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斋 季建国
[摘 要]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辅导员,不仅要具备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还要根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对管理的学生所学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及职业都要有所了解,对相关企业要有所了解,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有所了解。因此,做好这一工作,它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从事该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养。本文从该视角,就如何提升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拙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2-0046-02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尚属年轻的方阵,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现代高职教育起步较晚。2014年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这一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调查,各学校之间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方面良莠不齐,短板较多。突出问题表现在“重学历、文凭,轻能力”,还有就是“专业能力较强,综合能力不足”等,再有就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渠道和空间有限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对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困扰,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那么,应该如何为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创设有利的环境、铺平发展的道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并开展工作:
一、准确把握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
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应该说这一标准为各级各类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培养和考核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标准的发布旨在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因此,根据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要求开展分级培训,探索体系化、层级化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渠道至关重要。那么,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辅导员,从职业能力的角度讲,他到底应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又该达到怎样的高度?这是我们必须理清的两个问题。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规定,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以下九方面的能力: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九个方面涵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换句话说,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活动都与辅导员的工作息息相关,而且,辅导员工作的对象不是一个两个学生,而是上百个甚至两三百个学生。因此,高校辅导员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他们工作的对象各具特点,他们工作的内容十分庞杂。因此,要求辅导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超越高校一般从业人员,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工作极具挑战性,不经过认真严格的修炼与积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
二、对照目标找差距,明确发展目标
第一,对照《能力标准》,高校辅导员管理部门以及辅导员应该明确了解自身的不足,逐一对照量化,明确每个人的弱项及存在的差距,逐条记录下来。然后根据个人的情况及努力的目标,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方法。这种“倒逼式”找差法效果最好,它能让每个辅导员心中有数,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学校及学工部门在招录和选拔辅导员时,首先要根据岗位的需要,对拟招录对象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尽可能使招录的人员与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之差为零或降到最低。其次,对目前对照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辅导员,给他们一个整改、提高的周期。比如有的教师学历、职称达不到要求,学校规定在3~5年之内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历和职称要求;还有的老师科研方面存在短板,不知道如何结合学生管理工作搞科研,我们从校内外聘请学生管理方面的专家、同行及科研骨干传经送宝,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搞科研及如何进行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领。
三、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第一,目标引领法。所谓目标引领,就是在学校内部,整个学工系统,整个辅导员队伍要有总体的规划、年度的计划、每学期、每个月、每周的工作计划,甚至细化到一些重要活动,都要列出目标。具体到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要根据所管理系部、专业和班级的情况,再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这样,每件事情、每项活动都确定目标后,工作起来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样,学校管理层对辅导员的整体职业能力提升,也要确定提升目标。确定不同辅导员努力的方向和途径,比如,有的辅导员侧重于在学历方面的提升;有的侧重于在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要恶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有的侧重于专业的工作方法、技巧方面的提升;另外对一些在科研方面比较欠缺的辅导员则侧重在科研方面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结合科研工作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标兵示范法。这种方法,就是在辅导员队伍中有意识地物色工作到位、责任心强、成绩突出的辅导员老师作为榜样,树立标杆,让其他辅导员能建立“参照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还将省内或者国内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典型拿来“为我所用”,这样广大辅导员老师学有示范,做有榜样,能自觉地找到差距,知道努力的方向。以筆者所在的南通理工学院为例,该校自2014年5月升本以后,辅导员队伍的配备与建设始终以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根本,围绕这个规范性文件抓好队伍建设。
第三,师徒结对法。对一些缺乏工作经验或在工作方面不得要领的辅导员,我们有意识地参照教学口的做法,采取一带一的“青蓝工程”,即物色一些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业绩较好的辅导员与年轻的辅导员结对,手把手地传授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平时让年轻的辅导员老师经常去观摩“师傅”的班会课,查看“师傅”的辅导员工作记录本,与学生谈话的记录本等等,从一点一滴培养年轻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责任心、管理学生的耐心和吃苦耐劳的恒心。事实证明,这种“以老带新”的传统方法非常有效,一批年轻的辅导员老师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在新、老教师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师傅”们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他们从年轻教师身上,学到了用新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多重激励法。传统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同样,我们认为,在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大学辅导员队伍时,“激励教育”同样重要。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高校教师,其本身也是受教育者,他们也需要来自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首肯和激励。在这方面,南通理工学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学校在2014年升本以后,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力度,尽最大能力,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微环境。每个青年教师进入学校,学校第一时间为他们选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导师,纳入“青蓝过程”培养计划。对辅导员教师也是如此,导师要对青年教师从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学校董事会决定,除了学校正常设置的各项奖励制度以外,学校设立“年度人物”和“紫琅之星”大奖,重奖杰出员工,只要在当年度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都有机会当选。学校还设立“期权奖励券”制度,学校董事会做出决议,从2017年开始,规定凡50岁以下的教师包括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原来只限于教学岗位的教师),只要晋升为副教授或副高职称以后,还有就是引进的硕士、博士或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乃至后勤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每年都可以按规定获得期权奖励金,可以累积计算。获得期权奖励的人员,在年满50周岁以后,可以从该校获得10%的期权兑现奖励。这在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另外,对在年度考核优秀的教师(包括辅导员)中,物色对象,优先选拔、使用,对政治、思想方面积极追求上进的,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更主要的是广大辅导员老师的艰苦努力,该校的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从2014年与2019年年末辅导员队伍数据对比表就可管窥一斑:辅导员总人数由54人增加到72人,高級职称由1人增加到3人,中级职称由14人增加到22人。获得校级以上奖励由4人增加到7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由10篇增加到22篇,主持市厅级课题由3项增加到9项。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又面临着比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政策的配套不太完善,以及民办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历史较短、积淀较少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内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竞争力弱于公办的应用型高校,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另外专门发文研究。)但无论如何,要提高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达标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无法想象的,这就需要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投资者、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像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样,花大气力、大投入,精心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大学辅导员教师队伍,并且用各种方法、措施和手段吸引、留住优秀辅导员,让他们安心、舒心、尽心地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聪明才智,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双赢,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教思政[2014]2号).
[2]裴世鑫.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3]季建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教书育人,2014(12).
[4]蔡一村.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误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