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心恬 李训一
[摘 要] 随着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中“体验性”匮乏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育人模式的科学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中医药;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2-0076-02
习近平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都十分重视,不同国家高校普遍开设类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程,他们将“体验性”融入学生的大学生涯中,将本国或者适应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坚定信仰,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创新创业创造精神,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现阶段,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匮乏的。中医药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医药工作者及教师,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教书育人的任务中扮演着重要着角色,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须依托科学的育人模式,利用有效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一、中医药院校体验性思政教育实施的困难
(一)观念认知不足
“体验性教育”源起于19世纪中叶,在国外颇为盛名,最初目的是为了摆脱刻板的、传统的正规教育,其内涵是教师不再以具体的知识讲授作为教育方式,而是向学生传授抽象的概念。经过国外学者们长期的研究,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作为区别于赫尔巴特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杜威认为,学习不仅来源于书本和传统的课堂,也来自经验,强调“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教育目的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从做中学”“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虽然,杜威的论述中没有使用“体验性”这一具体感念,但他的思想与体验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体验性教育的滥觞。由此得出,“体验性”是提倡感染式、沉浸式的教育方式,它教会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提升新的学习技能,学习“如何做”,用知识改造经验。
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坚持特色,扎根国粹,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现代社会,許多学生将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就业率成为衡量学校实力的主要目标,思政教育的真正意义得不到彰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思政教育效果的不重视,缺乏良好的体验性教育。中医药院校思政工作者没有对育人目标、育人途经、育人实效性进行过多反思,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选拔人才的指标,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同时,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对于体验性教学理念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实施流于形式,收效欠佳。对于学生是否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科学评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缺少“育人”评价,这使得体验性教学活动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外部支持匮乏
从学校规定来说,体验性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又由于其实施方法灵活、形式多样,需要的资金、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大力支持,很难从制度方面形成规范。从实施主体来讲,教师需要将体验性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没有制度层面的支持,教师很难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从专业要求来说,中医药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将从事医药工作,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尤为严格。学生除需经过考试选拔之外,还需必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使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难以更多关注知识以外的素养形成。从教学评价来说,由于学生首先要储备一定的思政知识基础,才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观念和品质,但是由于体验性教育主要是从生活体验与情境模拟出发,难以制定教学任务,控制教学活动,从而使得体验性教学缺乏评价标准,量化考评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中医药院校体验性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组织+管理”思政教育工程,建立全员育人机制
把组织建设、管理育人与思政教育引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中医药院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育人保障功能。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实施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教研室与班级结对子,学术带头人与宿舍结对子方案,更好地实现基层党组织、班级、学术团队、宿舍在师生共同成长中的引导与服务作用。组织开展“示范党员活动室”“标杆党支部”“精品微党课”“典型党建案例”等评选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创建、评选和学习中,充分发挥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人功能。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明星团支部工程”“未来星计划”,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对中医药教师队伍思政教育水平的科学化监督和管理,增强教师的中医药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强化中医药教师知识理论、中医药思维和临床技能,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学院教师队伍管理,完善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师德+医德”长效机制,建立“师德”“医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思想政治素质贯穿到教师和医生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依托中医药院校特色系列讲座沙龙,与临床医院及科研院密切联系,邀请国医大师、高校名师、齐鲁名医名家走进课堂,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师生。设立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发展基金,定期开展沙龙,探讨育人工作,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基于MOOC的思政课混合式团队,建立SP(StandardizedPatients,又称“标准化病人”)育成团队,深挖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多方举措,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建立全员育人机制。
(二)依托“课程+实习+实践”思政育人平台,构建过程体验整合机制
实施中医药课程思政工程,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改进中医药课程体系,用好中医药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和用好中醫药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有目的、有重点地将德育渗透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把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职业道德,感知人文情怀,传承优秀文化等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设计与讲稿、教案当中。利用“专业教学中的德育”主题竞赛等形式,对优秀讲稿、典型案例、德育微课等进行评比表彰,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探讨建立中医药课程思政途径和模式,打造具有齐鲁文化特点的中医药课程思政品牌。同时,为更好地保障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需建立或完善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师德长效机制,开展“榜样的力量”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专业课教师把教书育人和提升修养深度融合。
实习是医学生由在校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适应社会、了解民情的关键钥匙,是真正的“体验性教育”。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求学校、医院指导教师必须将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带教过程中,将“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与“仁”“和”等儒家文化精髓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用中医文化涵养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坚守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医学专业优势,情系国民健康,注重医患沟通。
社会实践能够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提高认知水平,进一步掌握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在处理具体事件中促进学生将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华为自己的行为标准。通过开展“三下乡”“调研山东”“百脉游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健康宣讲”等,逐步让学生在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体验性活动中提高政治修养,锤炼高尚品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政教育本身是一种包含社会平台、学校师生、家庭影响等方面的多边活动。从“体验性”的角度来审视当下思政教育教学,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做到思想品德的表里如一,学习成果的知行合一。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讲,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校和医院提供“体验”平台,教师和带教医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环境或模拟情景中感知、体验世界的丰富性和社会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医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独立品格,具备人文关怀,实现人格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R].2016.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R].2017.06
[3]许真.我国高校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4]肖川.体验:从知识到教养的中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4).
[5]夏青.全程体验式思政教学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2).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