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阴阳跷脉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患者60 例

2021-03-19 07:14阮蓓蕾马向明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照海阳陵泉腓骨

阮蓓蕾,马向明

(临海市中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针灸科·浙江 台州 317000)

脑中风是我国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数据统计超过50%脑中风患者在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足内翻是最常见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占17%~43%,足内翻影响行走的效率与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中风后足畸形发生率,改善步行能力[2]。研究显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显著[3-4],笔者运用针刺阴阳跷脉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的12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2~75岁,平均(57.3±6.3)岁;病程35~98 d,平均(53.1±5.8)d;脑卒中类型:脑出血26例,脑梗死34例。观察组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31~72岁,平均(60.1±5.9)岁;病程34~90 d,平均(57.3±6.1)d;脑卒中类型:脑出血29例,脑梗死3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和《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4》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5-6]。2)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首次发病,单侧肢体瘫痪者,足内翻角度>90 °且<180 °。3)年龄30~80 岁。4)病程1~6个月。

1.3 排除标准 1)其他病因导致足内翻者;2)治疗部位损伤及感染者;3)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各类骨关节病变者;4)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强制性运动疗法、下肢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电动起立床、配穿踝足矫形器等[7]。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外丘、悬钟、解溪、三阴交、太冲、丘墟、照海。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直刺约20 mm,其中丘墟向照海的方向透刺,其余诸穴直刺约30 mm,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阴阳跷脉腧穴(患侧风池、风府、然谷、照海)。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皮肤消毒后,选用一次性针灸针直刺,风池向鼻尖方向刺入25 mm,风府向下颌方向刺入25 mm,不留针;然谷、照海直刺15 mm,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8]中相关疗效标准,具体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2.3 观察指标 1)足内翻角度:在治疗前、治疗后测量患者足内翻角度。2)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根据FMA评定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总分为34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9]。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比较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足内翻是脑实质损伤后引起肌肉牵张反射紊乱,踝关节以及小腿周围肌群失衡,胫后肌、屈趾肌及小腿三头肌痉挛,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伸趾肌等肌力减弱,最终出现足内翻。康复训练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肢肌肉痉挛,平衡痉挛肌与拮抗肌,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改善足内翻角度,增强其步行功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10]。

中风后足内翻中医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阳缓而阴急。即阳跷脉弛缓、阴跷脉拘急而导致足内翻[11]。阳跷脉经风池走行至风府,阴跷脉起自然谷与照海之间。然谷、照海穴位于距舟关节附近,是连接前足和中后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然谷、照海穴可调整跟骨、距骨的生物力线,稳定足踝结构,加强足踝的核心稳定,改善足内翻角度。研究显示然谷、照海、风池、风府位于筋膜链中螺旋线上下两端,螺旋线下部包含胫骨前肌,针刺两端可使力沿着筋膜方向传导,维持螺旋线平衡,针刺下端能够改善胫骨前肌的肌肉功能形态,增强胫前肌的肌力,从而改善足内翻[12]。

本研究对照组中常规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外丘、悬钟、三阴交、解溪、太冲、丘墟、照海等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而利机关,穴下分布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主要使踝关节背屈、跖屈、足内翻,针刺能够纠正踝关节背屈、跖屈、足内翻。阳陵泉为筋会,阳陵泉可濡润筋骨,通利关节,治疗肢体偏瘫及麻木不用。阳陵泉穴下为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穿行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及其分支以及下肢的动、静脉。外丘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的外侧,外丘穴可减轻下肢挛急痹阻,通络活血,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外丘穴下分布有腓骨长肌、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使足做外展和踝部跖屈运动,可保证足底和足弓的稳定性,可帮助恢复正常的步行功能;趾长伸肌可上抬足趾、足背背屈以及足趾。悬钟别名绝骨,位于外踝上三寸,为髓会,针刺可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悬钟穴下为腓骨短肌、趾长伸肌,腓浅神经经过,腓骨短肌使足部外翻,针刺可改善背屈功能。三阴交位于内踝上三寸,为三阴经之脉之相交汇,可用于中风后偏身瘫痪、 下肢痿痹; 三阴交配伍悬钟穴,一阴一阳,可疏通阴阳,调节足踝部气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解溪穴位于足背,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可提升足踝部之气血,通畅气机,舒利筋节;现代解剖学解溪穴位于足背横纹正中,趾长、拇长伸肌腱之间,浅部经过足背内侧皮神经,深部走行腓深神经,胫前动脉、足背静脉在其下经过[13-14]。

本文观察结果针刺阴阳跷脉结合康复治疗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足内翻角度,升高FMA评分,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照海阳陵泉腓骨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照海穴的临床运用概况※
恢刺“阳陵泉”穴对脑卒中大鼠肌痉挛状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揉照海,治失眠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腓骨肌萎缩症SIMPLE基因突变分析
长期未能确诊的腓骨肌萎缩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