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豆包

2021-03-24 09:51吕斌
莫愁·小作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芸豆豆包锅盖

1

林小柱从镇子中学赶到家,已是晌午。他进屋,把书包放在靠墙的桌子上,对正往炕上放桌子的妈妈说:“妈,我们老师说,每个同学要在假期做一件事,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汇报。”

妈妈把桌子放好,往外屋走着,问:“那你想做什么?”

林小柱说:“我想蒸豆包。”

妈妈停住,回过头来看着林小柱,说:“这你可实践不了,豆包不是放到锅里就能蒸,可麻烦了!”

林小柱说:“学呗。”

妈妈问:“你蒸豆包干啥?”

林小柱说:“卖!”

妈妈愣了愣,说:“就算你学会了蒸,卖给谁呀?”

林小柱信心满满地说:“我都考察了,村里许多人在外地打工,过年没工夫蒸豆包,都要买着吃;镇子里的人也喜欢吃咱们乡下人蒸的豆包,我在网上卖给他们。”

妈妈眨着眼睛瞅着林小柱,心里想,儿子长大了,还能整出“考察”这个词,文化水平不浅呀!便赞成说:“你要是不怕费事,就蒸吧!”

妈妈同意了,林小柱相当高兴。这顿饭,林小柱吃得狼吞虎咽。

信心是有了,可是,就像他在网上看到的那句话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向妈妈请教豆包怎么蒸,第一步就卡壳了,妈妈说:“蒸豆包得用大黄米,咱们家没有现成的大黄米。不过今年咱们家种了二亩黍子,得现加工。”

林小柱眨巴眼睛,问:“必须用大黄米吗?”

妈妈说:“那倒不一定,可以用小黄米,就是粘小米,粘小米赖,咋赖?就是蒸的时候和吃的时候,粘得哪儿都是,一般人家不用小黄米;也有的人家用黏高粱,黏高粱吃多了烧心;也有用黏大米的,咱们这儿不种水稻,吃不习惯粘大米。用啥米面蒸豆包都赶不上大黄米好吃,你不是卖吗?就得用大黄米,人们愿意买。”

妈妈是做饭的老手,这事还得妈妈搭把手,林小柱央求妈妈说:“你冬天也没啥活儿,当我的指导老师好吗?帮助我蒸!”

妈妈说:“好吧,我先把黍子加工成大黄米,你写完作业,我就帮你蒸豆包。”

和妈妈说定了,林小柱抓紧写作业。爸爸在北边的牧区给人放羊,家里的活计都是妈妈一个人操持,她把黍子灌进口袋里,搬到毛驴车上,推到村东加工厂加工成大黄米。又从厢房里拿出一面袋红芸豆,挑出草末,洗干净。

林小柱问妈妈:“你这是要干啥?”

妈妈说:“得先把豆馅煮出来。”

林小柱说:“你先别煮,待我写完作业自己干,老师说,社会实践要自己动手。”

2

林小柱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蒸豆包。他把大黄米放进锅里,再往里面放水,把黄米泡上。妈妈告诉他:“泡两三天,泡到啥程度呢?就是泡酥了,用手能捻成面,就是泡好了。”

黄米泡好后,捞上来,放到锅盖上沥干,用口袋装上,拉到加工厂加工成面,成了黄米面。妈妈指导林小柱把黄米面放进大盆里,用水和面,和好后,把盆搬到炕头上,盖好。妈妈说:“面发了才能蒸豆包。”

林小柱问:“不发为啥不能蒸?”

妈妈说:“不发的面蒸的豆包死性,梆硬。”

林小柱问:“为啥要把盆放到炕头上?”

妈妈说:“炕头热,发得快。”

林小柱感叹,处处皆知识,家庭也是教室。

等待發面的时间,妈妈带着林小柱把豆馅煮出来,先把红芸豆放进锅里煮,煮熟了,用勺子使劲捣,把豆子捣碎成泥状,就行了。

过了一天,盆里的面鼓了起来,闻着有微微的酸味。妈妈用食指按按面,说:“发好了,可以包豆包了。”

妈妈抠一块面放到手心,将面拍成薄饼,将捣烂的豆馅包在里面,豆包就包成了。林小柱跟着做了一个,妈妈在旁边看着,嘀咕:“你包得大。”

林小柱疑问:“大?大怎么啦?”

