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03-22 02:53罗楠田雨肖丛书李荣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罗楠 田雨 肖丛书 李荣宽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方法:利用荔枝微课平台、百度云、微信平台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应用于传染病学科的教学中,将教学计划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对最终的教学成果通过课中测试、理论考试、临床示例演练及教学双向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评估。结果: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班级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掌握知识程度及师生交互性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结论:“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优点鲜明、教学效价明显提高,但还存在诸多其他方面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传染病学;混合式教学;移动互联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99;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4-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hybrid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Litchi micro-course platform, baidu cloud, WeChat platform and other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s ar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ivide the teaching plan into three stages,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The final teaching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evaluated in terms of in-class tests, theoretical tests, clinical sample drills and two-wa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esults:Class applying hybrid teaching mod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sc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lass,and showed obvious advantages in mobilizing initiative of students' learning, degree of mastering knowledg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lusion:"Internet+" hybrid teaching mode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t has distinct advantages and obviously improved teaching efficienc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other problems that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Lemology; Hybrid learning mode; Mobile internet; Educational reform

隨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普及,及高校网络的不断完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人”(教师)为主导,依托无线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两个移动终端来更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使学习更具便捷性、交互性强及个性突出的特点 [1-2]。传染病学是医学生课程中相对“冷门”的学科,部分学校甚至作为选修课,学时少、学分低、临床实习不常见等因素,造成学生不重视、上课没兴趣、出勤率低、应试式学习,老师讲课没热情、“划重点”交差式授课,长此恶性循环,使传染病的教学难度不断加大[3]。而此次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大爆发,传染病相关专业人才短缺突显,提高传染病学的教学质量,储备该专业的优秀后备军,攸关国家的生存、发展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显示,截止到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7.1亿户,预计2022年用户数量将达到8.4亿户,而大学生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率将达97.9%[4]。因此在传染病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混合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并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对学生在传染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反思、总结,并反馈、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提高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目的[5]。本研究以传染病教学大纲为依托,探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效价比、推广性及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3个临床医学班(93人,对照班)进行传统观摩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3个临床医学班(87人,实验班)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辅以“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横向比较两个班学生前期基础理论成绩、传染病教材、大纲内容、教师授课团队、课时等均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课程设计

① 课前设计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是该阶段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根据传染病大纲要求教师将各疾病涉及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等,课前由本教研室自行制作的微课视频、PPT及相关文献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提前发布学习计划及思考问题,督促学生参与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数据,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建立微信群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修改,并对课前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和总结。学生利用碎片的课余时间,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完成约定的预习任务。

② 课中实施

课中阶段,教授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针对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梳理、细化和深入,并应用微视频及PPT等形式将具体病种通过“临床案例”的方式具象化,使知识不局限于课本,形之于人、着眼于临床,改变既往教师一味“自说自话”的教学模式,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讨论、思考,抽丝剥茧的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确实参与疾病诊治方案确定,同时在教师做临床操作或“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演示时,学生可用手机录制、下载自觉晦涩、易错部分,以做到多听、多看、多练或讨论之用,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反馈给教师。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课堂检测,每个学生移动终端均需要接收、答题并提交答案,教师通过移动平台能快速掌握答题的正确率,检验课前预习及课堂讲授的理解程度及掌握效果,可以对获得的數据进行记录和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准确把握本节课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学生的出席率、答题情况和配合情况都将被考核,计入该门课程理论总成绩。

③ 课后夯实、理论实践

课后学生复习、巩固,从传染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两方面进行。理论部分,制作成传统形式的试卷,学生答题后、试卷扫描至互联网平台,教师进行评测、打分,并根据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下一学期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的改进和调整。临床实践部分,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无菌观念、专业素养及人文关怀精神,学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与临床相对配合度较高患者进行真人交互式沟通、学习,包括SP训练、临床操作等方面(已取得患者同意),其他学生可将临床实践过程通过移动媒体录制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其他同学观看,便于归纳总结出个体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在各个班级设有传染科管理员,线上成立病例练功房群,会将临床“有意思”“有价值”的病例每月1~2次发送至讨论群,每次约40~60分钟通过逐步、逐条放出病例信息,引导、启发学生线上互动、讨论,最终得出疾病结论、制定治疗方案。

1.2.2 结果判定

考试总成绩,包括:课中成绩:出勤率、随堂测试及课堂活跃度等方面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期末理论考试: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试卷采用百分制,由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病例题组成(所有班级为统一试卷,线上双盲评分系统)。总分计算,以两部分3:7比例计算。

对实验班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实验班学生对传染病学科认知有无改观(包括兴趣、临床实用性、主动参与度等)、该教学模式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有无帮助、理论与临床关联性是否加深、无菌观念是否贯彻、团结合作意识是否增强、医患沟通技巧、专业素养及人文关怀能力是否提高等方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两班理论成绩。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成绩

传染病理论成绩统计显示:接受“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班课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期末理论笔试成绩两班无显著性差异,总成绩统计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整学期课程结束后,由班级管理员上传教学评价量表,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打分后反馈回教研室。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达9.56分(10分制)。大多数学生表示该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参与度更高,师生交互性更强,感受病种更鲜活,掌握理论知识点程度更精准、熟练,无菌观念贯彻更彻底,对将来真正的临床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及自信心,提高了其专注力、科研能力及创造力。

3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式相比,“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形式、授课内容、学习体验上,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更具优势。不仅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意见调整授课重点及教学方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夯实了教学质量[6]。同时,此次新冠疫情的大形势下,云教学一跃成为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时间、空间的制约,使学习更便捷、更个性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难:(1)课前教学资料准备成本较高,中间环节、细节较多,授课教师主要为一线临床医师,平素还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对于体力、精力上是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按时推进及范围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数据和效果的归纳及时性、精准性上和对学生耐心方面还需要提升。(2)该项目中临床实践部分为中间极为重要环节,需要受评者在真实临床环境中进行,患者配合程度对学生实际进行临床模拟问诊、查体甚至临床操作影响较大。在目当前医患紧张局面下,且患者病情复杂、文化水平“良莠不齐”,配合程度不一确实影响这些“陌生、紧张”学生的参与感及自信心。(3)对学生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主体翻转为学生,需要学生在无人监管下完成预习、讨论、查阅资料、课后复习等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觉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同时,还需考虑到该种教学模式,耗费学生较多课余时间,如长期应用或更换为课时较多的学科,学生是否会产生倦怠感及抵触情绪,是否会影响配合度,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综上,“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优点鲜明、教学效价明显提高,但还存在诸多其他方面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此外,随着人类疾病、微生物学的发展,传染病的概念已逐步被感染性疾病所替代,加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突袭,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感染病学、提升感染病的学科地位,加强感染性疾病的科研投入,探索更多、更有效、更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加大培养传染病专业医学人才,以应对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 Chen J,Zhou J H,Wang Y,et al.Blended learning in basic medical laboratory courses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 abilities in self-learning,understanding,and problem solving[J].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2020,44(1):9-14.

[2] 崔建智.“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27):150,152.

[3] 陈天艳,杨瑗,何英利,赵英仁.现代感染病学科转型发展下的教学挑战与应对[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6):1074-1076.

[4] 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将进入爆发期[J].张江科技评论,2019(6):7.

[5]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6] 张怀南.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1):12-18.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