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三重维度

2021-03-24 11:29陈睿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陈睿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必须坚持价值、现实和评价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从价值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打造成为“筑根基、聚共识”的“铸魂课”;从现实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练就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从评价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力争成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走心课”,以使其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课”;“金课”;“走心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 〔1 〕。《求是》杂志2020年第17期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不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也为高校改革创新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要改革创新思政课,就必须坚持价值、现实和评价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以使其真正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一、价值维度:思政课要打造成为“筑根基、聚共识”的“铸魂课”

首先,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擦亮其厚重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1 〕这种战略定位凸显了思政课在高校总体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践中,高校要办好思政课,就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 〔2 〕;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3 〕。高校教师要想使思政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必须在教学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动讲好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筑梦”“追梦”“圆梦”的故事,以期使大学生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立足新时代、肩负新使命,高校还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政治方向,始终坚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素养,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其次,思政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课程,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接力奋斗,其如果没有把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握在手心,就难堪大任,爱国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国家遇到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错综复杂,需要青年学生始终都保持战略定力,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自觉融入思政课的学习与实践中去。大学生要准确理解、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奋斗历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和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浴血奋战的斗争历史,并要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养分、传承爱国精神。高校教师更要立足国情,特别是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4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以期使大学生能够应对、战胜前进途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决不能培养黄皮肤白心的“香蕉人” 〔5 〕,而是要培养真信、真懂和真行的新时代追梦人和筑梦人,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身。

再次,思政课作为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要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6 〕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使其课程性质、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都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成果对推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作用,而且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和鲜活的案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7 〕因此,高校要通过改革创新思政课,不仅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感悟之中,从心底油然而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和他们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且要使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现实维度:思政课要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

我们党始终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并在其长期建设中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思政课的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办好这门课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强了信心。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进课堂讲思政课,学校主要领导主讲开学第一课的良好局面。另外,高校为了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构建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同频共振的长效建设机制,以期把思政课打造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进而使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首先,思政课应成为“晓时事”的课程。高校思政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不仅需要放在两个百年大局中理解、把握,而且需要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大趋势中理解、把握,更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专业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去理解、把握。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要学懂弄通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教材、精准分析学生实际需求,把历史与现实国情、教材要求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结合,而这些求变和求新的背后需要思政課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准把握,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学情精准分析。二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学生需求、紧抓教材重点,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三要具有坚定的信仰、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敏捷的领悟和转化能力,把严谨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启发性、思辨性和知识性的教学体系。总之,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包装精美”,而且要“配方优良”,更要“工艺精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不仅有“底气”,还有“生气”,成为传递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至上理念的主渠道,即成为一门“晓时事”的课程。

其次,思政课应成为“辨形势”课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加速了大变局的演变,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在引导他们树立“三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属性,要求教师必须政治要强、人格要正,能够用真理的力量去驳斥和揭露各种虚假信息,特别是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主张和言论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学术上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以“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8 〕。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一要守好政治关,决不能信口开河,拿野史当正史,不经考证随意从网上“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9 〕二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复斟酌和凝练中国故事,把“有料”和“有据”、“有味”和“有界”、“有虚”和“有实”相结合。三要将“陈情”与“说理”结合起来,把教师要讲的与学生想听的统一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10 〕,直面学生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四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和解决问题,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占领思想的“主阵地”、把握时代主流的“话语权” 〔11 〕。

再次,思政课应成为“行大势”课程。思政课是一门融汇古今、贯穿中外、连接梦想与现实的“人生大课”。从纵向来看,思政课教师要从世界历史长河的社会制度更替中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横向来看,思政课教师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外对比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宏观上,教师要通过思政课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背后的艰辛和曲折。微观上,教师要通过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鲜活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实力和中国担当。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取得了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经济也得到了快速恢复并持续增长,这堂抗疫思政大课充分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国内,我们国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目标,民生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用铁一般的事实证实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党和政府的“大事”来抓,而且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这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典型案例和现场教学活动,把恢宏的“大理论”转变为学生身边可触摸的“小故事”,即把宏观理论具体化、枯燥文字立体化,力求使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诉求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以形成共振、达成共识 〔11 〕,进而付诸行动。

三、评价维度:思政课要成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走心课”

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并让他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是其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首先,思政课应成为“津津有味”的课程。高校要办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是“王道”,而要提升教学质量,则必须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即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的有机统一。一是要使思政课成为“有意思”的课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校内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艺术性,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使思政课成为“有味道”的课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深入研究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职责,不仅要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前提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个人的工作学习有机衔接起来,而且要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是要使思政课成为“有发挥”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小组讨论、社会调查与实践、志愿服务、社团建设、人物专访等方式拓展思政课的课堂空间、延伸思政课的学习领域、创新思政课的学习方式与载体,从而使思政课“活起來”、学生“动起来”、内容“鲜起来”,进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思政课应成为“津津乐道”的课程。一是要以学生的满意度为导向。思政课教师要想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就必须与他们同频共振,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政治的魅力凝聚学生、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学术的探究鼓舞学生、精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多样的形式满足学生 〔13 〕。思政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善于引经据典“讲故事”,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等多种方式使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融合互动,如结合国情、社情、省情、校情等设计教学活动,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满意度。二是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做他们的“知心人”,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言与所行作为备课的主要素材,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三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从学生身边事情入手,通过“由小见大”和“由点到面”的演绎推理,让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学习、就业等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四是要让学生把胸怀大志和脚踏实地相结合,把自身的小目标和国家发展的大方向相统一,在亲身实践中坚定航向、练就本领、思考未来。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焦 扬.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06(08).

〔3〕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9.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6.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7.

〔10〕韩 华.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20(07):42-46.

〔11〕徐建飞.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出场语境、科学意涵与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42-46.

〔12〕熊晓梅.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四个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J〕.现代教育管理,2020(08):23-29.

〔13〕郑琼梅.经典原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意蕴与原则把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42-44.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