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共同体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021-03-24 11:03陆云泉吴红枚
中国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实践研究

陆云泉 吴红枚

【摘 要】笔者对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如何通过学习共同体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行为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原理,并结合具体案例呈现了三类共同体研修模式,即课题研究引领式——学科教师专业共同体研修、问题驱动式——青年班主任共同体研修、文化沙龙式——茶室“雅集”共同体研修,以期为教师校本研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书育人 实践研究 学习共同体研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及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政策,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201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和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018)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推动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修的发展,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在校本常态化研修中的引领作用。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包括组建各类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开展校本研修。

一、课题研究引领式——学科教师专业共同体研修

主动学习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1],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2]。课题研究能帮助教师避免重复劳动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和职业倦怠感,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能让教师通过研究获得探究的乐趣,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由此带来的职业幸福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以课题或微课题研究来引领学科教师专业共同体研修是较常采用的研修模式。

例如,教师A以自己申报的北京市海淀区“十三五”规划课题“英语文学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依托,成立了微型课题“‘文学圈阅读”研修共同体,成员由4名初中英语教师组成。共同体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同伴互助式研修(见表1)。

在理论研修环节,共同体成员自主查阅“文学圈”阅读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相关文献,提炼观点及学术思想,撰写学习体会,并通过沙龙式读书研讨的研修方式,分享各自进行专题学习的成果。

在实践研修环节,共同体成员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基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并先后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展示其教学设计,期间,采取同伴协作式多轮磨课的方式,即每次试教结束后,共同体其他成员指出问题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在下一次试教时重点关注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并检验改进后的课堂实效。

在总结反思环节,共同体成员对多轮实践检验后的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反思、分享观点、交流研讨,以集体智慧促进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为教师后续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做好准备。

在同伴互批环节,授课教师将自己基于“文学圈”阅读教学实践的论文交由其他教师批改。共同体成员从论文所基于的教学原理、案例呈现和分析、论文整体框架、文字表述、语言及段落逻辑、标题与内容的吻合度等,全方位帮助授课教师打磨论文。

在最后的理论提升环节,来自高校的理论导师针对共同体成员撰写的论文提出更专业的意见,进行学术引领,帮助成员进行理论提升。

[分析]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为解决诸多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立和确定的,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项课题研究,它具有切口小、周期短、重过程和求实效等特点[3]。上述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共同体研修,能有效弥补教师在教学理论上的短板,增强其课堂教学能力,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其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方式,课例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无论是教师的自主总结反思,还是成员之间的课例研讨和论文互批,都使共同体成员在和谐、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拓宽了学术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二、问题驱动式——青年班主任共同体研修

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直接管理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文件都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也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为我国班主任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既需要学习教育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班主任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懂得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方法,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学校历来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搭建各類平台。

2019年,学校成立了4个以“项目组”命名的青年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每组由4~5名成员组成,组长由一名教龄在5年左右、中级职称的成熟教师担任,成员是教龄在3年以内的初任教师。这4个青年班主任共同体以具体的育人目标为引领,分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修活动。

例如,教师S主持的青年班主任共同体研修主题是“如何开好主题班会,以班级目标引领学生的成长”。共同体成员经过商议、研讨,制订了共同的研修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见表2)。研修共分为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总结反思和理论提升四个模块,总体目标是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其育人能力,具体目标是要帮助共同体成员提高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及通过主题班会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第一模块的“理论研修”主要是外请的高校导师依据成员前期提出的问题“如何开好主题班会”进行理论指导,介绍主题班会的性质、如何选好主题、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解读、优秀案例呈现等,之后邀请“紫荆杯”特等奖获得者贺丽珍老师进行现场说课演示,成员与导师会后交流研讨。

第二模块的“实践研修”先由组长进行主题班会展示,成员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并提交学习心得体会。之后,成员陆续展示其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共同体成员互相评议,开展同伴式互助研修。

