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对及优化策略

2021-03-24 06:17胡民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全媒体思政教育

胡民

[摘 要] 疫情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检验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次大考。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要遵循“三因”理念,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和特殊教材,通过思政教育教学主渠道和全媒体主环境,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开展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思政育人工作的全局观、覆盖面、着力点和实效性。

[关键词] 疫情防控;思政教育;全媒体;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2-0069-03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挑战和新任务,高校始终坚持防疫与育人结合,将共同抗击疫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和全媒体平台,强化思想教育引导,推动爱国责任担当,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缺位、不断线、不松劲。

3月9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活动线上开讲,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与高校学子分享疫情大考的思考和启示、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等。这堂“现象级”思政课让全国千万大学生思想受洗礼、理论有收获、情感引共鸣,迅速成为网络热搜和爆款。据统计,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人民网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课后,网络互动讨论和视频回看的流量更是数以亿计,高校师生自发掀起了一场线上大讨论的热潮。一堂云端思政课,让疫情防控与高校思政教育无缝对接,也让全国高校师生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这是国家疫情防控成效在全媒体平台的一次真实展示,也是思政育人入脑入心的一次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为疫情期间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三因”理念,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把疫情當教材,把灾难当课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和新举措,打好思政育人“组合拳”,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因事而化,强化思想引领,增强疫情防控凝聚力和向心力

疫情期间,高校要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联防联控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将疫情防控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同频共振。要把疫情防控题材作为最鲜活、最生动、最现实的教材主动充分融入思政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疫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要聚焦主题主线,确保思政教育不断线。疫情防控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高校要紧密围绕疫情防控这一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积极主动将疫情防控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做到主题明确、主线清晰、重点突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高校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和安全法制教育等重点内容,分主题、分批次、分阶段做好教育引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聚焦主责主业,广泛凝聚思想共识。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广泛凝聚思想共识。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在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感染力上面下足功夫,在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上做好文章。一方面,要做到旗帜鲜明讲好思政课,精心打造思想引领,知行合一,凝聚人心的思政金课。紧密结合各思政理论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将全民抗疫题材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其中,凝练课程亮点,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疫情防控、思政教育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等讲深讲透,要理直气壮宣讲党和国家疫情防控的强大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彰显全民抗疫的勇气和决心,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奏响师生同心抗疫的交响乐。另一方面,要做到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要结合专业内涵和特色,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的重大举措和感人事迹,积极回应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专业的角度答疑解惑,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感受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激发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服务社会、助力抗疫的实践中去,展现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三是要聚焦职责使命,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与学校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开展思政教育不同,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都在家中,开展教育教学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平台载体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家校互动不力,协同合作不够,在线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师长“失语”,学生“失声”,场面“失控”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高校要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要不断深化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优势,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学工队伍和家长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积极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家庭教育”、全媒体互动传播等特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家校通”“师长在线”“云端家长会”“空中课堂”等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最美逆行者、知名校友、优秀学子等走进家校互动平台,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帮助,做到“学校教育不断线,家庭教育不放松,师长学生齐参与,共画育人同心圆”。

二、因时而进,用好用活全媒体,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疫情期间,全媒体在疫情防控信息发布、舆情引导、资讯传播、互动交流、场景体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高校要因时而进,加强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矩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开展疫情防控和思政教育,拓宽大学生基于核心价值参照与生命体验下的价值认同,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优势。

