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智频
【摘 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科目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而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该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小学学生提高解题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老师需要重视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的比重,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模式,让同学们可以更加轻松的学习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本篇文章针对小学数学应用教学中的现状,对开展趣味性的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趣味性教学 应用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更加强调老师的主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育。事实上,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课堂上无法有效的激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难以提升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教学,设立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班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程序化的授课方式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更多老师会选择在讲解相应的知识点或布置一定的练习题,但是有部分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喜欢将所有的知识点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而现在讲解答案部分也只是简单的叙述。这样过于陈述化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反映出了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主体化的现象,表面上看上去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这样呆板程序化的教学方式无法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参与感难以更好地培养小学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而且也无法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二)枯燥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应用题课堂授课中,部分老师在应用题的设计时选题较为枯燥无趣,并且与学生的认知和现实生活严重脱离,这增加了同学们对应用题学习的抵触心理,而且忽视了小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应用教学课堂的难度,难以有效的提升小学学生的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之下,老师,需要在数学课堂的开展中重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小学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力,帮助同学们进行数学学习,增加小学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解题的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单一
近些年来,新课标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并且强调突出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但是事实上,在目前的小学应用题授课模式上,老师大多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提升课堂授课效率。这也反映出了数学老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导致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次数较少,而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小学数学内容多,老师耐性不足等问题,从而让老师在授课时无法准确有效地掌握班级同学的学习进度。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没有让班级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模式,并且在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也难以让同学们有效地进行解决。由此可见,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学效率降低。
二、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开放性的题目
事实上,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有效的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模式化,程序化的应用题目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同学们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所以在开展教学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去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应用题目,让同学们可以独立的进行思考。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混合运算”的讲解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简单的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随后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较高的数学题目,帮助同学们增加对混合运算的理解,让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如:“一共有24个轮子,每辆车需要四个轮子,如果装五辆车,还剩下多少个车轮?”在这一道应用题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灵活的对应用题的条件进行二次设计,可以选择将车换成三轮车,或者是增加装车的数量。通过这样灵活性较高,思维活跃程度较高的数学题进行思索,帮助同学们培养数学解题能力。
(二)增加小组合作,培养应用题解题思维
事实上,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增加同学们的团结意识,而且适当的小组合作可以有效的增加同学之间的沟通,充分挖掘同学们的潜力,让同学们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在每一个组发放长方体,让小组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对该物体进行观察,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简单的进行绘画。这样的小组合作可以有效的增加同学们的探究思维,而且可以让班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小组合作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同学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
(三)通过思维导图增加应用题知识点的认识
数学科目拥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因此,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同学们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增加同学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卓有成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周长”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解完该知识点后,让同学们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应用题,让同学们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去理解该概念,也让同学们可以灵活的进行解题。而且,在该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对本小节的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所学进行反思及时的查缺补漏,有效的加深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帮助班级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班級同学对数学知识点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同学们的解题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宗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