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淼
【摘要】初中阶段开展的英语教学除了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之外,更应当引导学生领悟英语语言本身具有的人文魅力,通过英语的学习助力学生个人的内涵增长。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关于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诗意课堂的构建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初中英语;诗意课;思维品质;提升策略
1树立教学目标,彰显诗意教学
英语教学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教材的支持,是展开英语教学的主要资源基础,但是如果在教学内容方面完全局限于教材,往往会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教材的使用就需要做到创造性运用依据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初中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水平。包括所掌握的实际知识技能水平,合理的调整教材内容,通过精炼教材的方式保证教学的诗意属性,以此来实现英语教学本身的延展,例如通过对英语教材认真分析和精确推敲的方式,实现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延展,保证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在英语课堂上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来保证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考虑,有必要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够更好的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也能够保证英语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个性需求提供良好的支持,也就意味着构建诗意英语课堂,需要跳脱除教材的局限性,同时完成教材内容的拓展以及延伸,例如可以引入西方文化作为教材的补充,让学生接触更多英语文化经典内涵,这对于学生的视野开拓效果显著,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品读和感悟经典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营造诗意情境教学,建立高效英语诗意课堂
考虑到英语的语言属性,其具备一定的语言美内涵,在品读英语字里行间就能够进行领悟,例如英语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或者是语法的连续,这使得英语具备诗歌一般婉转悠扬的艺术气息,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英语的这种艺术美,有必要记录先进的信息技术,针对诗意情景进行创设,这往往是打造高效英语诗意课堂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朗读的方式,完成情景创设或者是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都能够使用优美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呈现英语的艺术气息,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心灵的净化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直观图像或者是音频方面的输出,通过形象化的动画以及悦耳的声音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调节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愉快的英语学习感受,收获美的熏陶。或者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也能够完成诗意情景的创设,例如使用白板的幕布、书写、探照灯或者是放大镜等功能,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激发,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3开展诗意课堂教学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于诗意英语课堂的打造,其本质上是对于英语本色教育的追寻,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对于学生人格领域的尊重和關爱,致力于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服务,并且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英语以及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需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遵循诗意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现的空间和机会,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突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所学习的表面英语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无法达到以情育人的教育效果,而现如今的英语教材在内容方面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课本内容的改编,将其改为舞台剧,然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此以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够改变枯燥书本内容的呈现形式,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和具体。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途径。
为避免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构建诗意课堂,提高初中生英语运用能力,让初中生爱上英语课堂,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完成宽松愉悦学习氛围的创造,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更能够得到同学的关爱以及教师的肯定,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增长效果显著。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师要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打造英语诗意课堂,提升初中生的英语思维。
4结束语
综上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有琴. 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文化科学,2018-11.
[2]陆蓉.初中英语诗意课堂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19.{4}(43):156.
[3]任丽娜.依托初中英语思维型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J].校园英语.2018.{4}(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