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炜航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由于副词“就”与“才”在现代汉语副词中的重要程度较高,交际中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二者都有较多的义项和大致相同的分布特征,且“就”与“才”二者在语义和句法分布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极其容易混淆,因此也成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副词“就”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本体方面,而关于副词“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与其他多功能副词的对比研究方面,有关二者在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常见。因此,依据“就”与“才”的本体研究分析,从而对汉语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现代汉语中对于副词“就”与“才”的探讨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在语法层面上。王还(1956)最早在《“就”与“才”》一文中通过对语法现象的描写和分类,从时间、数量、条件、限制、时态等五个方面对“就”与“才”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1]。此后,陆丙甫(1984)《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2]、邵敬敏(1997)《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3]、陈荣杰(2005)《副词“就”和“才”之比较》[4]等多位学者相继从“就”和“才”的义项、语义特征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本体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关于副词“就”与“才”的研究内容出现了新的转变,有关二者习得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杨小璐(2000)《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一文通过考察4—6岁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对表示时间和数量的“就”与“才”的标量含义和语义的理解,发现了儿童对“就”的习得要比对“才”的习得更为容易。同她还提出语境对于儿童习得“就”与“才”具有重要的作用[5]。此后,曹金艳(2007)《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习得考察过程》进一步拓展了习得的范畴,将“就”与“才”表示数量、条件、语气的三个义项作为考察范围,考察留学生对这三个义项的习得顺序[6]。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副词“就”与“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情况研究并不完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前人对副词“就”与“才”的语言本体研究,结合当前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在对这两个词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提出关于副词“就”与“才”的教学建议。
“就”与“才”作为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词,在汉语中的出现频率极高。二者的词性相对复杂,义项繁杂,可以作为连词、介词、名词、动词等来使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副词来使用。本文的研究范围为“就”与“才”二者作为副词来使用的语义特征及句法特征。
1.表示时间方面
“就”与“才”二者在表示时间方面,都可以表示两件事情先后接连发生。如:回家就吃饭。表示先回家,然后吃饭,回家与吃饭两件事情是先后接连发生的。“才”则需要与“就”搭配使用,如:你怎么才来就要走?表示“来”和“走”两件事情是先后接连发生的。
2.表示数量方面
“就”与“才”二者在表示数量方面,都可以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就”重读时,就+动词+数量表示说话者认为数量少,要求低。“才”用在数量词前,相当于“只”,也表示说话者认为数量少、程度低。如“你一次就买十个苹果,一星期够吃吗”与“你一次才买十个苹果,一星期够吃吗”这两句话中“就”与“才”的意思大致相同,都表示买的苹果数量少,不够吃。
3.表示范围方面
“就”与“才”二者在表示范围方面,都可以表示范围小。“就”表示限定的范围时,意思与“只”相近,表示说话人认为范围小。“才”表示限定范围时。也表明范围小。如:鞋柜里就那么几双鞋;鞋柜里才那么几双鞋。这两句话中,“就”与“才”意思大致相同,都限定在“鞋柜里”这个小范围。
4.表示强调方面
“就”与“才”二者在表示强调方面,都表示肯定的语气,强调态度坚决、程度高。“就”与动词或形容词连用,表示肯定。“才”重读,与“是”搭配使用,表示强调程度高。如:这种规格就合适;这种规格才合适。这两句话中,“就”与“才”二者意思大致相同,都表示肯定“这种规格”,强调这种规格的程度高。
1.表示时间方面
“就”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将发生的事情或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如:他马上就回来了。句中“就”表示在短时间内“他”会回来。
“才”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发生,相当于“刚刚”,如:他才走。句中“才”表示刚刚发生。
2.表示语气方面
“就”可以表示容忍或无所谓、或承接对方的话,表示赞同。如:我才不去呢,爱怎么就怎么吧。句中“就”表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才”表示强调的语气,通常需要重读。如:那个屋子,才叫脏呢,没法进人。句中“才”是对屋子“脏”的着重强调。
3.表示关联方面
“就”可以表示条件比较宽泛,要求低或者理由不太充分。如:你用功就能学会。句中“就”表示只要用功就可以,对用功的程度没有要求。
“才”表示条件比较严格,要求高或者理由很充分。如:你必须用功才能学会。句中“才”表示条件较高,用功程度高。
综上所述,副词“就”与“才”在语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在有的方面,区别比较明显,有的方面区别则比较细微;因此,汉语学习者经常容易混淆。
1.表示限定人或物
二者均可限定人或物,均可与同名词或代词搭配。二者都可以同数量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语搭配。
副词“就”与数量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语搭配时,表示时间早、年纪小。如:她二十岁就结婚了。表示结婚的年纪小。如:我六月份就毕业了。表示毕业的时间早。副词“才”与数量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语搭配时,表示时间早或时间短。
二者与名词或代词相搭配时,表示限定意义,限定人或物。如:才两天他就厌倦了。副词“才”限定数量词“两天”,表示时间很短。
2.表示限定动作或行为
(1)“就”与“才”后都可接偏正短语,表示强调和限定意义。
例1:不买什么,我就随便逛逛。在本句中,副词“就”与偏正短语“随便逛逛”搭配,限定了整个偏正短语。
例2:八点他才从宿舍出来。在本句中,副词“才”限定偏正短语“从宿舍出来”,表示他出来的时间晚。
(2)“就”与“才”后都可接补充结构,且语义指向多样化。
例3:他就写了一遍,就全部记住了。在本句中,“就”表示的是次数少,强调“他”的记性好。
例4:我才读了一遍书。在本句中,“才”限定“一遍”,表示不想再读下去了。
(3)“就”与“才”后都可接述宾短语,表示强调意义。