一是注重思维理念创新,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提升思政教育的力度和热度。网生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高校要树立“互联网+思政教育”理念,大力加强思政云平台建设,打造精品云端课堂,精心构建网络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网络学习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键对键、屏对屏实现面对面、心连心,为大学生提供全员参与、科学规范、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精准高效的在线学习教育服务,确保大学生不受疫情影响,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新知、受到教育。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时代,高校还要树立全媒体思维,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壮大主流舆论。要用好用活全媒体矩阵,充分利用校园“报、台、网、微、屏”等媒体平台讲好抗疫故事,传播抗疫好声音。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将传统思政教育“说教模式”转变为“感化模式”,将“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以师生需求为导向,课内连接课外,线上对接线下,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H5作品、文艺作品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疫情防控教育引导和思想引领,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注重平台载体创新,以优质内容建设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疫情暂时阻断了思政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载体和路径,高校要加强全媒体矩阵建设,以优质内容建设滋养大学生心灵,让思政育人工作动起来、活起来。一是要加强全媒体矩阵建设,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传声筒”和“扩音器”的作用,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电视等校园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以及师生自媒体的资源整合和平台聚合,形成“主流媒体旗舰引领,师生自媒体编队护航”的集群效应。二是要加强优质内容建设,滋养大学生心灵。要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刚性”要求,做好疫情信息报送、政策宣讲和教育引导,把师生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精心做好思政教育的“柔性”引导,积极开展微思政。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校园、贴近师生,通过在线直播、互动讨论、视频会议等方式积极开展微班会、微党课、微团课、微调查,组织大学生积极创作“听、说、读、写、唱、拍、画疫情”微作品,以图文化、视听化、互动化、系列化的微思政形式推送到师生的手中,广泛转发点赞。

三是注重教育管理创新,以高效精准服务提升思政教育的黏度和温度。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面对疫情期间纷繁嘈杂的舆论场,高校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手段,建立全面、及时、快速、畅通的信息报送和互动沟通渠道,要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校园全媒体矩阵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为疫情防控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疫情期间,高校思政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除了做好党和国家政策解读、疫情防控知识宣讲、信息报送等“常规动作”,更要做好全方位服务学生的“自选动作”,把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大学生的心坎里。高校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全媒体矩阵与师生、家长高效精准对接,多渠道、多途径解决求职就业、考研、资助等师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科学防疫到位、宣传引导到位、服务保障到位、精准帮扶到位、关心关爱到位,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

三、因势而新,立足铸魂育人,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疫情防控是国家的生命线,思政教育是高校的生命线。高校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阶段性特点,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善作善成,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教育,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政教育贯穿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疫情暴发阶段,高校要守望相助,做師生平安的坚强守护者。这一时期正值高校寒假开始,千万大学生陆续回到家中。疫情的暴发不仅打乱了师生的假期安排计划,更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高校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师生平安的坚强守护者。要加强师生情况摸排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科学合理安排居家学习和生活;要加强心理健康和生命健康教育,做好人文关怀和疏导帮扶,消除师生的焦虑感和恐慌感;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文明新风;要加强媒介素养和道德法制教育,加强舆情引导,让师生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各种有害信息和不良思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疫情防控攻坚阶段,高校要主动作为,做疫情大考的合格答卷者。这一时期全国学校延期开学,高校要主动作为,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育”,向党和人民交出疫情防控大考的合格答卷。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平台和校园全媒体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教学、辅导答疑、互动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展示全球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中国担当和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情感归属;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立志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要加强大爱和感恩教育,广泛宣传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心怀大爱与感恩,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去,展示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阶段,高校要继往开来,做初心使命的积极践行者。这一时期,全国高校陆续复学复课,师生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高校要将疫情防控举措成效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大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做“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的积极践行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阐释,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把疫情教材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积极回应热点、讲透难点、化解疑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政治立场;要加强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将其转化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要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勇担使命,奋发有为;要加强民主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要加强灾难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协作互助的优良传统和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一时期,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校还要着力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全球战疫的强大力量。此外,高校要在总结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积极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融合研究,总结凝练疫情期间教育领域的有效举措,以更多更好更新的理论成果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高校治理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熊旭,李依环,孙竞.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云”开讲“挤崩平台”反响热烈[EB/OL]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20/0310/c1053-31625774.html,2020.03.10

[2]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刘光牛.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科技传播,2010(4).

[3]苏运生,卢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播[J].教育评论,2012(3).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全媒体思政教育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