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2021-03-22 00:26徐芳
高考·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

摘 要:物理是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生活化模式的课堂教学则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具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便于学生轻松理解与掌握,也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课堂活动中。本文首先分析中学物理生活化含义与基本原则以及建构生活化的中学物理课堂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生活化物理课堂的具体建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想要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需要充分明确物理学科的内涵,能够将其中概念性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根植于课堂当中,促使学生通过课程任务和课堂活动感受物理规律,并能够从“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渗透,将物理知识聚焦于生活,再从生活当中反馈到物理本身,形成动态互联、水乳交融的模式。

一、中学物理生活化含义与基本原则

建构生活化的中学物理课堂,是基于实际生活背景下,组织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各项活动中,从而使自身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在日常也能对生活展开认真观察,发现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促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始终遵循下列三项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建构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时,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要发挥引导性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习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1]。第二,趣味性原则。生活化元素的引入,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与教师紧密配合,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第三,实用性原则。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以及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都需要与物理知识相契合,让生活化教学可以真正意义上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建构生活化的中学物理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学好物理学科知识,首先要让学生拥有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物理学科,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乐趣所在,才能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到乐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物理学习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理论性与抽象性是物理学科最为显著的特点,并且物理知识所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有难度。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生活化各项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学的载体,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既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展开认真的观察与体验,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灵活应用,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逐渐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可以进一步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新时代的物理课堂需要被赋予更多生活气息,很多在传统学习中对学生而言较为复杂的部分,在生活化引导之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会做到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价值。还能够通过物理应用,与其他学科联合起来,比如很多生活内容之中会一并涉及语文、历史、自然科学等内容。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多学科联合”的思维体系,其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各项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从而使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形成团队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小组合作、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打造共赢局面,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早达到素质化教育的目标。

三、建构生活化的中学物理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前提,能够使课堂各项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学习每个单元的内容之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知识预习,对单元中的知识重点进行初步的了解,同时带领学生近距离地感知生活,寻找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最后给予学生合理化的指导,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中存在的物理规律展开思考,进而实现课前的高效预习,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详细地观看教材内容,初步认识光的折射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存在的光的折射现象,学生经过思考与观察了解到筷子插入水中会出现明显的“弯曲”、将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是“错位”的等。借助生活中一系列折射现象,学生对光的折射原理会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以这些现象为基础,带领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灵活应用这一原理解释更多的现象。借助生活化的课前预习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更好地认识世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

(二)新课导入生活化

严谨的逻辑、精确的用词是物理学科呈现知识点的特点,但是如果教师始终以物理语言进行授课,不仅不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相反如果教师可以巧妙应用生活化的语言解读物理现象,讲解物理知识,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关注到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路径得到有效拓展,另外帮助学生以更加简化的角度理解物理语言,最大限度降低学习的难度系数。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生活展开观察,实现寓教育于生活实际之中。

例如:在“压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导入新知,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经过分析后可以了解到磨刀的目的是让刀锋更加锐利,然后劈柴才会更快。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为什么刀没有变,柴也没有变,但是用锋利的刀劈柴会更加省力呢?磨刀前后刀与柴两者的关系出现了何种变化?”由此教师可以将新课程导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知识点展开思考,让学习的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三)物理实验生活化

物理实验活动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通过对实验操作以及观察物理实验现象,能够对物理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所以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生活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让物理实验回归到生活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杠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深化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借助橡皮与钢笔构建出简化形式的杠杆,然后手指放在钢笔的两侧同时向下用力,要让钢笔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下,在此让学生感受手指的发力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亲身操作体验感受到两根手指的发力程度不同。接下来教师要带领学生结合实验,思考哪些条件是保持杠杆平衡的关键,这时学生纷纷提出猜想,教师需要继续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需要为学生说明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小组通力合作展开实验操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构建出简明易懂的实验,增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以及自主设计实验的积极性,在课余时间学生也能学会应用生活化资源自主展开实验操作与探究,使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顺利完成。

(四)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学情境是组成物理课堂的重要元素,也是学生解读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知识点的载体。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将物理知识具象化,赋予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性,使物理教学的效率获得显著提升[6]。一些有趣的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时起到联想作用,能够成为学生充足的素材储备与灵感来源,强化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要尽量选择常见的生活场景,从而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物理问题展开深度思考,从物理的角度解释生活现象,实现生活化物理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首先是创设情境。以“烧开水”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回顾日常在家中烧开水的过程,在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再现这一过程,让学生观察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其次是提出问题。围绕烧开水这一情境,提问学生“水烧开时,水壶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如何形成的”“用报纸遮挡住白气后,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白气分布具有哪些特点”等。最后是合作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参考教材内容以及多媒体课件展开探究。为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继续运用课件展示“停止加热已经烧开的热水后,水壶内部与外部呈现出的现象”,让组内成员共同观察以及记录结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做出补充与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以及提出的问题,使思维得到启发,在小组成员合作谈论的过程中精准掌握“汽化和液化”两者的概念与相互间的转化条件。学生在此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學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物理练习生活化

在以往开展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应用练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时间如此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导致学习积极性有所弱化。对此教师要继续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物理课堂的练习环节。生活化练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感知物理概念,让原本束之高阁的抽象内容变得“接地气”,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理解模式,强化学生的认知感。学生在观察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实在内容时,可以通过对物体的观察、触摸、拆解等,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思维感官中强化对于物理的理解。

例如:在“家庭用电”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掌握判断零线与火线的方式、了解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师要想让学生精准掌握本课的知识内容,就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对家中的电路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下电路的组成结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索自己家中的电路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之处。生活化实践的练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在未来学生也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在生活中,确保日常用电的安全,突出了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的必要性。

(七)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的布置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可以说课后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适当延伸,帮助学生全面内化新的知识内容,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坚持生活化原则,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系统性掌握课堂所学知识,逐渐构建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课后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再读”,帮助学生形成长期记忆。而生活化的物理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总结物理知识,通过运算、记录、测量、整合等种种操作,对于自己阶段性的物理学习进行归纳,能够在进行作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强化自己的薄弱项。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确保作业任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完成“质量”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分别测量书包、篮球、铅笔盒的重量,并对比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结束语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物理教学的效果,成为广大物理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建构生活化的物理课堂能够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轻松地理解与掌握,同时因为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也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将生活化元素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从生活的视角理解物理知识,促进物理学科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海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探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中学),2019(4):1.

[2]李小兵.从生活视角构建高效课堂:浅析生活化元素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5):1.

[3]汪松.小议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意义与方法[J].当代旅游(下旬刊),2019(1):1.

作者简介:徐芳(197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深度学习。

2528500783262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