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新模式

2021-03-24 11:54米佳姜洋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河课题组单车

米佳 姜洋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19年2月18日,北京市召开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会议,并于2月26日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街道在首都城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街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和落实民生需求的切实抓手,街道工作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至关重要。

在街道的各项工作中,城市公共空间是落实民生“五性”(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样性)需求的重要载体。街道在空间尺度上介于社区与市区之间,是改善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空间层次。相对于社区,街道在相对封闭的小区或社区之外,还涵盖了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包括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文教体育和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以及企事业单位办公设施,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圈的主要范围,是提升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环境的关键层次。相对于市区,街道对应的街道办事处是属地管理单位,熟悉本地情况,一旦有问题能够快速回应,便于纳入常态化管理,从而保障民意诉求从提出、立项到解决的无缝衔接。如何在街道的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居民“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和多样性”需求,建立“广泛收集民意—快速回应民意—切实落实民意”的良性闭环,需要探索新型的公众参与模式。

二、基于地图数据平台的公众参与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地处北京市北五环外,占地面积9.37平方公里,下辖29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0万,是典型的城市边缘组团。街道辖区内既有高档的商品房小区,也有回迁安置房小区和城中村等,城市环境复杂,居民构成多元,城市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为探索有效的公众参与途径,清河街道与清华大学“清河实验”课题组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于2017年起探索了基于在线地图数据平台的公众参与机制,具体包括确定主题、征集意见、公布结果、线下协商、编制方案、沟通方案、实施项目七个步骤,并聚焦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为了激发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微信开发了在线地图数据平台“路见”,便于居民随时随地发表意见。民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方便地在在线地图上标注问题所在位置、选定问题类型、添加现场照片,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平台设置有12类公共空间问题,如占道停车、自行车道、座椅、无障碍设施等,并预留了“自定义”选项,给居民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图1)。

其次,在数据平台上通过加载社区论坛功能,促进民众的线上互动交流。一方面,民众可随时查看自己和他人上传到地图平台上的全部提案。另一方面,提案界面设置点赞和评论功能,方便民众对他人的提案发表看法。此外,课题组在优秀提案评选环节设置了根据专家打分而定的专业提案奖,以及按照点赞数和评论数排名的热点提案奖,引导高质量提案,并推动民众群体共识的建立。

最后,为了保障项目的落地实施,项目全过程都由课题组和清河街道办事处充分沟通、共同推进。课题组首先对清河街道近期工作重点进行了解,并结合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確定公共空间公众参与活动的主题。在最佳提案奖的评选过程中,清河街道会从政府部门的角度重点考察提案的可实施性。在线地图数据平台通过将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实时更新12类提案的分布情况。通过可视化的在线地图,政府和规划相关人员不仅可以随时了解民众呼声最高的公共空间问题,而且还能看到问题分布最集中的区域。通过公众参与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清河街道了解民众针对近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居民希望迫切解决的公共空间问题,从而为街道下一步规划立项提供依据。

三、实践案例

案例一:共享单车停放治理

针对清河地区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突出的现状,清河街道和清华大学“清河实验”课题组于2017年8月24日至9月6日联合开展了“路见清河:共享单车停放与公共空间改善有奖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1430位居民的1650份有效提案。通过对共享单车停放相关提案的语义分析发现,五彩城东西入口处需求最大,宜改变前期禁停的处理方式,设置共享单车停放区以规范停放。此外,居民建议政府通过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等加强管理,企业则可通过增加奖励机制、保证运营人力投入、建立用户信用体系、设置智慧停放设施等手段进行积极引导,居民自身也要提升素质、推进自治自管。在公共空间方面,当地占道停车和自行车道的问题最为突出,其中朱房路、清河中街、毛纺路占道停车严重。还有居民建议在学校附近增加过街天桥、在清河滨河空间增加座椅等(图2)。

为了更好地推行项目实施落地,清河街道联合课题组于2017年10月15日开展了“路见清河:共享单车停放与公共空间改善”沙龙,发布《清河街道公共空间改善民意报告》,邀请提案市民代表、海淀区交通委、清河街道办事处、摩拜和OFO单车的企业总监,以及城市规划业界的专家学者等30多人参加研讨,就推动共享单车停放立项达成了共识。2018年,清河街道就共享单车停车规划立项,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居民相关提案,并利用共享单车企业提供的数据,完成了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之后又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与热心民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讨论,确定了最终方案,指导下一步实施工作(图3)。

案例二:街头微公园改造

2018年6月,结合背街小巷整治行动,清河街道与课题组联合开展了“路见清河:街头微公园怎么做,听你的!”有奖征集活动,邀请居民围绕微公园的选址和功能布局,提出对街头微公园和公共空间改善的意见建议,为微公园设计提供依据。活动征集到来自1264位居民的1285份提案,参与者中76%为附近居民,10%在附近工作。根据热力图分析,清河中街、毛纺路16号院、毛纺路39号院、毛纺西小区、美和园的提案最为集中。在12个类别中,居民最关注的是儿童活动场所、自行车停放与室外公共设施,具体包括休憩座椅、健身设施和遮阳避雨设施等。本次活动还针对具体的场地空间,如朱房北一街停车场、毛纺西小区、北砂社区、文苑西路等点位进行了提案征集。居民对场地的功能、形式、管理维护手段都提出了具体深入的建议。

根据“路见清河”意见征集活动的结果,规划编制单位对朱房北一街、文苑西路幼儿园及清河二街巨人学校门口三个点进行了“城市会客厅”设计。设计方案以居民对功能的诉求为依据,将停车场转化为居民休憩乘凉的场所,并增设遮阳避雨的凉亭与儿童活动功能。方案设置了较为开阔的塑胶地面,并专门为儿童活动塑造了富有变化的地形,同时在周围设置了座椅或木平台,方便家长休憩与监护(图4)。在文苑西路幼儿园门口,将现有停车场转化为具有活力的家长等候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并为周围居民提供休闲与交往的场所。清河二街的方案以植物种植景观优化为主,对原停车场进行了改善与活化。目前,几处“城市会客厅”均已建设完成,深受群众好评。

四、结语

应对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要求,公众参与在街道工作中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清河实验”基于在线地图平台的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治理实践的方法,已逐步纳入清河街道的日常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总结清河街道的相关工作,主要经验有三点:一是利用新媒体在线地图数据平台,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多元主体的平等对话,实现公开、共享的公众全过程参与;二是充分挖掘民意数据,真正从居民需求出发,精准立项,有力推动政府内多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协商合作;三是以街道办事处作为治理主体,建立“政府+专家+企业”合作模式,保障民生项目推进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将公众参与纳入常态化机制。近年来,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积极推广践行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开启了以街道乡镇为单元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探索,期望未来在相关领域有更多的经验总结,丰富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强, 王拓涵. “新清河实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J]. 社区治理, 2017(7): 56-63.

[2]谈小燕. 社会治理与清河实验——专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教授[J]. 领导文萃, 2016(4)上: 7-22.

[3]刘佳燕, 邓翔宇. 基于社会-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探索[J]. 城市规划, 2016(11): 9-14.

(责任编辑:荣荣)

猜你喜欢
清河课题组单车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江城晚晴天
Rough Ride
隔壁住着男朋友
单车三人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课题组成员
仙界第一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