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对比分析

2021-03-23 21:03罗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摘要: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以信息网络与人机共融的智能模式等先进技术的变革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改变,并对人的生理、心理形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与影响。同样,日新月异的科技对当今美术教育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挑战。本文论述了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对于培养具有健康审美观念、高尚情操、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这一背景对高中美术课程尤其是“美术鉴赏”模块教学的影响。通过对两个主要版本教科书的横向对比,分析了各个版本教科书的异同并提出修订建议。文章还对高中美术鉴赏的编写策略做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对比;教材编写策略

一、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旨的美术鉴赏课程

(一)现行两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材内容分析

1.1二个版本教材内容分析

本论文选取最为常见的二个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的整体部分进行横向分析,这两版美术教材基本上被全国大多数地区高中采用,覆盖面广,具有一定代表性。分别为:

(1)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简称人美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2019年7月第1版(简称人教版);

①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整本书共有六个单元17个主题,全书共收录中外绘画图片约420幅,中国美术作品共计342幅,占全部图片比例81%,外国美术作品78幅,占全部图片比例19%,中国美术作品图幅占整本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第三单元主题一和第三单元主题二中中外作品数量相差最小,接近2:1。其他章节中国美术作品明显多于外国美术作品,如在第二单元主题一中,中外比例为41:0。

人美版教材编排结构以单元主题式体系结构为主,各单元主题紧紧围绕着大单元标题,逻辑感强,层层递进。其目录格式选择“第X单元+主标题+主题X+副标题+页码”的形式,让教材使用者一目了然。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分别设置了单元情境、单元概述、关键词这三个内容,首先通过单元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当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再通过单元概述引出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明确学习范围和任务,关键词的设置更是直接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重视助读系统的设计(如思考探究、知识窗、名家论艺、学习评价、经典解读),以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多维知识体系,拓展学生对知识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和课堂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根据信息的提示进行探索与继续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中外美术史年表对照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采用文字图表对比显现,而是重视艺术与设计教育中的信息设计和数据可视化,把冰冷的文字数字对比变成了文字数字与图片的对比,同样的历史时期与时间搭配了中外不同的对比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对信息更加敏感与感兴趣,使学生对空间,时间和通过对比的图片有更清晰的理解。

人美版教材结构采用单元主题式体系结构,包含六个单元,17个主题。单元内容分为(美术鉴赏基础、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中国现代美术、民间美术、建筑艺术)六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来展现主题模块信息,使学生利于消化吸收。

②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全书共收录中外绘画图片约388幅,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中国美术作品共计250幅,占全部图片比例64%,外国美术作品138幅,占全部图片比例36%,中国美术作品图幅占整本教材的三分之二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和第一单元第2课中中外作品数量相差最小,接近2:1。其他单元由于大单元分为中国美术鉴赏和外国美术鉴赏,中国美术作品与外国美术作品不存在同一单元下相互交集和比较的状态,如在第二单元第7课中,中外比例为50:0。

从整体来看,中外美术鉴赏两部分课时数一样,分别有8课时,但图幅比例却不同,中国美术作品数量大于外国美术作品数量,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内涵里对于要求学生以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同时了解国外优秀美术作品,认识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教材编排结构

人教版教材编排结构以单元单课式体系结构为主,大单元把中西方美术鉴赏分成两部分,各单课围绕着大单元标题。其目录格式选择“第X单元+主标题+单課+副标题+页码”的形式,使教师方便梳理知识框架与内在联系,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课标、学生的基础。

在各单元单课内容结构中,分别设置了基本问题、课程内容、小结这三个内容贯穿整节课,首先通过“基本问题”这一疑问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当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再通过该课的美术作品加以文字介绍的辅助,让学生学会如何带着问题进行美术鉴赏以及解析美术作品。

重视助读系统的设计(情境导入、相关链接、探究与发现、拓展学习),运用情境导入把学生带入所学单课内容中去,探究与发现模块的设计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内容,在相关链接中额外增加关于本课的额外知识,使学习不局限于课本,在拓展学习部分要求学生更深入的挖掘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在教材末尾时,增加了附录——简明中外美术史对照年表,按照时间的顺序,采用图片与文字介绍的方式进行了中外美术史中不同时期所对应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间东西方艺术文化的成就,拓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③教材内容结构

人教版教材内容采用单元单课式体系结构,包含三个单元,18个单课时。第一单元的两个课时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按照中国美术鉴赏部分和外国美术鉴赏部分展开。第一单元的两课时点名美术鉴赏的方法与意义,中国美术鉴赏部分采用不同美术种类形式的内容为一单课(例如从山水画、花鸟人物画、书法、雕塑等展开)。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以不同历史时间段的西方美术作品为单科展开(例如从史前与早期文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内容展开)。

(二)现行两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材对比分析

美术教科书的编制涉及教材结构、课时安排设计以及版式框架和中外美术作品内容数量多少等方面的思考,教科书的理念和特色就是通过对它们的设计得出来的,因此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分析和研究。

每个出版社都有其独特的教材编写观,所以两个版本教材经过对比分析如下:

