种文化、社会政治、科技、经济以及法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任何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1.经济环境
2.政治环境
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造成最明显也是最为直接影响的就是所处的政治环境。 国家方面应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增强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学校方面应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育学生不做违法事,坚决同违法现象做斗争, 努力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显然是一种对人更为持久并且更有深度的影响方式,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人与人的互动,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产生正面的影响。 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可以使其对个体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可以效仿英国道德教育的做法,即利用社会公共环境的情景熏陶、渲染、渗透传播道德教育。 比如免费开放博物馆、艺术馆、故居、纪念馆等场所, 使个体在自然生活过程中无形地接受了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体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更多的良好的小环境。
4.同辈群体环境
同辈群体环境指的是在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年龄等方面有着相似性而产生密切关系的一个群体。个体会受到同辈群体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与其产生共鸣,其实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同辈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引导同辈群体的思想观念,对其中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做到尽可能的避免,使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充分发挥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 从这四方面入手,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本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 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来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思想。 其实就是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同时对其主观世界也进行相应的改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提供动力、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因此,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基础, 其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核心所在。 如果想从教育内容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上来的话,就必须要与社会要求相结合,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情况, 由教育者进行相关设计之后再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将具有引导性意义的信息向受教育者进行传授。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突出政治性、 目的性和先进性,即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反向一致,教育内容要和教育目的想结合, 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重时代性,即教育内容应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不断进行优化,教育内容应坚持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原则[5]。
教育者为了实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措施(其中包括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等),这些都统称之为教育手段。
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的有效手段, 而这也正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主要纽带, 也是影响最终教育结果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要想得到有效提升,方法一定要正确。 合适、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升上来。 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除了咨询辅导法之外,还有自我教育法、理论教育法、榜样示范法以及实践锻炼法等也有较多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开展活动并借助这些教育形式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这种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简单地说,如开会、谈话、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等,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要从教育活动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要保证教育载体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教育者所造作。 其次,必须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种形式, 两者都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6]。 总之,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三体一要素”学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只有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环境和媒介这四方面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