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医院麻醉科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纤支镜是当前支气管镜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及治疗手段。一旦患者发生支气管异物堵塞,及时、成功的取出异物是诊治的关键。在异物存留支气管期间,极容易导致患者缺氧、气道炎症,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患者适应度低等情况,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气道痉挛。在这一背景下,采用纤支镜技术在诊治气管异物堵塞方面极具优势,尤其是对有异物吸入史和明显呼吸道堵塞患者诊断容易,纤维支镜取出异物后能使病情得到迅速缓解。采用纤支镜取出支气管异物过程中,对患者肺部组织炎性渗出物进行清理,并处理异常肉芽组织,并采用抗生素治疗,能进一步提升药物的杀菌作用,提高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排出。由于纤支镜检查患者的人群各异,许多患者、尤其是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配合度不高,极容易造成咽部疼痛、咳嗽、甚至缺氧、喉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采用麻醉配合纤支镜检查是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目前学界对不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中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一定争议。基于此,本文对雾化吸入麻醉和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方式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中不同麻醉方式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波动、支气管血氧饱和度、呼吸、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
支气管异物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通常十分危重,需及时准确诊断并快速取出才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幼儿患者,气管异物极容易导致窒息死亡。老年患者主要因为咀嚼退化、意识减弱,幼儿患者则主要因智力发育不健全、咀嚼功能不健全、上喉保护技能不健全、好奇心强等原因所致[1,2]。一旦异物进入呼吸道后症状十分严重,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肺不张、喉头肿胀等严重并发症,更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并取出支气管异物是治疗患者的关键。纤支镜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异物最科学的手术方式之一,配合合适的麻醉方案对减少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纤支镜检查作为侵入性手段,往往会造成患者较大不适感,目前多以局部麻醉方式降低窥镜置入时的不适,帮助顺利完成检查。为了提升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的舒适、安全、有效性,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不同麻醉方案的应用差异。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由学者池田等人在临床中开始应用。其在器官异物取出术中的优势使得纤支镜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幼儿和老年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幼儿患者生理性气道狭小、黏膜柔嫩、配合度差等;老年患者气道蜕化、耐受度低因素导致支气管异物取出具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3,4]。传统气道异物取出多采用硬质直杆气管异物钳才进行取物操作,此类医疗器械比较生硬,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宜幼儿和中老年患者手术。极容易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气管损伤。难以观察异物位置、造成气道黏膜组织损伤等。纤支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普及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支气管异物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越来越高。
选取在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需行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4:16;年龄区间处于38~63岁,平均(44.67±2.9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3:17;年龄区间处于36~64岁,平均(44.18±3.06)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首次接受纤支镜检查且符合适应症。
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脑血管意外、存在纤支镜检查禁忌症。
使用OLMPUS电子支气管镜(型号CV-150),配备呼吸机、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MEC-1000)。
对照组仅采用雾化吸入方式麻醉,选择河北天成药业生产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3023823),将5mL利多卡因(2%)雾化方式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方式麻醉,选择江苏恩华药业生产的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031037)以及宜昌人福药业生产的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256),按照0.04mg/kg剂量将咪达唑仑静脉注入,观察2min后按照0.2μg/kg剂量将舒芬太尼缓慢静脉注入,再观察2min后开始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治疗过程中,待纤支镜进入声门,将3mL利多卡因喷射给药;若治疗操作包含气管灌洗或活检则再喷3mL利多卡因。
2.6.1 麻醉安全性[5]。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包含血氧饱和度、呼吸、平均动脉压变化,数据截取时间点分别为麻醉前、进入咽腔、进入声门、进入支气管。
2.6.2 麻醉有效性[6]。优秀:声门良好开放,纤支镜检查可顺利插管进镜,检查时未出现阵咳、恶心反射情况,纤支镜通过会厌、声门、气管、支气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或出现轻度咳嗽情况,能够顺利完成检查;良好:声门开放状态尚可,插管进镜过程中有阵咳、恶心反射情况,纤支镜进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法安静且严重咳嗽,但未出现紫绀、憋气情况;差:声门开放不佳、无法顺利插管进镜,存在明显呛咳及恶心反射,无法配合检查及治疗,轻度紫绀。
统计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典型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头晕、呛咳、憋气、体动、检查中断共6项,计算组内总发生率。
纤支镜作为一种入侵性操作,容易使大多数患者存在一定排斥、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此项检查。一旦在检查过程当中患者配合不当,极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在术前进行有效的镇静麻醉,是确保纤支镜检查的重要前提。在麻醉前、进入咽腔、进入声门、进入支气管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显示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麻醉在麻醉后各阶段数据相较于麻醉前波动程度显著低于单纯雾化吸入麻醉,麻醉后同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麻醉安全性对比
单纯雾化吸入麻醉的总体效果要低于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麻醉。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有明显差异。联合麻醉能使得患者在安静睡眠状态下安全有效地完成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相较雾化吸入奇效更快,苏醒快,副作用少,但阵痛效果较弱,联合雾化吸入麻醉能增强阵痛效果。同时也不必增加静脉注射麻醉的计量,避免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抑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类联合麻醉状态下,患者主观感觉舒适、术后无记忆,愿意重检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用于检查肺部、支气管、气管疾病的重要方式,属于侵入性内窥镜操作,虽然不会造成较明显创伤,但其会对患者造成明显应激性刺激[7,8]。不少患者无法配合导致检查中断,严重时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危险。随着以人为本、舒适医疗理念的发展,降低纤支镜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及不适程度逐渐受到重视。
当纤支镜通过声门及以下气管时,患者极易出现血压升高、憋气、呛咳等不适感,且在活检时往往出现呼吸明显加快、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情况,更容易加重患者恐惧心理[9,10]。因此在为患者麻醉时,应强调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研究中对照组应用的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能够引起中枢抑制,帮助患者消除焦虑,使其保持安静并降低注意力,避免患者因咳嗽、异物感、憋气、缺氧而对纤支镜检查操作造成影响,同时还可降低出现躁动、紫绀、呛咳等临床表现发生率。但单纯雾化方式下纤之镜进入声门后患者仍可能出现不适感,研究中观察组联合了静脉注射方式麻醉,进一步加深麻醉程度。数据显示,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更小,麻醉安全性更高,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由此可见,在常规雾化吸入麻醉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方式麻醉可达到更有效的麻醉效果,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麻醉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