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探究

2021-03-22 00:26张媚
高考·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摘 要:近几年,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仅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着重探讨的课题,为达到培养目标,历史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便针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做出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时期;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高效培育

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而言,其属于一门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能够接触到历史知识。高中时期开展历史学科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核心目的是想要借助历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并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一项技能或者是能力,这样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成长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其作为自身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来看待。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对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实际学习历史知识时,逐渐形成的科学价值观或者是相应的历史品质等。其可以划分为五大主要内容:

一是唯物史观:良好的唯物史观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借助唯物史观来有效认识以及解释历史[1]。

二是时空观念: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一种观察能力,也是一种能够将特定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有效联系的思维。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可以开展历史时空定位,切实结合时间顺序或者是空间要素等来对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是多个历史事件进行有效构建,并且将自身想要了解和认识的对象科学合理地放在其中做出考察。

三是史料实证:其主要指的是对收集到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做出合理有效的辨析,并且借助正确、真实的历史资料,来将自身想要了解的历史高效地进行重现,其属于一种方法,也属于一种态度。

四是历史解释:其主要指学生能够有效地对过去的历史提出理性并且较为系统的以及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叙述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生借助搜集、整理或者是辨析史料的方式来对某一历史事件背后蕴含的一系列深层因果关系做出揭示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历史观念的提升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五是家国情怀: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之后,展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是价值观,其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这五个核心素养,分别对应的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和素养,即理论、思维、方法以及能力和价值观,五个方面属于互相融合以及互相促进的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在实际教学当中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可以促使教师逐渐丰富历史教学资源。这是因为目前的高中历史学科当中,涉及的知识点往往包含了很多其他课程的内容,比如: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还有经济学等,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便需要注重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融合,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积极主动地去搜集和整理大量相关资源,并且引入课堂,从而间接丰富了历史教学资源[2]。

(二)能够持续增强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但可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拥有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过去的历史实际情况,并且结合历史实际来对目前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展开较为理性的判断。

2.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便能够准确地掌握历史基础内容以及客观发展规律,并由此形成正确独立的历史观,能够科学合理地提出自己较为独到的想法。

这两点都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有效地认清历史与现实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可以结合自身所学到的一系列知识,持续有效地开展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推动其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有助于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以及有贡献的优秀人才[3]。

三、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点分析

(一)基礎知识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便必须要充分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唯有学生熟练掌握一系列基础知识,才可以持续地提升自身的历史能力,进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历史基础知识做出重点讲解,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拓宽学生历史知识视野,不断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有效理解以及掌握,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在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逐步提高自身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着重培养思维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来讲,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实际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可以运用自身的思维来对某一个事件开展分析,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本质。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去剖析相应的知识内容,充分挖掘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以及影响等,以此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把握一系列事物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成效。

(三)建立知识体系

在实际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借助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及其他资源的有效补充,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可以自主梳理以及讲述国内外历史发展脉络,从而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历史学科能力。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高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对于历史来讲,其整个发展过程,存在着绝对的不可逆的特点,在实际教学当中,如果教师仅凭自身的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历史内容。这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现存史料来开展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研究工作,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也可以更为客观地去看待历史。与此同时,在应用史料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懂得对史料不能盲目相信,必须去伪存真。胡适曾说“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一方面以各种史料作为主要载体来实施历史教学,组织学生自主或者是合作搜集和整理相应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以及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能对史料的真实性做出基本判断,再让学生结合史料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展开分析和判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又可以发展学生上述两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4]。

例如:在开展“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时,为了可以有效培育学生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素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前,去图书馆或者博物馆查询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等途径自主搜取相关资料,独自或者几名同学合作判断资料的真实性,教师也可以给予资料查询方向。比如说:让学生查找清朝以及日本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方面的资料,一是思想文化资料,二是政治意识资料,三是工业发展情况资料,四是农业发展情况资料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文明发展程度或者是政治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的角度,来组织学生思考和判断两者之间在那一时代背景下的差异,然后总结清政府失败的具体原因。比如“清朝当时仍然属于较为落后以及封闭的农业国家,而日本已经发展为实力非常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综合国力都要远胜清朝,所以清朝才会失败”。并且可以通过当时中日双方对这场战争的报道的对比,懂得运用史料时要注意立场不同会影响史料内容的真伪。

借助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发展和锻炼了自身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懂得运用史料必须仔细甄别、多方验证,并且可以根据所找到的资料以及教学内容,有效地提取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基于此提出自身的一系列观点,对所要学习的历史事件展开解释,这便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以及发展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及历史解释素养,间接地发展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唯物史观的培养策略

唯物史观属于一种能够将社会历史具体发展规律有效呈现出来的理论,其在马哲理论当中也属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该素养的培育相对较难,需要教师本身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理解以及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历史观点或者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借助唯物史观来分析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可推动学生此项素养的形成,并可间接发展学生分析、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能力[5]。

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百家争鸣”的授课中,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就是培育学生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实际教学时,教师可这样为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首先,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学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铁犁牛耕的出现促使生产力发展,使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次,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认清正是这些变化的出现,使周天子的统治受到挑战,井田制和分封制这两项制度逐渐瓦解。再次,随着周王室衰微,各国开始积极主动地开展变革运动,变革又进一步促进各国生产力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思想方面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最后,这些新思想陆续涌现之后,逐渐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反作用,促使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教师借助这样一步步的思路引导,使学生准确地分析和理解经济基础能够对上层建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上层建筑又可反作用于经济发展这一普遍规律,进而推动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形成。

(三)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历史学科本身拥有着极强的时空性,时空观念是理解历史最基本的一环,学生具有良好时空观念素养,才能对史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解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以高中历史教学“开辟新航路”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是地图工具,根据教材描述画出迪亚士、哥倫布以及麦哲伦等航海家的具体航线,同时在航线上标明具体发生的事件以及时间。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去参与历史时空的探究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完成绘图后,展示相应的视频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理解“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地结束了整个世界各个地区以及国家相对孤立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不是一节或者几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始终有意识地融入时空素养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让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并能借助时空观念,去分析和探讨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是事物。

(四)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家国情怀素养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极为良好的责任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并且可以间接发展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这一素养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生而言至关重要。具体培养策略如下: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在教学当中,教师仅靠讲述教材内容很难直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在教学中,先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辛亥革命”再造中国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详细地讲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清当时的国情,理解“辛亥革命”爆发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才可以带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这样才可以产生有价值、有理由、有意义的家国情怀,而不是简单地产生了一时的一腔热血和情绪。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就能实现的,必须是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巧妙地情境设置,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结束语

近几年新课改一直在持续深入,高中时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正在发展为教学当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以及终极目标,为此教师都在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本文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培育该素养的价值和作用展开了分析,并基于此探讨了教学中的实际培养策略,以此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推动学生不断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禹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4):15-19.

[2]杨玉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实践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3):76-78.

[3]周翠红.论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J].读与写,2020,17(8):225.

[4]许红旗.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0):43.

[5]韩春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卷宗,2019,9(4):175.

作者简介:张媚(1978—),女,汉族,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湖滨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2405500783259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