例5:这孩子就喜欢邮票,不喜欢别的。在本句中,“就”的语义指向为宾语“邮票”,强调了宾语的对象为邮票。
例6:两点他才睡午觉。在本句中,副词“才”起限定作用,限定了述宾短语“睡午觉”,强调了说话人认为睡午觉的时间很晚。
1.与数量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语搭配
“就”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则表达的语义不同,既可以表示时间早、年纪小,又可以表示时间晚,年纪大;而“才”语义则相对单一,通常表示时间的早晚。
(1)副词“就”位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数量词之后。
例7:她二十岁就结婚了。在本句中,“就”表示“二十岁”年纪小。
(2)副词“就”位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数量词之后。
例8:她结婚就二十岁了。在本句中,“就”表示“二十岁”年纪大。
2.与名词或代词搭配
“就”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在与单个名词搭配时,通常用“就”,而不用“才”。如:就你行。
*才你行。
3.与动词或动词短语搭配
二者与动词或动词短语搭配,表示限定行为或动作时,“就”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后既可接动词、动词短语,又可接动词重叠式等。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7]25。笔者通过收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关于副词“就”与“才”的使用偏误,将二者产生混淆的偏误情况归纳如下。
1.表示时间方面
例9:*昨天晚上我感冒了,八点才睡觉。
例10:*这本书不太厚,我一个小时才看完了。
在例9中,“我感冒了”,一般情况下应该早点睡觉;而后一分句说睡觉的时间是“八点”。这个时间睡觉应该很早,可是句中用了副词“才”,表示说话人认为睡觉的时间晚,与想表达的实际意思相反。因此这句话应该用“才”。
在例10中,“这本书不太厚”表示看完不需要太长时间;而后一分句中“才看完”表示说话人认为用时长,与想表达的意思相反,因此“才”应改为“就”,表示所用时间短。
2.句子结构方面
例11:*正是由于工人的辛勤劳动,就满足了全国人民的大量需要。
例12:*直到晚上十点多,他就回到家。
在例11中,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后一分句表示结果。《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指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才’用于后一小句。”因此在这个句子中,应该用“才”而不是“就”。在例12中,有“直到……”,表示时间长的固定搭配,因此句中应该用“才”。
由于副词“就”与“才”二者在语义和句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如何辨别这两个词及正确运用这两个词就成了教学的难点。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途径为课堂习得,但是课堂环境并不是学习汉语最自然的环境。由于课堂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往往造成学生机械学习,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传统的对外汉语课堂对该语法点的讲解大多为直接讲解词的义项和用法,通过举例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的用法。本人认为,这种方法过于枯燥,并不利于学生对语法点的灵活使用,反而增加了习得偏误出现的概率。基于以上几种原因的考虑,本人对于副词“就”与“才”这一教学难点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
1.情景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副词“就”与“才”的不同义项,并且能够在语句中灵活地运用,本人建议采用“情景教学法”,以语言项目为纲,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下区分二者的使用并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副词“就”与“才”表示时间的义项为例:
依据上表义项设置情景及对话如下:
(1)场景:在电影院
(2)对话:
A:现在几点了?
B:马上就三点了。(就:时间晚)还有十五分钟电影就开始了。(就:时间短)
A:才三点,(才:时间早)不着急。
B:可是C还没有来,电影马上就开始了。(就:时间短)
A:没事的,他给我发信息说马上就来。(就:时间短)
(过了十分钟,C来了)
B:你怎么才来?(才:时间晚)还有五分钟电影就开始了。(就:时间短)
C:别提了,路上堵车了,我才来晚的。(才:时间短)
在汉语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上对话练习,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感受“就”与“才”在语句中位置不同所表示语义的不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二者的区别。
2.任务教学法
讲解副词“就”与“才”的全部义项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辨别二者的不同,从而掌握二者的用法,教师可采用任务教学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4人,每组分别挑选“就”与“才”的一个义项,在课上及课后搜索包含“就”与“才”该义项的句子,并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结束,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对汇报的句子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与整理。具体步骤如下:
表2 副词“就”与“才”的任务教学法具体步骤
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理解和辨别“就”与“才”的异同点。该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师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教师需要对任务分配及任务结果进行有效的预期评估。
综上,我们最提倡的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枯燥讲解语法的弊端,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辨别词的用法。任务教学法虽然存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水平要求较高的条件,但也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锻炼了交际能力,从而对口语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归纳了现阶段关于副词“就”与“才”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并从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两大方面对二者进行辨析,通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偏误难题这一教学难点,提出了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情景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两大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全方位更好地掌握“就”与“才”这两个副词并加以使用。关于副词“就”与“才”其他层面的辨析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