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忠
我家有棵老榆树,腰身得有两人合抱,上边长出大大小小百十个树杈子,粗的如檩条,细的似碗口。
听老爷爷老奶奶讲,这棵树有七八百年历史了,有的树杈腐朽了,又在树洞长出了小榆树。它在大院子的西边撑开一把大伞,冬天,北风呼啸,树枝“咔嚓”作响;夏天,郁郁葱葱,荫凉清爽,枝枝相交,叶叶相复,蓬勃着向四下里伸展出去,大半个村庄里的人都爱聚在这几百平方的清荫下歇凉闲聊。说书的艺人也爱在树下撂下摊子,我爷爷奶奶便给艺人端去茶壶、茶碗儿,有时端碗面条拿几个煎饼去,说书艺人高兴极了。人们则摇着芭蕉扇品咂着故事,每每说书人说到要紧处,就来个急刹车,说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只得一步三回头地走开了。
这棵老榆树是村里的“生命之树”。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人们吃的粮食很少。开春了,我家老榆树就上变成了“人串儿”,他们在树枝上颤抖着,用手捋榆钱儿,也有用铁钩子往下攀的,随捋着随往嘴里塞着吃榆钱儿,腮帮子鼓鼓的成了两个疙瘩儿。
突然,大头哥从树上摔下来,他腰椎摔断,嘴里出血,牙齿掉了四个,我吓得直哭。王大爷把他背家去了,幸亏枝丫低矮,大头哥才幸免于难。
我小时候不会上树,父亲也上不去,大庆表叔是上树好手,他捋了榆钱或其他槐叶柳芽之类便给我母亲说:“嫂子,俺捋的叶子多,这些够不?不够俺再给您送来!”在那个困难时期,一点树叶子也是一顿饭食,也是救人危难呀!忘不了的大庆表叔。
从河西来了个姓刘的大娘要舍女儿,庄里没人敢要,后来被没儿没女的洪才大爷两口子收养了。父亲说,这棵树上的十个榆树枝子归俺洪才哥吃用!别人也没人去争,这些榆树叶子使他一家三口度过了那个难關。老两口收养的女儿叫英子,听说长大嫁给了一个干部,洪才老两口也算得了女儿的济,让英子和女婿养了起来。
过了一年多,这棵树的树枝子树皮也被扒了去,下边主树干上的皮也被扒了去。他们去掉外边粗糙的外皮,等晒干轧碎后,又箩成细面与玉米芯、地瓜面和在一块,蒸熟吃。
全村人忘不了这株老榆树,生命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