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芬 邢红岩 邹瑜
摘要:谈到幼儿自理能力,教师拥有更多职业优势。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思维的萌芽阶段,也是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的自理能力一直是教师、家长、幼儿园和社会一直重视的一个重要话题。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日本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非常强的讨论,而国内的许多幼儿自理能力不够。也有小学教师因新入学的幼儿非常不适应小学生活,导致的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而感到困扰。
一、以兴趣为开端,在合作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游戏是幼儿在童年生活中的重要活动,通过游戏的积极参与,启发幼儿的思维智慧,让幼儿融入生活以及相互合作中,提高幼儿的游戏活动能力。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观表达,游戏主题与生活相关内容相联系,让幼儿从模仿开始学会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解决生活问题。每一次与幼儿积极地交流,教师都需要给予幼儿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拉近彼此感情中利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自我认识。教师在游戏活动准备中,将兴趣作为幼儿生活知识与技能探索的重要开端,幼儿在积极思考生活问题、主动参与游戏以及相互分享中探索生活本质,感悟生活的美好以及在游戏活动中积极动手操作。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通过游戏与幼儿积极地沟通,对生活问题的不断延伸,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通過合作式游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幼儿园区域环境中进行“生活大比拼”游戏活动,教师在游戏活动准备中选择适合的生活用具,让幼儿学会整理物品,懂得生活规则,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提升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在活动开始时与幼儿主动交流,在幼儿园内将生活规则编制成儿歌的形式,幼儿跟着教师的肢体动作以及音乐节奏演唱“早上起来爱刷牙,吃饭之前爱洗手,睡觉醒来爱生活”,以此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的兴趣。接着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整理生活物品是每个幼儿在家庭以及幼儿园学习中的重要生活本领。在培养幼儿会将物品放在指定的位置,懂得生活秩序中,教师打乱物品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的获胜,有的幼儿放回厨房用品,有的幼儿将洗漱用品放在洗漱间,在相互配合中考验幼儿的生活能力以及默契程度。在培养幼儿积极交往中,有的幼儿提出疑问,有的幼儿主动求证,独立解决生活问题,成为生活的主人,教师积极地给予评价。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表扬获胜小组,让幼儿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意识转变——了解自理能力
(一)认识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一致性的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促进手眼协调一致性的发展。比如拿勺子,训练了幼儿三指捏物品,这不仅为幼儿今后读小学握笔做准备,还能够促使个体积极地建构和参与自身的发展。幼儿园生活区也会投放相关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展。2.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危机期”。幼儿两岁左右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意识逐步增强,表现为固执、倔强,不听成人的要求,不让他做什么偏要做。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会使幼儿形成执拗、任性等不良品质,或者依赖、驯服,缺乏自主能力,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危机期”。如果家长一直包办、代劳,幼儿不仅错过认识新事物的第一时机,还减少了练习的机会,阻碍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合理的自理技能练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会使幼儿觉得自己无能,从而缺乏自信。只有成人适度放手,满足幼儿独立行动的需求,才更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顺利度过“危机期”。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幼儿自己穿衣服时,获得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此外,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具有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态度,对个人事务有清晰的意识,使幼儿具有独立性、责任感。3.促进幼儿意志的发展。幼儿在习得生活自理技能时,是意志力的体现。当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做好一件事情时,会产生自信心、成就感、胜任感,自尊也会提升。这样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就会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别人帮助、依赖他人帮助。4.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幼儿习得自理能力且动作灵活,会更加自信,不依赖别人。这样幼儿在进入新环境时,能够独立完成个人事情,更有利于适应环境。在班级中,幼儿的自理能力强,会获得更多的表扬,同时会收获其他幼儿的羡慕,获得更多自信。幼儿帮助其他同伴学习自理方法,也更有利于同伴关系的发展。5.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幼儿在练习穿衣、系扣子、整理个人物品等过程中,也是练习分类、排序、配对的过程。这些属于学前幼儿数学概念的基础,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二)深入了解自理能力相关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参考与使用可以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各年龄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根据教育建议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家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三)以理性的方法对待隔代教养
在访谈中很多家长都谈到,隔代教育的培养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脱轨,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很少发挥正向积极作用。但是在双职工家庭中,祖辈时间充足可以填补幼儿父母的时间空白,相互指责对幼儿的教育没有任何作用。所以,父母应该以理性的方法对待隔代教育,与老人真诚地沟通协商,讲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对幼儿成长的利害关系,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合力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家园合作共助力
(一)坚定信念,不包办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做出努力,还需要家长的支持。福禄贝尔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家长来说,坚持住信念非常重要,一些家长“看不过”,就帮助幼儿,这会导致幼儿逐渐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自理能力。但有的时候是爷爷奶奶包办的多,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协调好,保证家庭教育理念一致,让爷爷奶奶也慢慢地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对幼儿过度溺爱,要适时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去尝试。所以有的时候做一个“懒”家长,要比做一个勤快的家长更能促进幼儿成长,家长的放手才是为幼儿培养自理能力铺下的第一块砖。
(二)加强沟通,齐头并进
幼儿园方面,教师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园合作。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但多数幼儿是由爷爷奶奶那一辈看管,教师可以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慢慢地转变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给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增添新动力。
结束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个过程又是漫长的一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既能感受到快乐,又可以提高自理能力,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纯.幼儿自理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路阳阳.隔代教养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3]倪曼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姜颖.淮北农村父母教养观念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5]李阳阳.父亲参与教养与3-6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