2.1中外美术鉴赏作品比例

人美版共选图420幅,人教版共选图388幅,人美版图幅比人教版多出32幅,人教版中关于作品的文字介绍略多于人美版。人美版中国美术作品占81%,外国美术作品占19%。人教版中国美术作品占64%,外国美术作品占36%。两个版本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里,中国美术作品均超过外国美术作品,甚至在人美版中,其中外美术作品比例竟然达到了8:2,虽然人教版中外美术作品比例较趋于平衡,但其比例仍达6:4之高。这种选图的有目的的趋向性正反映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规定,符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本土美术作品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要求。

2.2编排结构的问题

在编排结构中,从宏观框架来看,人美版采用单元主题式结构,整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17个主题。人教版采用单元单科式结构,整本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18个单课。两版教材虽然采用了不同的内容组织形式来编排课本,但两版教材的第一部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对美术鉴赏基础的介绍,为教师日后的教和学生的学打好基础,提供最基础的美术鉴赏理论素养。

具体到各版教材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人美版采用提问题+学习任务+思考探究+知识窗+名家论艺+思考探究的结构编排应用在每一主题课程,内容丰富且细致,但同时学习内容多,知识庞杂,学习任务较重,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教版采用基本问题+情景导入+相关链接+探究与发现+小结的结构编排教材,内容较人美版更少,学习内容精炼,浅显易懂,方便学生学习掌握。

2.3排版对比

人美版图片多且图幅较大,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强。文字少,文字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图片展开解释与描述,附在图片的底部或侧面。人教版排版图文比例图片少,文字较多,关于作品的解析以及画派的描述较多,图片图幅小,不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文字较多容易让学生视觉疲劳。

2.4题目拟定的对比

不同的题目拟定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教材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把握与表达。在谈到课题的倾向这个问题时,尹少淳曾经指出:“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还是用社会、自然主体作为课题,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用社会、自然课题带出美术知识和技能,也可以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联系社会、自然内容。以美术知识和技能为课题给人的印象是偏于学科本体,以社会、自然为课题给人的感觉是偏于教育功能。但无论采用哪種方式,都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1]。”

(1)人美版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以上可以看出,人美版的教材拟定题目充分表现了不同艺术类型的艺术特点与灵魂,富有感性且具艺术气息的标题与理性相结合而拟定的题目,让读者感受到艺术课程特有的气质,标题的拟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人教版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上可以看出,人教版的教材拟定题目具有点名课程主旨的效果,表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旨,点名主题,让学生对课时要旨容易掌握。

综上所述,二种教材在拟定题目方面以艺术性的感性描述和理性定义结合作为题目拟定的方式,凸显出美术学科的人文气息,充分考虑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自然主体两方面的指向意义。人美版的题目拟定艺术气息颇为浓厚,而人教版的题目拟定偏理性一些。

二、以核心素养思维引领高中美术“鉴赏”教科书的编写策略

(一)教材编写从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

通过对以上两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分析与对比,可以发现从目录的设计到内容的选择再到教学评价表和中外美术史年表对照的设计。知识量丰富、追求学科自身的体系完备是两版教材的共同目标。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内容多而杂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强调学科中心,将课程的设置重点放在学科体系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繁、难、偏、旧等问题。

而以素养为本的课程,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通过美术鉴赏进行艺术的熏陶,培养核心素养。知识不等于素养,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科书编写,应该清楚的掌握培养素养与知识学习的关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设计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使结构化、情景化和活动化成为核心素养趋向的美术教科书的亮点。

(二)重视美术鉴赏教材的学习活动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刘晓文认为,美术鉴赏的顺序,第一是诉诸感觉,第二是发生感情,第三是感情移入,第四是美的判断,第五是美的批评[2]。她的观点对于美术鉴赏教材的学习活动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以问题情境为核心,通过情境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灵触动,一步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材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使得学生更关注生活的经验、适应时代的发展,在鉴赏的过程中理解艺术的历史,了解历史的艺术,提高人文修养。

(三)基于美术鉴赏学习内容搭建信息资源平台

教育具有滞后性、延时性的特点,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仅仅依靠书本教材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所需要的养分远远不够,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有关美术的学习资源大幅增加,应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与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与美术学科相关的资源网站、计算机软件和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的优质美术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搭建馆校合作等新的模式,拓宽地方美术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博物馆、网络美术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美术鉴赏的学习。

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对未来培养人才模式要求的转变对高中美术课程尤其是作为高中美术必修课程“美术鉴赏”模块的两版教材分析和对教材编写的影响。通过对两个主要版本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和教材对比以及高中美术鉴赏教科书的编写策略做了分析和探究。提出了教材编写从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重视美术鉴赏教材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基于美术鉴赏学习内容搭建信息资源平台的策略。

总之,在核心素养时代,美术鉴赏教材的编写不能仅仅考虑学科体系的完备,更应该围绕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来展开,以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鉴赏内容作为问题情境的素材,将美术与历史,文化相交融,帮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促成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提炼的三个教材编写策略,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具有普适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科书编写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刘晓文.核心素养时代高中美术鉴赏的“教”与“学”[C].周至禹.反思与责任:视觉艺术教育的现在与未来:第六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坛文集.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551-552

作者简介:

罗庚(1996.10-),男,汉族,籍贯:内蒙古乌兰察布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美术),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