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亮
(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1]。患者在发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后期肝脏变形硬化、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显著改变[2]。在我国,目前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该疾病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短至数月,长达数十年。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炎一般不会发展为肝硬化[3]。临床上将肝硬化大致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其中失代偿期症状较明显,主要包括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类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是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诱因多见于粗糙食物、胃酸侵蚀、腹内压升高、剧烈咳嗽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或柏油样便,伴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4-5]。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6.53±4.21)岁;其中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9例;上消化道小量出血(<500 mL)32例,中量出血(500~1 000 mL)23例,大量出血(>1 000 mL)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7.25±4.52)岁;其中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5例;上消化道小量出血(<500 mL)33例,中量出血(500~1 000 mL)23例,大量出血(>1 000 mL)19例。所有患者均已通过临床诊断确诊病情,符合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症状。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肾脏功能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者[6]。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实、批准,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基础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做好相应的入院准备工作,优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正视自身情绪,积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良好的态度与患者建立信任,详细介绍肝硬化的危害,指导其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理机制,促使其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同时联合家属在内,使其感受到被关注、被爱护,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增加其战胜疾病的自信。②疾病监控:在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后,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此期间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记录相关数据,定期上报主治医师,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异物感、肿胀感等反应,留意其喉部、胃部、消化道反应,强化生命体征监控,加强对心律不齐、心率加快等症状的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急救准备。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水平,合理输血,促使其能够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在心电图监护下留意其呕血量、便血量,准确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③心理护理:在恢复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因长期住院心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可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更多关于病情的知识,防止患者因为未知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可通过更多的护理方法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文化程度和家庭生活背景等,总结出一套适合患者心理的护理方案,使患者感受到亲和,进而打开心扉来倾诉其心理问题。④内镜护理和用药指导: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在休克风险消除后,采用食管胃底静脉套扎+硬化剂注射的方式阻断血流,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严格遵从医嘱指导患者用药,选择酚磺乙胺、氨甲苯酸、血凝酶、奥曲肽等药物进行止血,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若见出血端倪,需第一时间采取预防措施,常备急救血浆,从而避免出血不良反应。⑤排便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易出现大便干结,引起腹压升高,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若大便干结可给予润肠药或乳果糖进行辅助处理,同时需结合患者排便习惯,征求患者同意后,协助其进行排便,期间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尊重患者的意见,嘱其维持每次排便在正常时间上延长5~8 min,指导其集中注意力,避免在此期间看报、看书。⑥卫生和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恢复期间,要保证患者的病房宽敞明亮,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将床上用品定期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护理人员还要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防止和外界接触出现更多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防止其他患者将病情传染给患者。⑦口腔和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在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时,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发现患者口中有异物,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堵塞呼吸道,预防窒息、吸入性肺炎等病症的出现。护理人员要保证每日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可使用漱口液进行擦洗,防止患者口腔发生感染。⑧关节强直及肢体肌肉萎缩的护理:对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在护理过程中应帮助其保持功能体位,防止出现足下垂等;在护理过程中应对肢体每日开展1~2次按摩,协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活动关节,使得肌肉张力得以保持,从而起到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维持肌肉收缩的作用,避免邻近肌腱、韧带、关节囊的粘连,保持患者肢体关节正常活动。另外,定时给患者翻身及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⑨生活指导:视患者生活习惯与个人饮食习惯,指导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在患者出血期间常规禁食、水,出血停止后24~28 h内可适当补充流质食物,随后依据病情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指导患者细嚼慢咽,避免呼吸道呛咳,食物选择需避免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指导患者多饮水。禁止吸烟、饮酒,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饮品;保持消化道通畅,监督食物的来源,确保饮食安全;指导患者按时作息,避免熬夜,掌握劳逸结合的方法,不宜进行重体力活动及高强度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科学、规律的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肝硬化诊断标准》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判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消化系统无异常,肝代谢指标正常,即可判定为显效[2];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消化系统无明显异常,肝代谢指标改善明显,即可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即可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肝性脑病、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48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显效42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n(%)]
肝硬化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需定期复查腹部彩超辨别。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两大类,因致病方式的差异,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7-9]。在通常情况下,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需接受抗病毒治疗。随着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近年来肝硬化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深入分析肝硬化的病理机制,在给予有效治疗途径的基础上,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0-11]。
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消瘦水肿、尿量减少、胃肠道功能紊乱、牙龈出血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此类症状也持续加重,会对肝组织及肝功能造成持续损伤。若患者未能接受有效治疗,晚期可发展为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显示,导致肝硬化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如乙醇、胆汁淤积、肝脏充血等因素均可致病,同时化学毒物、血吸虫、肝豆状核变性等因素同样有较高的概率导致肝硬化[12-14]。但值得注意的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不发展为急性肝炎、肝硬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的5大标志为面容憔悴、黄疸、肝掌、出血、水肿,若疾病发展至晚期将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上,通常辅以肝硬化治疗,在稳定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以维持其生存期为主要方向[15-1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此类症状出血量大,病情表现急促,易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通过全程生命指标监控,协助医师掌握疾病状况,予以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不良情绪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辅以生活指导,有助于降低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因素,从而有效保障其健康恢复,提升护理安全性,达到优化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再出血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