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心”载体的实践研究
——基于宿州学院实证调查

2021-03-22 01:32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情景剧载体校园文化

刘 静

(宿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着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明确要求。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基地,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1]。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办学历程中与长期的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自带高校“气质”的文化风貌,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既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精神引领,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了有效平台。本文基于宿州学院实证调研与前期研究成果,着力探索心理情景剧可以作为两者融入的实践载体,为高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提供实践参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一)文献综述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苏菲提出,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开展学术和文化活动三条路径去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2];张宇婷认为,常态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3];潘文丽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经过大量的文献整理发现,当前,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目前存在较大局限性,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理论分析,轻实践探索,且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实践和理论相得益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学者对融入途径的研究较为全面,对途径实施的具体措施、方法、载体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成果直接可应用于高校实际教育和管理的几乎没有,所以,融入性研究急需进一步深化。三是多为定性的理论阐释,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支撑。

(二)实证调查

为客观认识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选择宿州学院这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实证调研。共发放169份问卷,剔除9份无效问卷,共回收的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为94.67%。调查对象共涉及33个专业,其中男性占总体比例的45%,女性占总体比例的55%,男女性别比例相对均衡。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为:深入了解的学生占总体数量的31.25%,比较了解的学生群体占总数的55.63%,有13.13%的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浅薄。其中,比较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学生人数共占68.76%,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培育工作任重道远。第二,对“学生喜欢参加或接受学校开展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的选择,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校园文化活动占18.43%,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占17.06%,思想政治教育占16.86%,此结果与参考文献[2]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对比其他类型活动学生更加偏爱参加实践类体验性的形式载体,见图1。

图1 学生参加或接受学校开展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

第三,关于“学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形式”的调查,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课、辅导员组织的班会、校园文化活动、学术会议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发放书籍资料、校园电视广播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辅导员组织的班会和校园文化活动占主要部分。可见,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创新性。

二、心理情景剧作为“心”载体的论证

心理情景剧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吸纳了莫雷诺心理剧的精髓,融合了我国情景剧、舞蹈、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邓旭阳、桑志琴等心理咨询与教育专家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为中国本土化的“行动表达艺术”。心理情景剧包含素材选取、剧本创作、舞台排练、展示与观看、分享和评析等几个环节,以其独特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深受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心理工作者历经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将其从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拓展为教育教学的新载体[5],成为校园、监狱、社区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

(一)相关调查

宿州学院十分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以心理健康中心为核心的师生团队,着力将心理情景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心”载体开展研究。为了解研究“心”载体的成效,本次调查也涉及到相关问题。例如,在“以心理情景剧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调查中,71.25%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能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28.1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仅0.63%的学生觉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效果并不显著。由此可见,以心理情景剧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其效果被绝大多数学生认可。

(二)心理情景剧作为融入“心”载体的契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具有诉求一致性,都不同于以往的意识形态的强制灌输[1],两者都是通过文化内化的心理机制达成教育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接纳性和自觉规范性,因而教育实践方法和融入途径,需要一个能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载体,方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理情景剧可作为融入媒介,首先,心理情景剧能增强受众群体解决心理问题的愿望,调动其认知及行为改变的主动性,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内化的培养理念。其次,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发挥培养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基于三者的内在相通性,心理情景剧可以胜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载体。

(三)心理情景剧作为融入“心载体”的可行性

1.实践性

李纪岩认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运用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推进方法创新[6]。由上述调研结果可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形式主义较重”是当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两大问题。高校亟需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若自始至终相信唯有行动才能帮助个体把不曾觉察的事物唤醒,强调“助人自助”。心理情景剧的编创、演出、录制等重要环节由学生完成,专业教师指导,形成了一个由师生组成的实践共同体。编剧和演员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制作和表演等操作习得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观众通过替代性学习获得关于行为的正确认知。心理情景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2.情感性

引领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教育者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基础性作用,更要注重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体验[7]。思政课、班会、讲座等理论说教式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内心情感。心理情景剧的素材来自于受众群体的现实生活,反映的是受众群体真实的经历和激烈的心理冲突。观剧如同透过一面镜子目睹自身经历的事情,体验各种情绪的起伏变化。加上舞台的渲染,受众群体如同“身临其境”,对问题的审视和反思等行为变为主动性行为。同时,是主角在表演,看着“别人的故事”,内心不会产生阻抗情绪,促进自我剖析及认知行为的改变。由此可见,心理情景剧能激发受众群体的情绪情感,促进认知及行为的改变,从而调动价值观重塑的自发性,故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载体安全合适。

3.持久性

价值体系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有观念层次上的和心理层次上的,较多时候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发挥的作用更加强大和持久[8]。

勒温视群体为一个动力整体,用函数式 B=f(P,E)来表示群体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决策影响。群体动力是心理情景剧的理论基础,心理情景剧的编创团队以及演出的剧场都会形成一个群体场域。在心理场域中,团体做出的决定对团体中个人的影响更有持久性[9]。利用心理情景剧群体动力的影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将会产生持久的效果。

三、心理情景剧作为融入“心”载体的应用

近些年,笔者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将心理情景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心”载体的研究和实践,先后指导创作《我是男子汉》《诺于亲?诺于心!》《雨霁陌上熏,圆梦创时代》《战士在行动》《为爱防艾,不负芳华》等多部心理情景剧,分别以“平等”“诚信”“敬业”“爱国”“法治”为主题,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发挥育人功能。

图2 心理情景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心”载体可行图

(一)心理情景剧的多模式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课堂中,心理情景剧实现了翻转课堂。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课上开展交流讨论,任课老师通过评析进行思想引领。枯燥乏味的理论课一改往昔传统式说教模式,学生兴趣高涨,情感带入深,促进了教风、学风的改进,见上页图2。

(二)以实践带动学生的创新

每年的心理健康月,集中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心理情景剧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优秀的心理情景剧被制作成视频,发布到校园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投票、网络评剧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内容,促进了网络文化建设,见图3。

图3 心理情景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心”载体作用机制图

(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活动

在心理健康月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之际,通过校园宣传栏和展板等形式介绍参赛作品,一幅幅剧照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下课围观了解信息,演员们更是欢欣鼓舞。同时,心理健康中心的团体咨询室成为心理情景剧剧场,道具配备较为齐全,有较好的舞台效果。这些是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有力补充。

(四)以社团带动心理实践活动

心理情景剧社团的成立,是心理情景剧的持续创作的极大保障。社团集全校各专业对心理情景剧感兴趣的学生,从编剧到挑选演员,再到舞台表演,后期视频制作都可为各学院的心理情景剧的创作提供技术指导,以及道具支持。心理情景剧社团的管理与考核有详细的制度保障,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个长期工程,入脑入心,方能转化为学生价值体系的核心,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以心理情景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载体,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心理情景剧“娱乐于教”的方式可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进程。

猜你喜欢
情景剧载体校园文化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情注三月三 歌声绕畲家——略品俞明龙《又是畲家三月三——民族风俗音乐情景剧》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情景剧)一江之水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