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摘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善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们积极投入,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科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同时也更关注学法的指导,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思考和创新,在组织教学中走向成熟与自信。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意识;教学方法
引言:教育变革需要借助课堂来实现,让课堂说思维的话,做思维的事,从而让思维进课堂,让理想的思维方式进课堂,让高端的思维能力进课堂。同样,指向思维力提升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设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提升思维力。
一.任务驱动 发挥学生能动性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措施,给学生设置一系列任务群,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开展诗歌“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月光下的“我们”。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原创诗歌并进行朗诵表演”这一驱动性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以活动任务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的任务群,并遵循学生的認知发展规律设计诗歌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集诗成辑这四个阶段的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两种学习方式,以学生视角为载体,编制诗歌鉴赏入门任务单、私人订制任务单,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回顾总结诗歌的阅读策略;建立有梯度的诗歌朗诵评价表,引导学生们关注“画面、意象、形式、语言”等,将评价过程内嵌于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诗歌雅兴,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教师教学《周亚夫军细柳》的时候,教师首先以抢答的形式,激趣导入,巩固第一课时中学生自读的内容,随后通过三大环节,解决学生自学时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在第一环节中,教师以“将以下骑送迎”的不同理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既是借语境推断词义,又是对具体情境的想象;第二环节,教师抓住学生评价周亚夫的分歧,用“你认为周亚夫是嚣张还是恪尽职守”,掀起两个阵营同学一场精彩的辩论,在辩论和演读中深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立体地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再现情景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接着以猜读对话的形式进行情景迁移,将景帝和文帝的表现进行对比,得出文帝的英明,并通过助读资料,分析原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三环节通过“对话周亚夫”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独创思维,明白对待历史人物不应人云亦云,需纵观全局,冷静客观辩证探究人物形象。课堂最后以思维测评表帮助学生检测所学和归纳小结。纵观整节课,观点碰撞、猜读对话在不断的分析碰撞中深入浅出地呈现,既有自读课堂的高度,又有思维课堂的深度。课堂不再是小组合作,表演演绎的表面工程,而是直抵思维深处的对话。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教师以八上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大概念为主线,以校园开放日为契机,设置“学校为凸显八中历史与人文,特向同学们征集宣传易拉宝”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校园景物特点,尝试用文字突出景物特征,制作网红景点易拉宝,并配文解说。课前,教师带领学生们完成了项目中“制定易拉宝评价量表”“优化景点说明词评价量表”“撰写景点解说词”“排版易拉宝”这几项任务,以下为具体内容:阶段一观察市面上的易拉宝成品,全班头脑风暴,讨论出制作易拉宝需要包含的要素,并形成易拉宝评价量表。对每个小组制定的易拉宝评价量表进行思考,确定学习原点:把握景点的特征、写好景点解说词,并由此开启八上第五单元课文的探究学习——以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为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寻找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在此核心概念下,引发学生对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特征、用合宜的说明语言达到说明效果等关键概念和知识点进一步思考,进而不断优化景点解说词的评价量表。实地考察网红景点,撰写景点解说词并填写解说词写作反馈卡。小组确定一份为核心景点说明词,基于评价量表在组内进行修改。组内商定分工并搜集制作易拉宝的素材,在Word里进行易拉宝的排版,完成成品制作。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探究了说明文的写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 引导学生创新
课堂氛围是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课堂氛围的好坏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富贵不能淫》的时候,教师以“纵横家”的形象特点导入,请学生阅读张仪和公孙衍的经历,对人物进行评价,猜测人物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以猜读对话的形式,落实对“岂不”“焉得”等虚词和“怒”“惧”“熄”等实词的品读,帮助学生明确人物观点和态度,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紧接着以猜读论述的形式,将学生的认知与文本进行对比,过程中引入“妾”“妇”字形字义和“纵横家之道”的拓展资料,帮助学生体悟作者的精巧逻辑与论辩艺术,训练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最后以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拓展资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辩证地理解“大丈夫”的精神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灵活性。整节课,教师将猜读的形式贯穿始终,仁礼义,大丈夫,在不断地分析碰撞中深入浅出地呈现,畅快淋漓,让思维的提升化抽象为显豁,助力学生思维培育,切实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分析、评判和创造思维。
结语:
语文世界是超越了实用价值观念的、自由的心灵世界,而语文课堂就要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课前有期待,课中有满足,课后有留念,在其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翠. 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J]. 魅力中国, 2021, (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