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融入中国文化促成环节设计研究

2021-03-24 10:56胡梦蝶
大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胡梦蝶

[摘 要]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可以以英文讲述七夕节传说的教学为例,探讨POA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在契合点,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情况,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进行促成环节的教学设计,开展POA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多数学生能够使用目标语汇,按照故事三段论结构讲述东方故事,顺利完成产出任务。实验表明,POA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能够使学生在提高外语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语言工具性与文化人文性并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POA);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161-04

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加强跨文化交流,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然而多位学者(逯阳,2013;申平平,2015;肖婷,2018;曹晓英,2018;罗萍,2018)的调查显示,肩负着传承发扬中华传统重任的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不尽如人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阶段涉及外语最多、跨文化思维也最多的课程,对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极其重要。针对强势英语的“殖文主义”(辜正坤语),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补充母语文化,加强文化自信教育。

由于文化自信这个选题植根于“注重内敛自省和形象思维的东方文化语境”(邓海龙,2018),照搬照套过于注重“工具性意义”(李丽雯,2018)的西方理论或会出现水土不服,故本文采用中国学术界土生土长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OA)来研究这一问题。POA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构成,而“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环节构成,其中促成环节中,教师的脚手架作用最为明显(文秋芳,2015)。

目前学界已然完成POA应用于大学英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可行性论证,也有学者(朱琼莉,2015;刘玲玉,2018)已付诸实践,围绕中国文化主题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但独立学院往往会更倾向于专业技能的提高,专门开设中国文化后续课程不太现实。更可行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将教学进行拓展,融入中国文化。此外,独立学院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认知能力一般,自学能力不强,因此相比公立本科高校,教师的“专家引领”作用、促成作用更加重要,“促成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决定学生产出成果的质量”(邱琳,2017)。

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特点,探索POA应用于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模块教学的促成环节设计,聚焦教师搭建脚手架的途径方法,期望帮助学生通过听读中国文化相关资料,在扩展词汇量、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使用“中国英语”(葛传槼语)描述传统文化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话题,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改变“文化失语”现象,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民族文化外宣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笔者所在单位为独立学院,实验对象为本校大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級。两班人数相似,高考分差别不大。受测学生在18岁上下,对爱情既好奇又憧憬。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参考教材内容,笔者设计的教学交际目标为: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语言目标为:神话传说(12个),文化对比(13个),介绍节日(10个),顺序连接词(2个),对比逻辑词(5个);文化目标为:理解七夕背后的中国文化;产出任务为:写一篇发言稿,立足东方视角,向国外友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这有一定复杂性和认知挑战性,因此笔者将产出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共使用6个课时完成教学。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下文以“子任务1——用英语讲述七夕神话传说”为例,详述POA促成环节中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的教学设计。

二、促成环节教学设计

驱动环节学生的尝试产出结果暴露出一些问题:内容方面,多数学生能够自觉介绍日期、来源、习俗等显性信息,可只有部分学生提及七夕节“体现了中国文化”,但仅一笔带过,未说明如何具体体现。几乎所有学生均提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但描述过于简单。显然,对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来说,用一两句话讲述这个曲折的传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讲述在语言方面,出现了词汇误用、搭配不当、时态语态混淆等错误,词汇重复率高,高级词汇和短语使用率低,涉及人名地名均使用拼音,没有附带英文注释;结构方面,整篇文章条理不清晰,逻辑紊乱,出现主题句和细节脱节情况,有大量涂改痕迹,说明学生动笔前头脑中并未有一个明晰的提纲。结合以上问题,促成环节将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教学。

本单元产出任务既涉及语言概括、思维思辨,也涉及文化对比,有一定复杂性和认知挑战性,因此教师将产出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三个阶段促成。

