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林霞
赤峰松山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靶向药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一种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靶向药物[1]。本文主要对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的肠胃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临床效果如下。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普通方法治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的肠胃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患者总人数为84人,通过双盲法对患者进行选择,将他们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当中各有42人。
1.2方法 在对对照组进行治疗时,以其数据作为参照,主要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用药患者进行白蛋白补充,并进行脱水和利尿处理,每天使用1~4次静脉滴注甘露醇,每次滴注的量控制在100毫升到150毫升,并且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静脉滴注,给药时控制速度在每分钟两毫升以内。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下,另外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给药的时间间隔在24小时左右,每次服用的量为750毫克到850毫克,温开水送服。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发现3/4级不良反应则及时停药,并分析异常情况,采取干预策略,再继续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完成治疗后,使用B超对腹水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盆腔液体暗区的最大深度在1厘米以内,则认定为0级,如果盆腔液体的暗区的深度在1厘米到5厘米,且有一定的腹水则认定为I级,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盆腔液体的暗区深度为8厘米到12厘米,另外患者腹部具有较多的腹水,则认定为II级,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盆腔液体暗区的深度在12厘米以上,另外腹部积存大量腹水,则认定为III级。依照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改善情况以及腹水情况来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主要可以认定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4种。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腹水的评级控制在0级到I级,而且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则认定为完全缓解,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腹水评级出现下降的情况,但下降不明显,另外腹水的减少量在50%以上,则认定为部分缓解。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腹水评级不变则视为稳定。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和腹水评级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则视为进展。另外使用kps功能状态评分量表来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过程中使用SPSS 24软件来完全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n(%)表示技术资料,通过X2来进行检验,如果统计后发现p小于0.05,则认为其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
在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2个周期,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kps评分,可以发现差异不大,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提升非常明显,而且研究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小于0.05,具体如下所示。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恶性腹水在末期肿瘤当中非常常见,主要是由于恶性肿块会刺激腹膜造成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与此同时,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蛋白质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免疫功能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恶性腹水可能是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回流受阻和内分泌障碍等而造成。在临床上,针对常常为恶性肿瘤合并腹水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方式是补充白蛋白,并且进行脱水、利尿,这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无法从本质上对病情进行控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控制病情恶化,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抑制,这样才能将腹水从本质上消除。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当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进而能够快速地控制肿瘤血管,以便对病情进行控制,将肿瘤细胞的转移阻断,进而对腹水的进行控制。通过对本院治疗的84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的分组分析,可以发现在接受治疗之后,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明显超过对照组,由此可以发现合理的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应用,可以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减少并发症,效果明显,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