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静
(本溪市康宁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临床将其纳入心境障碍或者情感障碍范畴。通俗的来讲,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是与人情绪相关的一类疾病。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发病后会表现出双相,有时会出现明显情绪低落、抑郁,有时候又会出现明显情绪高涨[1-3]。为明确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需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病程3~29个月、平均病程(13.53±1.97)个月;年龄24~67岁、平均(38.93±4.04)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病程3~28个月、平均病程(13.51±1.99)个月;年龄23~68岁、平均(38.91±4.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4]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②使用相同的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③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治疗、护理等评估资料记录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对精神药物有依赖性者。⑤中途转院或者出现意外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用药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健康咨询服务、定期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监测各项生理指标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相关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3.1 心理护理 患者在入院时做好相关信息的登记,尽可能完善患者的个人信息,除了基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外,还应完善患者的性格特点、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兴趣爱好等,由此作为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依据。患者在入院后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打开心扉,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或内心世界,然后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入院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压抑、紧张等,综合不同患者的个人资料及心理评估结果,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如让患者积极参与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并对其表示肯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客观认识自己。
1.3.2 个性化健康宣教 每周2~3次,每次2~3 h的心理卫生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相关内容,讲解情绪管理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用药的科学性以及疾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部分患者认为自身只是心情不好,并没有患病,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综合健康教育与个性化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客观对待疾病[5-7]。
1.3.3 情感支持 对患者应多一些情感上的呵护与支持,积极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强调患者对家属的关心爱护,注重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等对患者的访视与鼓励支持。此外,还可通过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以体现出社会对患者的关爱,让患者不再感觉自身被社会淘汰。
1.3.4 及时纠正不良认知 患者在发病后会有较多不理智的想法和行为,这对自身或他人都是不利的,在护理期间需积极纠正,可通过访谈教育、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换位思考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不良认知的理解,进而逐渐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行为等。
1.3.5 康复训练 患者在发病后多会伴随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下降,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开展相关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需结合患者的个人兴趣爱好,充分调动患者训练积极性,如书法练习、跳绳、打太极、慢跑等,在训练期间注意对患者的引导与鼓励,还可通过写笔记等形式将内心的想法记录下来,康复训练每周3~4次,每次45~60 min。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韦氏记忆量表包括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条目,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操作智商、言语智商以及总智商条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8]。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睡眠质量以及社会支持度,每项0~2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9]。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0~100分,其中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基本满意,60~69分表示一般,<6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操作智商、言语智商与总智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后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后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后智商较低,部分患者很容易出现自身伤害或者人身攻击他人,出现这些问题均与患者的认知功能低下有关,因而需积极通过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减少疾病发作后对他人和自身造成的伤害。实际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通过护理帮助患者巩固治疗效果[10-14]。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的常规护理存在较多不足,如临床护理缺乏主动性,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的护理多为被动性,缺乏交流沟通等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方法没有考虑不同患者个体可能存在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15-19]。系统护理具有系统化、整体化与个体化优势,在护理期间能够兼顾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的护理,在护理期间强调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护理方式,保证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心理护理重在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有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提高认知,使其客观对待疾病;情感支持能够突出人文关怀,帮助患者适应社会、消除对社会的抵触;纠正不良认知能帮助患者调整状态,避免在疾病发作后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认知状况[20-2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韦氏记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睡眠质量以及社会支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结论存在一致性[26-29]。
综上所述,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