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分析优化紫外光激活过硫酸盐降解吡啶

2021-03-24 06:05林昱廷苏冰琴芮创学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外光优化

林昱廷 苏冰琴 芮创学

摘 要:吡啶广泛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紫外光(UV)激活过硫酸盐(PS)的高级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吡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工业废水中吡啶降解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吡啶; 紫外光; 过硫酸盐; 响应面分析; 优化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198-004

吡啶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如食品加工废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橡胶废水、焦化废水等[1],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污染,不易被生物降解,严重影响了动植物和人体的健康。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含吡啶废水的排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高级氧化技术(AOPs)是一种新型高效绿色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处理速度快、效率高、副产物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毒有害化合物[2]。目前,基于过硫酸盐(PS)及其产物硫酸根自由基(SO4-·)氧化能力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引起关注。过硫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需在紫外光[3]、热[4]、过渡金属离子(Fe2+、Co2+、Ag+等)[5]、超声波[6]等条件下,过硫酸根(S2O82-)才能被激活分解产生活化自由基(SO4-·)[7],从而降解土壤和废水中许多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本研究采用紫外光(UV)激活过硫酸盐(PS)降解废水中的吡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反应体系的各项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探索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低成本且简单易操作的降解吡啶的新方法,为工业废水中吡啶降解技术的研究提供工程应用参考。

1.试验部分

1.1主要试验仪器及药剂

主要仪器:UV55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LS125紫外光强度检测仪;PHS-3C型精密pH计;AUY型120分析天平。

主要药剂:吡啶,天津市天新精细化工开发中心;过硫酸钾,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浓硫酸,信阳市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装置:紫外光激活过硫酸盐降解吡啶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1所示。

1.2试验方法

采用小烧杯进行批量实验,各实验组平行实验3次。配制20mg/L吡啶溶液60mL于小烧杯内,投加一定浓度的过硫酸钾(K2S2O8),将小烧杯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之上。打开磁力搅拌器,磁力转子高速旋转进行搅拌使液体混合均匀。紫外灯悬挂于小烧杯正上方,可根据反应条件调节紫外灯与反应液液面的距离,从而调节紫外光强度。实验装置放于恒温箱内,实时控制反应温度在30±2℃。

1.3工艺优化方法

响应面法,又称响应曲面设计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是在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影响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并用曲面模型表示,通过对回归方程和曲面模型的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的一种统计方法。响应面法的一般步骤为:设计试验、构建模型、分析模型、得出优化参数、验证模型。

响应面法可在较少的实验组数下,得到优化的参数,不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与传统的正交试验相比,响应面分析法克服了对孤立点的研究,可以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关系,使回归方程的精度更高,结果更准确。响应面分析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率先应用于化学领域,随后在工程、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发展,近年来,在环境领域的水污染治理方向也有广泛应用。

响应面法常用的试验方法有三种:3k全因子法、CCD法和BBD法。它们的三因子布点示意图见图2[8]。

(1)3k全因子设计法。3k全因子法的试验数为3k,k表示因素数,每个因素三个水平。把全部因素的三个水平的所有组合都至少进行一次试验,即为3k全因子设计法。由于包含了所有组合,全因素法不会漏掉任何的交互作用,但是试验组数相对较多,通常只做2因素的实验。

(2)CCD法。CCD法的全称是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又叫中心复合设计法,是在二水平全因子设计法和分部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CD法选取的试验点较为复杂,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在正方体顶点,有2k个试验数,k为实验因素数;第二类取在正方体中心点,重复cp次试验;第三类是轴向点,即在每个因素的坐标轴上,取臂长a=2[k4]为的两个对称点作为试验样本点,共2k个轴向点。因此,CCD法的试验数量(n)为n=2k+2k+cp。

(3)BBD法。BBD法是Box Behnken Design的简称,它的试验组数n=2k(k-1)+cp,其中k为因素数,cp为中心点的重复数。BBD法试验点的选择为正方体中心点和正方体棱中点。与CCD相比,BBD不存在轴向点,因此在实验时不会超过安全操作范围。另外,在因素数相同的情况下,BBD的試验组数少于CCD,因此BBD法是更受欢迎的一种响应面设计方法。

UV/PS技术降解吡啶的研究中,采用BBD模型设计响应面实验,响应目标值为吡啶降解率,选取过硫酸盐(PS)投加量、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绘制响应曲面图,最终确定UV/PS技术降解吡啶的最佳实验条件。

2.结果与讨论

2.1实验设计及结果

响应面分析法是用来研究多变量影响的问题,通过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最终目的是优化试验参数。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对PS投加量、反应pH值和反应时间这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响应面设计分析软件运用Design Expert 8.0,采用BBD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方案,影响因素编码和水平范围见表1。BBD法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见表2。

2.2模型建立

BBD響应面法的二阶经验模型为式(1):

对表2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归拟合,得到PS投加量(X1)、初始pH值(X2)和反应时间(X3)三个因子与吡啶降解率(Y)间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