(一)子任务1:用英语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重点语言,兼顾结构,详见表2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对此耳熟能详,若用中文讲述应轻而易举。也就是说,这一子任务的输入重点不在内容,而在语言促成,即如何帮助学生将汉语转化成英语,语言上没有明显用词及语法错误。为了凸显教学重点,教师弱化了内容方面的难度,采用动画视频提示内容信息,再现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攻克语言表达上的难题。另外,为避免故事叙述紊乱,教师会兼顾结构输入,引入故事情节经典五段论,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故事讲述。

教师首先列出12个相关语汇,供学生参考使用。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避免出现词汇误用及搭配错误,教师采取了词汇捆绑教学——尽量以词组为单位进行输入。之后介绍故事情节经典结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将神话切分为5个片段,借助所列词汇,跟着视频带领学生用英语一段一段地进行输出。待学生基本熟悉故事梗概之后,用慢速播放整个视频材料,让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配音讲解。练习三遍后回到常速视频,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口头练习。最后,教师将进行“撤架”,不再借助视频,只根据情节五段论和词汇列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故事讲解。

(二)子任务2: 对比中西方情人节,深入理解七夕节背后的中国文化——重点内容,兼顾语言,详见表3

相较子任务1,子任务2不仅考查语言能力,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程度,难度较高。00后一代从小接触的多是浅显搞笑的网络文化,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缺乏中国及世界传统文化的积淀,欠缺文化深度的挖掘能力和跨文化比较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内容输入成为教学重点。另外,虽然大一新生刚参加过高考,对表示比较和时间顺序的逻辑词掌握程度比较理想,然而鉴于学生习惯使用日常词汇,对高级词汇不敏感,语言输入也需兼顾。

教师首先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列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表示比较异同的逻辑词,并补充高级语汇,如:A is Bs answer to, bear resemblance, have some similarities, by the same token, while等。之后,教師发放输入材料——一篇关于西方圣瓦伦丁节的介绍,目的是为学生补充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为后期开展文化对比做准备。阅读完毕后,教师将全班30位学生分成6组,前2组讨论西方圣瓦伦丁节和中国七夕节的相同点,后4组则集中思考两者的差别。5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发现,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一些显性异同点,如爱情寓意、过节活动相同,日期、神话来源不同等,但无法发现文化层面的异同,于是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剖析:

1.为什么西方的情人节定在春季,而中国七夕节定在夏季?

2.虽然两个节日都是歌颂爱情主题,但东西方情人节的基调明显不同。结合它们不同的神话/历史传说来源,思考一下它们的基调,哪个更契合爱情主题?

3.为什么西方情人节可以成为全世界的节日,而中国七夕节只在亚洲地区有影响?作为中国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这次教师将6组学生合并成3组,要求学生就以上3个问题继续讨论。这些问题对于00后学生来说难度的确不小,本次分组需参考学生水平,尽量保证各组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讨论前,教师明确要求,每组必须指派一位代表做两分钟左右的发言,分享本组的观点;讨论过程中,教师下讲台巡视四周,一方面监督各组讨论情况和讨论结果,以防闲谈或个别学生未参与等问题发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继续提供帮助,一旦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及时予以指导;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予以点评,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向代表发问或点评。

全部讨论完毕后进入语言输入环节,本次语言输入依然采取词汇捆绑方式教学。尽管通过两次小组讨论和语言学习,一部分问题已经解决,但考虑到独立学院大一学生英语能力有限,且文化对比的表达专业性较强,完全放手让学生写作的确难度不小,因此该子任务的产出采取选词填空的模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化对比的理解程度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

(三)子任务3: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重点结构,详见表4

由于在之前两个子任务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语言和内容的学习途径,部分已习得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运用于子任务3,这两方面的输入均比较容易,因此子任务3的重点在于结构输入,即介绍一个节日,应该介绍哪些方面,以及这些方面应该如何合理排序,使产出篇章过渡自然、衔接连贯。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介绍一个节日,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借助上一子任务中关于圣瓦伦丁节的阅读材料的框架,学生可以轻松答出一些浅层方面内容,如日期、设立目的、传说来源、传统习俗、文化发源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探索,比如启发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这些习俗今昔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学生会比较容易发现,如今七夕节的仪式感没有古代强烈了,联想近现代史,能够得出习俗减弱的原因。

