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22 22:28黄汶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小学语文

黄汶波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学生可以接受先进的思想,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的方式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因此,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前言: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知识储备能力、踏实的心态等,学生能够逐渐接受文章中传递的正确思想,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明白更多的道理,积累语言表达方式。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不断提升,本文将以多样性的方式展开语文阅读的引导工作,并进行论述。

一、促进情境性教学,丰富学生阅读情感

语文的基础在小学,小学六年都在学习语文,所以学习语文很重要。教师要不断促进情境性教学,丰富学生阅读的情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学生学习场景,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情感上认同阅读中的人物故事。适当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二、注重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习惯

阅读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联系,尤其是在阅读内容上。教师要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中,语文教学也一样,只有把语文学科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通过这种引导,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慢慢养成热爱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的。例如,在一年级语文古诗《锄禾》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餐饮浪费行为,让学生思考农民生活的艰辛,养成珍惜粮食的品德。

三、通过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未知的事物有探究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引导时可以有效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展开教学,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较好地适应教学内容,感受学习的快樂。故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将阅读和故事结合在一起,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伯牙鼓琴》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目,伴随着曲目引导学生投入故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感受知音的相知相惜。接着通过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展示两人的惺惺相惜和忠实的情谊。通过故事讲解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语文阅读的快乐,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喜不喜欢成语故事,有没有兴趣读更多的故事,进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感受故事带给自己的思想,学好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的阅读意识,达到综合教学的效果。

四、借助互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为了提升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专注度,让学生可以真实融入语文环境中展开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采取互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积极互动,大家相互讨论,针对阅读内容展开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比如,教师在进行《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性阅读,大家可以先进行理解,之后将自己的疑问或者感悟记录下来,待小组内的成员完成阅读和记录的工作后,大家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展开论述,彼此之间说说自己阅读后收获了什么,或者是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和探究,以互动的方式较好地将学生带入阅读场景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最后教师展开文章的教学时,学生可以较好地接受,同时明白母爱的伟大,更理解自己的母亲,以此形成热爱父母的意识。这样在互动中展开阅读教学,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交流互动的机会,潜移默化地降低阅读的难度,提升教学的质量。

五、借助每日阅读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展开阅读知识和阅读习惯的综合教学,让学生可以适应阅读、习惯阅读,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以此不断获取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一项软作业,即回家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并将文章的名字和阅读的实践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通过日积月累来帮助学生积累财富。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的生字词、好句子,还可以获得思想,对生活和未来有更多的理解。在每日阅读的环境下,学生可以习惯阅读,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好习惯是一生的财富,教师需要在学生小的时候培养其正确的习惯,让学生接受阅读、习惯阅读,自主学习。

六、教师要开展启发性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对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具有开放性、递进性的课堂问题,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欲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这节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此篇文章依次讲了哪些内容?”之后,留给大家一定的时间重新阅读文章,使其能够按照次序厘清文章的脉络以及各个部分所讲解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当学生思考完毕后,教师可以随机选出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在其回答之后对答案做出点评,并给予或表扬、或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及成就感,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敢回答问题。通过使用此种提问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合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积极性的激发都有积极的意义,进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综合展开,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主动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