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杰
【摘要】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就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不够作出思考,提出应丰富艺术实践形式,加强校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从而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音乐教育中的观点,为中职学校音乐教师思政教育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学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义务旁贷。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要求“美育”课程与其他“德育、智育、体育”课程相平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公共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承担着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
1.音乐课程思政内涵及作用
课程思政在2014年由上海市委提出,意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在无形中转换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行为舉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程思政是对这一理念进行贯彻的学科实践,是要充分强调音乐教育中的“育人”培养目标,完成“不同类别的课程共同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于此,要求音乐教师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实现“重知识轻技能”的结果导向转变为“以德育、美育为主要核心”的过程导向。
2.音乐教育问题分析
2.1专业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
与博雅教育不同的是,专业教育是指包含表演性质的音乐教育、师范性质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使得专业音乐表演等工作内容能顺利开展,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职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应注重专业课讲授技巧,重点涉及音乐知识技能,改善原有教学方式下存在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另外,教师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应重点强调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掩盖对“人的培养”的诉求,中央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家于润洋教授早在《对高等专业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发省:专业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音乐人才”而不是“培养音乐家”,立足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大师、专家”[2]。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只会加剧对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误解。
2.2“课程思政”理念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关键在于构建各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我国“课程思政”理念还未普及,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仍处于初步和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从各个学科的教材开发、教学资源中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内涵,且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育人资源灌输给学生,在学科中建立起纵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从而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起到积极作用。第二是如何统筹好“课程思政”理念与思政课程及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理念,它实现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融合,即让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渗透、贯穿于各高校中有育人作用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中,应考虑如何将正确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专业课程内容中去,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协同推进,因此高校应该在“课程思政”这种教学体系下建立起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3.课程思政视域下音乐教育价值应然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解决专业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性不够的问题和对音乐思政元素挖掘的问题是发展所趋。
3.1丰富艺术实践形式,加强校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
第一,可以先从校园铃声的美化入手,很多学校已经做出成功的案例,上下课的铃声已从刺耳的“叮铃铃”改由优美的旋律或和声取而代之了,不妨再加以改进:上课的铃声采用比较舒缓、悠扬的音乐,伴随轻音乐的响起,更能安抚学生的心情,为稳定课堂秩序奠定基础;下课时可以采用轻快活波一些的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享受课间的时光;放学的音乐就可以播放《回家》等一些应景的歌曲,放松学习一天的情绪走出校园。
3.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
中职院校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认知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需要教师加大对学生立德树人的培养力度,并且要能将课程思政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层次讲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另外,学校应设置专门的教育部来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定期组织会议,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平台,可以让讲授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分享,进而为教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音乐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德育”核心是我们发展课程思政的强大支撑力,应当把强调领会和发现音乐表达的内涵,结合多通道整合教学模式作为专业音乐教育融汇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对高等专业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01).
[2]李睿.于润洋专业音乐教育思想探究[J].艺术教育,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