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宣传动员优势 讲好垃圾分类故事

2021-03-24 11:54张岩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动员分类垃圾

张岩

养成好习惯、引领新时尚,离不开导向精准、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注重发挥宣传动员的激励引导优势,加强组织协调,联合各界力量,开展全民总动员,有计划、有重点、有节奏地在全市推进社会宣传动员,努力讲好垃圾分类故事,形成垃圾分类宣传热潮。通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已覆盖北京市97%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渐成社会共识,群众普遍认识到“不分类就是不文明、不减量就是不环保”,开展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人心,正在成为自觉行动。

一、谋定而动,着力增强宣传动员的主动性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做好社会发动、引导全民参与十分重要。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坚持谋定而动,精心筹划准备,周密安排部署,切实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主动投身垃圾分类行动。

(一)统筹谋划宣传方案

为配合《条例》实施,2020年4月,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实施方案》,明确宣传主题口号为“垃圾分类,让我们一起来”,宣传组织原则为“宣传与动员并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进、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并进”。按照上述“三个并进原则”,有序推进宣传动员工作,很快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针对居民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不高的实际,及时研究调整引导市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法和实现路径,制定出台《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新一轮宣传动员工作方案》,以“聚焦家庭分类,强化入户宣传”为重点,突出精准宣传,注重引导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强化行动自觉,促进了知晓率、参与率、正确投放率的稳步提高。

(二)构建立体宣传机制

1.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结合条例实施首月、双月及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不同阶段,定期组织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级媒体、市属媒体和行业媒体参加,主动发布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方向。

2.构建媒体矩阵。聚合中央级媒体、市级媒体及“16+1”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宣传资源,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发声,同时利用好新媒体宣传阵地,注重运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工具。通过媒体矩阵,对垃圾分类进行持续宣传报道,深度报道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进展、成效及典型事迹,实现立体发声、持续发声、共同发声,形成舆论攻势,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持续性和系统性。

3.开辟垃圾分类专栏。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主流媒体开辟专题栏目,比如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垃圾分类我們在行动”栏目、生活频道《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栏目,以及《北京日报》“关键小事”专栏,《北京晚报》曝光台栏目等,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三)创新形象系统设计

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形象辨识度,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形象系统设计方案》,使北京市垃圾分类有了专属“LOGO”。统一印发宣传标语口号,供社区张贴悬挂。分场景、分类别制作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图解、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以及党政机关、社会单位、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和居民家庭“两桶一袋”设置指引等宣传手册,供宣传使用。征集垃圾分类形象代言人“分小萌”卡通形象,用于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课外绘本;制作系列动画,开通“分小萌”抖音账号,开设“分小萌”小课堂,介绍垃圾分类方法,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四)打造专业讲师队伍

联合北京市十六区城市管理委、行业专家、北京开放大学讲师、朝阳环保志愿者、老党员先锋队等,组建市区两级宣讲团,打造一支活跃在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战线的生力军,把垃圾分类知识送进机关、社区和单位。目前,市级宣讲团讲师人数150余人,已宣讲场次533场,辐射人群10.1万人。十六区宣讲团讲师人数783人,宣讲3800余场,辐射人群约50万人。为提升宣讲效能,对讲师团队开展了多次线上培训,下发了全市统一的宣讲PPT,落实试讲筛选、示范提升等措施。同时,为市级垃圾分类宣讲团志愿讲师颁发受聘证书,形成讲师名单,明确志愿服务时间和服务范围,为各委办局、各区垃圾分类宣讲提供优秀师资。

二、协调联动,着力增强宣传动员的协同性

(一)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在市级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下专门设立垃圾分类宣传动员组,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等10余个市级部门和各区政府参与其中,凝聚起强有力的宣传合力。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发出倡议,号召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职工、家庭等积极参与和支持垃圾分类,并将垃圾分类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纳入最美职工、最美家庭、青年榜样、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评选表彰内容。

(二)老幼联动,带动传承

坚持“小手拉大手”,培育垃圾分类理念从幼、小、中抓起。教育部门突出教育特色,将垃圾分类融入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学段录制8节课程,推动“垃圾分类”进入开学第一课,使垃圾分类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新内涵。海淀区定慧里小学五年级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美术、科学、音乐七个科目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垃圾分类,我准备好啦》,朝阳实验小学开发了《垃圾分类我能行》实践性课程,将学习课堂搬进了自然和社会之中。

(三)上下联动,一贯到底

通过市级典型示范、区级协调发动、街道乡镇“兜底”,形成上下三级联动,实现宣传动员全覆盖。运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参观体验、捡拾跑、垃圾计量分享会等开展宣传动员。《条例》实施首月全市就组织各种宣传活动4.8万场次。依托“管城理市”快手账号,开展《“分分”“合合”才是爱》专场等直播活动。各区通过开展绘画童谣作品征集、制作短视频、网上直播解读《条例》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在微信平台推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十二时辰》节目,通过一天当中普通人、环卫工人、分类达人等在不同时段所做的垃圾分类工作,全方位、多视角展现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成果,在公交、地铁、楼宇显示屏播出。在抖音平台推出《垃圾分类要有范儿》,在快手平台推出短视频征集活动,吸引广大青年群体关注,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三、媒体牵动,着力增强宣传动员的导向性