Y=24.961+13.674X1-5.662X2+4.517X3+0.418X1X2+0.015X1X3+0.042X2X3-7.400X12+0.314X22-0.067X32

2.3响应面分析

对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二次多项式模型的F值为236.80,P值(Prob>F),小于0.0001,为高度显著,即回归模型的选择合理。失拟项的P值为0.1470,大于0.05,为不显著,说明模型对试验结果可以很好的拟合。决定系数R2和校正决定系数Adj-R2是检验回归模型可信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R2和Adj-R2越接近且越靠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本试验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967,校正决定系数Adj-R2=0.9925,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的实际值的误差很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结果和优化试验参数。变异系数(C.V.%)为0.61%(<10%),说明模型稳定性良好;信噪比为45.177(大于4)视为模型建立合理。以上分析数据均证明了二次多项式模型是合理、可信的。

PS投加量(X1)、初始pH值(X2)和反应时间(X3)的F值分别为16.84、47.49和1345.13,因此对吡啶降解效果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反应时间(X3)>初始pH值(X2)>PS投加量(X1)。在二次项中,P值均小于0.05,三者均是显著因素;在交互项中,只有X2X3(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的P值小于0.05,说明这两者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余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残差是指实际的测量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利用残差图的分布趋势可以判断假设的模型与实际是否吻合。图3-7为UV/PS法降解吡啶废水的响应面试验中,吡啶降解率的残差图。残差的正态概率分布图如图3(a)所示,该图中残差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说明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图3(b)为残差与预测值之间的关系图,其中点散落在±3之间,且越分散越无规律越好。

图4是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试验值的对应关系图,图中试验点呈现线性分布,说明预测值接近实测值。由残差分布图和预测值与试验值关系图可进一步证实模型的合理性。

2.4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为进一步研究PS投加量、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这三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吡啶降解率的影响,绘制了三维响应面曲线图和二维等高线图。三维响应面曲线图可更直观的观察到因素对吡啶降解率的影响程度,如果响应曲面坡度越陡,说明该因素对吡啶降解率影响越大。响应曲面在底部的投影图即为二维等高线图,一般来说,等高线图为圆形表示交互作用不显著,为椭圆形显示有明显交互作用。固定一个因素不变,得到其他两因素对吡啶降解率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如图5-图7所示。

图7为UV/PS体系降解吡啶反应中,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X2X3)的交互作用对吡啶降解率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及等高线图。由图7可知,随着初始pH的增加,吡啶降解率是先减小后增大;而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降解率是逐渐增大的,两者趋势不同,但反应时间的曲面相对陡峭,说明反应时间对吡啶降解率影响更为显著。图5和图6分别表示了PS投加量和初始pH值(X1X2)、P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X1X3)对吡啶降解率影响的响应面曲线及等高线图。由响应面曲线图中观察到曲线比较平缓,可得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与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3.结论

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求得吡啶降解率最大时,UV/PS降解吡啶的最佳试验条件:PS投加量1.04mmol/L,初始pH值为3,反应时间为34.62min。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吡啶降解率为98.94%。利用上述最佳条件进行3组UV/PS降解吡啶的平行验证试验,3次的吡啶降解率分别为97.92%,98.28%和98.01%,平均降解率为98.07%,与预测值非常接近,相对误差不到1%,说明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优化反应条件,并能准确预测吡啶降解率。

参考文献:

[1]Mohan D,Singh K P,Sinha S,et.al.Removal of pyridine derivativ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ctivated carbons developed from agricultural waste materials [J]Carbon, 2005,43(8):1680-1693

[2]Wang Q,Shao Y, Gao N, et al.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2,4-Di-tert-butylphenol with UV/persulfate [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304:201-208

[3]Lu X,Shao Y,Gao N,et al.Degradation of diclofenac by UV-activated persulfate process: Kinetic studies, degradation pathways and toxicity assessments [J]Eco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Safety,2017,141:139-147

[4]Huang K C, Zhao Z, Hoag G E. Degra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thermally activated persulfate oxidation [J]Chemosphere,2005,61(4),551-560

[5]G.Bryan Balazs,John F.Cooper,Patricia R.Lewis,Martyn G.Adamson.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for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Destruction of Organic Wastes Using Peroxydisulfate [J]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1998,8,229-239

[6]Memarian H R,Farhadi A.Sono-thermal oxidation of dihydropyrimidinones [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2008,15(6),1015

[7]Wang Q,Shao Y,Gao N,et al.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2,4-Di-tert-butylphenol with UV/persulfate [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304:201-208

[8]Nair A T,Makwana A R,Ahammed M M.The use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 review [J]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69(3):464-478

猜你喜欢
紫外光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似“粉”非“蓝”, 深而不惘
基于代谢网络技术的杜仲治疗皮肤光老化的靶向研究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用光致变色材料描绘平抛运动轨迹
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分析研究
能自动清洁的飞机洗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