至此,演讲稿的篇章结构已经建立起来:日期、意义、传说来源、传统习俗和变迁、文化对比。由于之前两个子任务已经解决了其中难度最高的两个模块:传说来源(子任务1)和文化对比(子任务2),其余模块又有词汇辅助,利用教师搭建的这个结构支架,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生成整个产出任务。为了测试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求学生当堂限时完成任务。

(四)效果性检验

本次教学实验的效果,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调查检验:翻译练习测试和随机访谈。测试文本为一段七夕节的汉译英,选自四级模拟题。该测试题与产出任务内容相似,题材相符,且难度较低,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水平。对学生译文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表述部分。这主要体现在语言多样性和句式灵活性上。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使用了目标语言,而对照组使用的语言较平实呆板。

教师从实验班随机邀请1/3左右学生(14人)进行课后访谈。关于POA教学模式,多数学生表示自己能够适应POA,学到的课外知识让他们很有满足感,但有4位学生对POA的认可度并不高,反映POA删掉了许多知识点,又补充了许多和课本无关的知识,表示更适应传统授课模式,即字词用法讲解、逐句翻译、语法分析等;关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文化当然有必要,因为四、六级有相关考题,自己也比较有兴趣。有4位学生觉得现阶段没必要学习中国文化,因为大学时间有限,中国文化不太会产生实用价值,但将来有精力愿意学习,1人表示由于工作方向尚未明确,不确定中国文化对未来发展是否有用。关于授课反馈,所有学生均认为课程偏难,最大的难度来自于内容、语言、结构的促成过多,但这三方面的促成都是必要的,且经过学习,对七夕节有了深层次的认识。针对传统节日这个话题,语言上的表达最难、内容次之,结构较为简单。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今后要完成一个英文的节日介绍,需要至少一周时间准备。

三、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结束后,结合实验组学生测试情况和访谈反馈,笔者不断反思,总结出以下问题:学生方面,由于学生基础有限,本次教学促成量的确太大,无法完全掌握。这也是部分学生不太认可POA的原因之一——毕竟POA的教学对象须具备“中高级水平”。今后笔者会尝试将促成分解在驱动和评价环节。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机较功利,重视英语语言本身的提高,以应付期末考试及四、六级考试和未来职场需要,对中国文化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多。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管理制度方面,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按照整个部门安排,在时间、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上,教师的自主权有限,短短6个课时里,学生难以充分领悟POA的优势,完全适应POA。教师方面,由于笔者第一次采用POA授课,经验尚浅,教学设计存在不完善之处,今后将多加关注POA最新研究成果,并且增加中国传统知识的储备。

本文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为例,详述POA促成阶段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的整个教学设计流程。实验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能够用英语讲述牛郎织女的东方传说,较深入理解东方古老文明,掌握一些目标词汇,掌握介绍节日的基本篇章结构,最终顺利完成产出任务。本次教学实验证明,POA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使学生在提高外语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语言工具性与文化人文性并重的教学目标。期望本文能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融入模块提供一些启发,同时对一些不怀好意企图窃取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国家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晓英.大学生文化自信构建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8(6):143-144.

[2] 邓海龙.“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理念、假设与流程[J].外语教学,2018(3):55-59.

[3] 李丽雯.论文化自信视野中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18(2):141-144.

[4] 刘玲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国文化英译”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8(5): 205-206.

[5] 逯阳.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4):168-170.

[6] 罗萍.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策略探析[J].老区建设,2018(18):88-90.

[7] 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86-396+439.

[8] 申平平.德育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8):131-132.

[9] 文秋芳.構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10] 肖婷.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2):117-118.

[11] 朱琼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以“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5):110-11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