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2021-03-24 01:30:08曹俊丽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改革策略教学现状

曹俊丽

【摘要】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已从知识教授变为了能力培养,而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由于小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极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对图形与几何教学进行创新,以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引言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配合具体的实物案例在头脑中形成图形表象才能顺利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脑海中去研究和审视图形符号,同时对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

1.动手操作实践机会不多

几何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小到日用品的外形设计、房间设计,大到环境艺术、城市设计,都体现出了几何图形的重要性。但是,几何图形的学习是需要实践的,是需要学生形成一定的几何感悟的。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并未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感悟、体验,所以学生的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培养。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为了教学进度,教师会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就被占用了。

2.学习程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衔接不紧密

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紧密。但是,小学生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弱,喜欢形象生动的事物,所以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不愿意听讲。这就导致教师没办法对几何图形进行规范性教学。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会将几何知识拆分开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教授新知识,就需要将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但是当前的数学教学并未将其贯彻落实,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觉得很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觉得很难。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改革策略

1.通过动静结合构建空间想象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与工具型相结合的学科,需要构建合理的想象力,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构建几何图形的空间感,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六年级教材中“圆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微课中通过对其他图形面积求解的知识点回顾,帮助学生掌握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方法,那就是将未知的图形分成不同元素图形,比如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通过两个图形的拼凑结合,组成一个长方形,从而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扩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微课中将圆形用同样的思路分割成十六等分,重新拼凑起来,就接近于同学们已知的长方形。这样的转化与演示将书本上枯燥、死板、静止的知识点,转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有趣的、可以自己动手模拟的过程,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自我学习与探索能动性。

2.设计合作研究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中,教学既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对于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探究的过程中,要把握住核心,从点、线、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出发,发现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图形。在教学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图形,有的学生收集的是实物,有的学生利用拍照的形式收集,有的甚至采用绘画的形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既督促学生,帮助他们自主思考,还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意识。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做中学”的有效推进,使学生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发展

在传统的图形类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还缺乏过渡的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衔接与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挑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前期学过的类似知识点,做好知识衔接工作,让学生可以快速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旧知识,更好地开展新知识,如可以参照旧知识的学习方式等,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需要知道,学生前面是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带领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回忆完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一个平行四边形怎样才能变成三角形。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变为长方形这一特点,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怎么转化为长方形,并鼓励学生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得到有效发展。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曲面图形的面积,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回顾多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通过回忆相关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尝试进行推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从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重视,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考虑,也要从教学形式上提升,采用情境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推进“做中学”。同时,教师也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利用新媒体展示图形变化以及其面积等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高效地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许新文,王宪波.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13):126.

[2]赵素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14(1):44-45.

[3]徐海霞.略论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现状及相关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47-48.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改革策略教学现状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36:45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方法分析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19:55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实践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2:18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07:53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