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华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已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同。立足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重视小学语文各方面教学,其中阅读教学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提升自身的成绩,因此,教师要分析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重要性,将该理念充分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核心素养下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引言:
近年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要和热议的话题,但目前提出的相关理论较为宽泛,而这项研究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并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转化为特定的课堂实践,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解析
在教学实践当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6项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状况制订多元化的培养对策,以提升学生内在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人格、形成个性特征,促使其实现全面综合化发展。而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获取关键语文能力及益于终身的道德品质。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语言的建构及运用,主要要求小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梳理、积累、总结,以求掌握语言的文字特征及具体运用规律;同时将其置于合理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当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仍处于识字、组词、造句等层面,主要为夯实学生基础语文知识,在培养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为其后续语言建构铺设学习基石。其次,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学生通过大量运用语言,可促使其思维品质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加以渗透对学生逻辑、直觉、形象、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以及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文字的人文意蕴、丰富内涵,可增强其内心情感体验。最后可利于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通过语文学习,深刻体味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感受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可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自信感,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小学阅读教学最关键的不是课文内容本身,而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和创造。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语文阅读教学不是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告诉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会。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通过創设一些情境或是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培养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很强,而且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求知欲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使其主动地进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应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阅读工作关联的视频,并根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阅读充满兴趣。
(三)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关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每一项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分类文章,通过讲述每一类文章的特点、分类依据,加深学生理解。另外,在阅读中将文中生僻字词单独罗列出来,重点告知其发音及释义,及时督促学生对新字词理解、背诵,强化记忆。但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直接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鼓励其实现自我探究,并勇于表达自我观点。后续教师可进行适当评价,给予总结归纳,将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及技巧传授给学生,并叮嘱学生在课后开展自主练习。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生僻文字基本情节后,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一问题,并提问学生,了解不同学生关于此问题的看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讨论及结合文章观点,学生对此问题给出一致解答,认为牧羊人觉得自己已经丢了羊,再修羊圈没有用处;然而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才使其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失。后续结合文章情节,发现主人公最终听从建议,修补羊圈,才避免了羊丢失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及时止损的道理,只有对自身错误有了明确认识,并竭尽全力去弥补错误,才能够将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教学中,师生双方完成互动学习,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其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
(四)生活化教学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连接,不断提升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该知识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为教学主体,生活化教学课堂的创设应以学生的角度为主,确保学生可以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工作中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减少学生无法理解生活化知识的现象。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言阅读兴趣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引导下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另外,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于冬丽.探析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0(34):25-26.
[2]沈亚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探究[J].教师博览,2020,10(33):29-30.
[3]薛晶晶.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