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庆艳
摘要: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替代物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替代物的使用情况可以反应出幼儿的发展情况,通过了解当前教师在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和幼儿使用替代物的情况以及影响幼儿使用替代物的因素,旨在了解中班幼儿使用替代物的特点,为提高幼儿的替代水平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中班幼儿 角色游戏 替代物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游戏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幼儿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角色游戏中的替代行为是幼儿在游戏情节需要时产生的一种“以物代物”的自发行为,了解幼儿替代物的使用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一、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特点
1.实物模拟物过多影响替代行为的频率
我们都知道,主题区域内的材料要丰富,但是什么叫丰富呢?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吗?其实不是的。有时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幼儿的替代行为将会寥寥无几,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判断幼儿的替代水平低,只是教师提供的形象性材料太多了,他们并不需要替代就可以进行游戏了。但是有时我们也看到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丰富,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都没有,也没有出现替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非形象性材料太少了,想替代也没有替代物,所以会出现比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出现的替代行为频率少。由此看出,教师在区域内提供的材料对幼儿的替代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提供的材料要适宜。
2.替代物是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能够持久受到替代物与被替代物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教师的影响
一个替代物能否持续,主要是看它们与被替代的物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如何,如果它们非常相似,就算不用幼儿介绍,其他的幼儿来到该区域就知道这个东西时做什么用的。对于教师来说,要认真观察幼儿游戏,发现亮点及时捕捉并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增加产生替代行为的次数。
3.替代时机和幼儿游戏经验有关
有时候幼儿自发产生的替代行为不多,但是教师参与到游戏后的替代行为相对增加较多?幼兒自主地游戏时,他们只是简单地重复游戏的情节,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困难,但是在教师介入后,教师为了让幼儿产生更多的替代行为,更多的是不断为幼儿制造问题,出难题,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会觉得虽然有很多的材料,但是还是缺一些材料,这样就产生了替代。所以说,替代行为的出现与幼儿的游戏经验有关。
二、影响中班幼儿使用替代物的因素
1.材料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喜欢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但是是不是越丰富越好呢?其实不是的。材料越丰富,幼儿产生替代行为可能就更加的少,如果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幼儿基本上每次游戏都进行地很“顺利”,他们自己产生的替代行为就非常少,相反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少,幼儿产生了很多的替代行为。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提供的材料越少越好。受到具体形象思维和经验的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替代行为还是需要依赖于物体,如果某区域的材料太过匮乏,幼儿可能就会对该区域是去兴趣,更谈不上产生替代行为了。
2.教师
首先,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因此教师要知道该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在什么情况下提供材料。其次,教师应该参与游戏。要指出的是参与游戏并不意味着干预游戏,教师要不断观察、鼓励,肯定幼儿的一些替代行为,使幼儿的一些替代行为从“瞬间”到“持久”,从“简单”到“复杂”,让幼儿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3.幼儿自身发展水平和经验
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虽然同属于一个年龄阶段,但是他们的发展水平以及游戏风格也会不一样。有的幼儿想象力比较好,对于物体的依赖就比较小,而对于想象力低的幼儿来说,他们比较需要物体来帮助他们进行游戏。
三、思考与建议
1.多提供替代物
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必须要适宜,形象性材料和非形象性材料的搭配要适当,何谓适宜,关键是要让幼儿产生积极的行为,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游戏中的幼儿需要并且可以自主选择游戏材料,他们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选择,因此,提供材料的数量要保证,因为材料太少了,可能让幼儿失去兴趣。其次,提供的材料既应该有形象性材料,也应该有非形象性材料。由于受到具体形象思维和经验的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替代行为还是需要依赖于物体。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幼儿的替代行为受到他们的生活经验的影响,因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可以促进他们产生替代行为,比如说,在幼儿休息的时候给他们讲一些生活小故事,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机进行教育,这些都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3.教师的适时介入
很多教师都会介入到幼儿游戏中,但是是不是教师想介入就介入呢?不是的,教师介入游戏必须适时。何谓适时?首先适时的介入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观察之上,教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幼儿需要什么之后的介入才是有效的。比如说,幼儿每天重复简单的情节,而没有出现一些高水平的替代行为,教师就可以介入到游戏中,为幼儿增加难度,丰富游戏情节,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
[5]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6]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早期教育.2005.12.
[7]倪冰如等.论角色游戏中物品的象征性.研究与探索.6-7.
[8]Piaget,J.Play,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New York: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