第三模块的“总结反思”是成员基于自己的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结合实践导师以及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总结自己在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特色和亮点,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设计和反思,撰写教育论文。

第四模块的“理论提升”是理论导师针对教师论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点评。针对教师论文中普遍存在的主题班会设计逻辑链关注不够的问题,理论导师通过专题讲座阐述主题班会中逻辑链的重要性及其合理运用,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和论文。

[分析]

青年班主任共同体研修体现了近年来流行的学习科学理论的Q法则,即问题驱动法则。该法则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回答提出的问题开展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让知识融会贯通,还有可能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驱动式学习能够调动多种有效的学习机制,如好奇心驱动机制、奖励和激励机制,以解决问题的眼光来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以同样的心态去应用知识。

上述青年班主任共同体研修是以解决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着力于问题的解决,以科研促实践,由此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修的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总结反思—理论提升。青年班主任首先提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后通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学术引领和专业引领,将研修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解决问题,同时,借助伙伴式研修和网络交流平台,不断开阔眼界、更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及时总结反思,提升班主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怀。在共同体研修中,青年班主任有机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教育体会和思考,在相互倾听、观察他人的行动策略中发现差异,收获共同体研修所带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三、文化沙龙式——茶室“雅集”共同体研修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塑造灵魂生命新人的时代重任,更应顺应历史潮流,让自己成为终身读书学习的表率[4]。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需求。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有一批酷爱读书的教师,他们以书会友,聚集在学校的“雪霁茶香”茶室,交流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茶室“雅集”共同体由此得名,其本质是文化沙龙。但它又具备霍德所归纳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若干特征,如具有共同的價值观和愿景、开展协作学习、形成支持性条件和共享的个人经验等。

茶室“雅集”共同体研修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的气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幸福和乐趣。研修每两周开展一次,多数定在周四的午休时间,每次由一位主讲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或学习体会,之后共同体成员针对本次的研修主题和内容畅所欲言,分享观点和看法。

茶室“雅集”共同体研修的主题非常广泛,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军事、医学……能帮助教师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例如,地理组何群老师分享的“乌兰布统草原旅行散记”,将自驾游览乌兰布统的整个行程以图片的方式介绍给其他教师。何老师的主题引领让其他教师了解了乌兰布统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而一百多张高清风景美照无疑是呈现了一次摄影艺术作品的视觉盛宴。美术组曾旭老师分享的“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作”,介绍了自创的中国工笔画作品《印度新娘》如何诞生在互联网空间。这件精密构图的作品用笔严谨,用色考究,人物动作、姿态精到细腻,高超的艺术水平让其他教师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审美体验。英语组张燕老师分享的“漫谈京剧艺术”,让在场教师真正体会了传统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永恒价值,并由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这种文化沙龙式的教师共同体研修,帮助教师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由此促进了教师教书育人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

[分析]

上述文化沙龙式的茶室“雅集”共同体研修体现了学习科学理论的Q法则,即倾听与共享法则。该法则的核心原理是,倾听和共享是协作学习的基石。在倾听和共享过程中,学习者能够保持注意力,并不断换位思考,理解分享者的想法。这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信息的有效交流,并促进其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了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如何通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修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素质的实践行为,呈现了三类共同体研修模式,即课题研究引领式——学科教师共同体研修、问题驱动式——青年班主任共同体研修、文化沙龙式——茶室“雅集”共同体研修。学习共同体研修解决了传统集中培训时教师被动参与、培训收效甚微等问题,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满足教师专业提升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通过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帮助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使其最终成长为可以开展自主研修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马世飞.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6):13-18.

[2] 李海林.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J].今日教育,2015(7):48-50.

[3] 马建锋.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

学(中学篇),2014(12):21-25.

[4] 安稳.教师要在读书上下功夫——天水市秦州区西十里小学教师读书侧记[J].发展,2020(3):88.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HA20002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实践研究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师德建设之我见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