妈妈说:“大的留着自己吃,卖的包得小一点。”

林小柱问:“卖的为啥要包得小一点?”

妈妈不回答他,问:“你是一个一个卖,还是一斤一斤卖?”

林小柱胸有成竹地说:“我看过商店的食品,都是装在塑料袋里,一袋多少钱。我也买塑料袋装豆包,一袋多少钱。”

妈妈问:“那你打算一袋装几个?一袋卖多少钱?”

这个嘛,林小柱还没想过。妈妈说:“一袋不要装太多,最好不要超过十个,钱数也不要超过十元,一袋八元,顶多十元。眼下人们生活好了,吃豆包不是为了解馋,而是吃个新鲜,有的是因为过年了,吃豆包表示个节日气氛,所以吃不了多少,太大了一个都吃不了。人们虽然都有钱,但因为是吃新鲜,不会花很多钱买豆包,花个十元八元的不当回事。所以要包得小一点,一包少装几个,钱数少一些,买的人就多,薄利多销。你不是做买卖,是社会实践,挣点辛苦钱就行了。”

受妈妈的点拨,林小柱把豆包的个儿缩成拳头大小,尽量皮薄馅多。

妈妈边看着林小柱包豆包,边唠叨过去的事:“早些年,日子不像现在这么富裕,进了腊月,人们把黏豆包蒸出来,搁到高粱秆钉成的锅盖上,放到院子墙上冻上,冻好后放在大缸里,很多人家都储备两三缸黏豆包,正月里热着吃,味道一点儿都不变。”

林小柱问:“为啥要放起来呢?”

妈妈说:“咱们这儿冬天春天每天吃两顿饭,天亮吃完饭,然后下地劳动,天黑时吃晚饭,都干重体力活计,两顿饭隔得时间太长,人是受不了的。人们储备豆包,以备开春下地时热着吃。黄米消化慢,经饿。”

豆包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林小柱对豆包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豆包包好了,怎么蒸?妈妈给林小柱示范:锅里放上小半锅水,把篦子放到水上面,篦子上铺上白菜叶,没有白菜叶,就用秋天准备的苞米皮子,垫在下面。“防止粘锅。”妈妈解释说。

豆包放好后,盖上锅盖烧火。

3

豆包蒸出来了,捡到锅盖上,再放到院子里的墙上,让豆包冻了,豆包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林小柱望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满意足。

豆包冻好了,他到村东头的同学徐可征妈妈开的百货商店买来塑料袋,在妈妈帮助下,把豆包装进塑料袋里,每袋十个,每袋卖十元。

装好豆包,他用妈妈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在村民微信群和网上发出了出售豆包的信息:“要吃大黄米豆包,您不必东奔西走,林家院落竭诚为您服务。自家种植的黍子,自家种植的芸豆,纯正的绿色食品,价格优惠,皮和馅都保质保量,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他把妈妈的电话放上去,当作咨询热线。

信息刚发出去,妈妈的电话就响了。

林小柱听着妈妈和对方通话:“不是我包的,是我儿子为了完成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特意包装成商品卖给村里村外的人。他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保本经营。面和馅都是自家产的,面是我们家在西山坡种的那二亩黍子碾的,做馅的芸豆是我们家园子种的。你尽管放心,错不了。你没时间来呀?看看要多少,让我儿子给你送过去,没关系,反正他也有时间。钱嘛,你从微信打过来也行,他给你送过去扫码或者给现金都行。好吧,就这样,我这就跟他说。”

妈妈放下手机,对林小柱说:“徐可征的妈妈要一些,她说这些日子老有人问她商店为啥不卖豆包,她说进不到货,正好你卖,就把蒸出来的先给她商店送去!”

林小柱喜出望外,一开头就有大买主找上门来,看来,这个买卖远比他想象的受欢迎呀!他要在假期大干一场,争取把念书的钱挣出来。没想到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了创业的门路。

他把豆包装进布袋里,扛着,兴奋地朝商店走去,步子迈得特别有劲!

吕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文集《惊险时刻》《狼甸子》等。

编辑    沈不言

猜你喜欢
芸豆豆包锅盖
不爱洗澡的豆包
拯救爱情的芸豆豆
巧用“芸豆”促进婴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红豆包的故事
干煸芸豆
多功能锅盖支架
不烫手的锅盖
“粘豆包”应写作“黏豆包”
特大豆包
草帽?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