(一)多用主流媒体发声,形成正面舆论声势

垃圾分类备受各级领导关注、广大市民关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在宣传动员垃圾分类工作中注意运用好主流媒体这一主阵地,组织密集发声、发布权威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下,先后组织8次集中采访,宣传报道垃圾分类政策和典型经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策划系列新闻节目,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和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等重要时段跟踪报道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在《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开设专栏,及时跟进报道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宣传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召开专家座谈会,围绕垃圾分类政策措施、成效和问题等把脉问诊,在《北京日报》刊发多篇专家文章,助力垃圾分类理论提升和问题聚焦,扩大垃圾分类“北京模式”影响力。

(二)巧用网络传播优势,引导网民垃圾分类

随着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利用好新媒体这块宣传阵地,也是垃圾分类宣传的一道“必答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注重运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工具,传播垃圾分类相关信息。例如,会同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文明办、新浪微博公益频道,联合策划垃圾分类话题#垃圾分类一起来#和互动话题#垃圾鉴别官#,在线为网民解答垃圾分类遇到的各类问题。#垃圾分类一起来#话题阅读量7亿次,互动话题#垃圾鉴别官#阅读量1.7亿次,总阅读量达8.7亿次。还联合网易、百度、腾讯、快手等网站,结合自身属性和技术特长,推出动漫游戏、百科知识、线上问答、魔法表情、短视频等产品,增强宣传工作趣味性,激发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上线后,截至目前,共收录5714个垃圾品类词条,总添加人数超过18万人次。

(三)善用媒体曝光监督,问题导向促进整改

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曝光垃圾分类违法行为。在《北京晚报》开设曝光台,主动曝光12345市民热线反映、专业检查和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联合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宣传,通过“现场执法+警示曝光”方式传导压力,重点曝光单位和个人混装、混运、混投违法行为、不文明行为的典型案例,起到警示警醒作用。为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促使全社会都来参与监督垃圾分类,朝阳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曝光台,市民发现身边存在垃圾溢出、垃圾桶破损等垃圾分类问题,可用手机扫描垃圾桶站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拍照上传曝光,使反映的问题快速得到处理解决。

四、社会互动,着力增强宣传动员的广泛性

(一)党建引领,党员率先垂范参与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先行,全市党员带头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北京市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等一体推进的基层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各区发挥党建联席会优势作用,调动辖区各方力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形成社会合力。通州区结合党员“双报到,双积分”机制,开展“党旗飘扬副中心——党员志愿者上岗垃圾分类指导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昌平区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引领,桶前值守,你我同行”活动。朝阳区组织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组成垃圾分类志愿队伍,开展“敲门行动”“示范先行”“老少同行”等主题活动,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垃圾分推类工作开展。

(二)多措并举,广泛发动基层参与

坚持以群众为主体,让每个市民都投身其中、当好主角。各街道乡镇结合疫情防控卡点,以小区出入口、值守点为主,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以户外小规模宣传与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通过QQ群、微信小程序、朋友圈、公众号等线上宣传方式,传播垃圾分类知识。以“垃圾分类知识常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法解读”等直播活动为例,十余场直播活动观看人数超641万人次。以志愿服务为平台,2020年各级“管城理市”志愿服务队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1472项,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累计4.5万余人次,累计活动时长12.7万余小时。组织全市下沉干部、在校学生、工青妇联、行商协会、共建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7类人员下沉到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一对一、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基层一线宣傳、引导和监督力量。

(三)广泛联合,带动商户用户参与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重要指示精神,联合美团、西贝、吉野家等外卖平台和商家共同发起垃圾分类环保倡议书,积极响应“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行动”,向消费者宣传适量点餐、光盘行动、源头减量等文明理念,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联合链家向租房用户宣传家庭分类“两桶一袋”模式,督促落实垃圾分类法规要求。号召盒马鲜生、星巴克等连锁商超、餐饮单位引导顾客购物、用餐时践行垃圾分类。

五、深入推动,着力增强宣传动员的长效性

(一)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宣传热度

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发动工作,以家庭分类为基本单元,以社区发动为主战场,全面开展市民发动、社区发动工作。发挥七类人员示范作用,强化入户宣传和组织发动。在桶站设置、分类投放、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社区议事厅、业委会等组织作用,强化与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签定承诺书,推动全民参与、全面践行。

(二)巩固宣传阵地,强化典型引领

深化与各媒体平台的合作,巩固宣传报道成果,进一步丰富选题,提升效果。持续推进北京电视台每周二和周五早上7:30播出的《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栏目,和双周周五晚上19:40在生活频道播出的《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专题节目,保障宣传工作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已评选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174个(其中居住小区154个、村20个)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党建引领作用好、分类设施规范、桶前值守到位、分类成效显著和居民满意度高”等五项标准,组织开展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评选工作,从全市一万多个小区、三千余个村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进行重点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强化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三)强化执法监督,营造法治氛围

围绕十类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执法人员进社区、进小区,加强对市民个人落实分类不到位情况的执法检查,营造尊法守法、严格执法的氛围。发挥专项监督、视频监督、执法监督、住地监督等作用,督促问题整改,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强化通报、排名、约谈等措施,进一步履职尽责,确保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整体提升,使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感知度、满意度更加充分、更加直接。

生活垃圾分类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宣传动员的优势作用,劲吹垃圾分类的“集结号角”,推动全社会深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形成垃圾分类的正规行动,提高垃圾分类的工作质量,为打赢这场“全民投身、自觉分类”的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不懈努力。

(压题图片:陶然亭公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本文图片由北京市城管委宣教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张斌)

猜你喜欢
动员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海底总动员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音乐迪斯尼
说说分类那些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给塑料分分类吧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