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耿华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已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和六年制教育专业之间的共同研究是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次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如何运用核心素养对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做到极优化,同时通过引导小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运用的思维能力,用数字化学习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大优化,既是探究的方向,也是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优化
引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的今天,信息技术不知不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对信息既要有敏感度,又要有价值判断;既要具备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又要能通过数字化学习生成分享和创造;更要培养学生信息社会的安全责任意识。简言之,小学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些素养和要求,能够适应学生一辈子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环境的需求。在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实践中,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整体能力,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探究方向和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策略。
学情分析:学生信息意识缺乏,信息基础水平差异较大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1-5年級的学生开设,学生到了6年级,因为小升初的考试科目中不包含“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所以学生缺失学习的动力。由于学生学习科目的意识不强,所以,学生能熟悉并自由运用信息基础知识的水平差异也较大。通过问卷、访问等一些调查,我校8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在所有学习的课程中属于不重要的课程。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由于手机的广泛使用,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更少。一方面老师应付式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因兴趣而学,导致学生信息基础的水平千差万别。在这种状况下,因为学生听课的起始点不尽相同,老师的教学如果起点过低,一定会消磨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如果老师教学起点太高,教学就只针对学习非常出众的小部分学生,这样就会打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育质量下滑,目标落空。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的情况下,怎样能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整体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是一个非常急需解决的问题。
抓手一:抓老师,因人成事
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校所组织的调查,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极度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老师问一句就答一句,因而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因为学生的疏于使用,加之一些规定和限制,只能由老师在课堂上直接把答案讲出来。这样的教学,又何谈利用知识去创新。所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并支持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思维,是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关键。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而课堂的现状又由教师主导,只有让任课的老师有了高度的重视,才能开发课堂,激活课堂,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再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总题、解决问题,最后才谋求创新。
抓手二:抓课堂,重视引入
在课程设立中,很多老师都会省略引入这个环节,但实际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一个步骤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整节课的学习节奏,影响着学生是不是能及时的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设立中,老师可以把创新的理念放在课堂刚开始的引入环节,开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质量非常有帮助。
老师在教学文本撰写时,把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对立起来讲肯定会很无聊。从学生的角度看,就会认为这单单是一个练习打字的课程,如果这时老师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讲解,会让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老师可以在这部分加入非常有趣的创新部分,可以先准备一段教学视频给学生,同时向学生们介绍汉字编辑这部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这部分课程的运用环境,同时还可以运用比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对这堂课学习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试哪组的速度更快,排版精美,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在类似游戏的教学方法下同学们能快速的掌握文字编辑的手法,从而非常大程度的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抓手三:抓操作,提升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工具类术知识,实质上是一门应用课程,在学会了这门课程后,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运用。如杂志的编排,文档的美化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很多的实际操作环节,尽可能的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不断熟悉课堂中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加深印象。况且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性非常强,很多学生在接触课程之前就已经非常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这节课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授课中,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操作面,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我在讲计算机章节时,就不只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实际上机进行操作,用电脑上的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感兴趣。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寻找信息技术与生活中能够应用上的连接点,尽量将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书面印象转变为实用性印象,而并不是理论考试型。
抓手四:抓自主学习,培养创新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想要培养核心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知道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好处和限制,指导学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进行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交流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化学习,与相关的创新学习。尤其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那就更高要求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我们研究的创新型教学,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计算机,随后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一台电脑拆卸,将各个零部件标注,最后按照部件将电脑组装起来。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当主角的感觉,这不但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还会觉得课堂非常有意思。
结束语
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也是当下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应该舍弃掉传统的教育模式,用新颖有趣的方法来驾驭课程,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进度和效率,让小学生能更容易的接受、熟练信息技术课程,更好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朱珏钰.核心素养理念下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1(04):92-94.
[2]王慧慧.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