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华
(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盘锦 124200)
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是由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各种原因的心肌损害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最后表现为心室泵功能低下而引发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心脏循环障碍候症[1]。心力衰竭的发生因素较多,基本所有心血管疾病均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指肾小球功能受损,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发生肾功能不全后,往往预后严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2]。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易并发肾功能损伤,发病后若未得到有效救治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此类患者的治疗需要,为探索更佳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筛选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00例,观察将新活素用于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组治疗提供新思路,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筛选心力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新活素组,每组5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7~76岁,平均(58.69±14.87)岁,新活素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7~77岁,平均(58.89±14.33)岁。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心力衰竭且并发有肾功能不全。②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已与本院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意识清醒,逻辑思维能力健全,可配合治疗展开。④无绝对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包括应用利尿、血管活性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及吸氧治疗,持续治疗7 d。新活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新活素进行治疗,静脉滴注新活素(由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S20050033),首次用量1.5 μg/kg,随后采取静脉泵注,泵注计量为0.0075~0.01 μg/(kg·min),持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 h尿量、肾功能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
1.4.1 临床治疗效果 显效: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及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及1级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无改善,心功能分级无变化。临床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2 肾功能指标 主要观察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情况。
1.4.3 不良反应 包括头痛、恶心、低血压等。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新活素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心率、LVEF、24 h尿量对比 新活素组心率、LVEF、24 h尿量分别为(71.25±8.59)次/分、(40.35±5.14)%、(1 105.25±104.36)mL,常规治疗组心率、LVEF、24 h尿量分别为(90.54±11.58)次/分、(35.21±7.14)%、(896.25±88.58)mL,对比可知联合治疗组心率、LVEF、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t=9.4603、4.131、10.796,P=0.001、0.001、0.001)。
2.3 肾功能指标Cr、GFR对比 新活素组Cr、GFR分别为(134.25±33.69)µmol/L、(45.59±2.98)mL/min,常规治疗组Cr、GFR分别为(178.33±51.69)µmol/L、(36.14±3.21)mL/min,结果显示:新活素组Cr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GFR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t=5.052、15.256,P=0.001、0.001)。
2.4 不良反应对比 常规治疗组中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新活素组中1例患者发生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果显示: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20,P=0.155)。
心力衰竭主要指人体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发生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此病主要表现为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属于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临床研究指出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4]。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体内血液动力学发生障碍,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调查显示心力衰竭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可致心力衰竭发生的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5]。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体内出现一系列代偿性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其交感神经兴奋激活醛固酮系统,而醛固酮长期过高则会损伤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因而心力衰竭合并肾功不全的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6]。
目前针对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吸氧治疗等,虽然在临床中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高,且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改善不理想。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指出,应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7]。新活素为一种人工合成的β型脑钠肽,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的冻干制剂,与体内的内源性脑钠肽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生物活性一致,因此具有完全相同的作用机制。β型脑钠肽可通过拮抗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1、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并收缩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提高患者的肾小球过滤率,抑制肾脏集合管和近曲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作用,改善水钠排泄。β型脑钠肽有抑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作用,维持血压以达到改善心肾功能的目的[8]。相关研究中还指出,新活素可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微循环,达到增加心肌供血的效果,主要作用机制是:新活素与A型利钠肽的受体相结合后,与鸟苷酸环化酶耦联,再通过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途径来扩张血管,降低循环血管阻力、平均右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以有效降低心脏负荷,且此药不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患者服用后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及心率。目前新活素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取得较好治疗效果[9]。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出,该药不受患者年龄、性别、自身脑钠肽浓度的影响,药效作用无显著个体差异性,因而临床治疗中疗效稳定;而在药理研究中指出,此药主要不通过人体肾脏进行代谢清除,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不需要调整剂量,其与患者的心指数、血管收缩压等差异不显著,用药简单方便。
本次研究中,新活素组有效率、心率、24 h尿量、LVEF、GFR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Cr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的观察中,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将新活素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中,总体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无明显增毒现象。
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且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多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