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善 郄录朝 司道林 梁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国际上35~40 t 轴重重载铁路多为矿石铁路,且由大型企业运营[1]。在澳大利亚,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运营着哈默斯利和罗伯河铁路(Hamersley and Robe River Railway);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运营着戈兹沃西河纽曼山铁路(Goldsworthy&Mount Newman Railway);FMG 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运营着福特斯铁路(Fortescue Railway)。在巴西,淡水河谷铁路公司(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运营着维多利亚—米纳斯铁路(Estrada de Ferro Vitória a Minas,EFVM)和卡拉斯加斯铁路(Estrada de Ferro Carajás,EFC)。在2019 年,赢联盟(SMB-Winning Consortium)中标了几内亚西芒杜1 号和2 号矿块,并将配套建设及运营马瑞巴亚港至西芒杜矿区铁路。35~40 t轴重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铁路轨道结构方案能否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铁路的建设、运营、维修成本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 轴重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可能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探讨35~40 t 轴重有砟轨道结构的优化方式,以适应国际重载矿石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
为推进重载铁路技术国际化,铁科院研究提出了35~40 t 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2]:68 kg/m钢轨,无螺栓弹条Ⅷ型或有螺栓弹条Ⅸ型扣件;2.6 m长Ⅴb 型混凝土轨枕,轨枕间距600 mm;特级或一级材质道砟,砟肩宽度为400~500 mm;道床边坡坡率为1∶1.75,道床厚度为350 mm。
参照TB/T 2329—2002《弹条Ⅰ型、Ⅱ型扣件弹条疲劳试验方法》、Q/CR 481—2015《30 t 轴重重载铁路弹条Ⅶ型扣件》附录B 和附录C 的试验方法、TB/T 3396—2015《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TB/T 1879—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8—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及美国AREMA(The American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Maintenance-of-Way Association)颁布的《铁路工程手册》(Manual for Railway Engineering)第4 部分的规定,研究人员对Ⅷ型和Ⅸ型扣件性能、轨枕强度、轨道部件疲劳性能等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扣件、轨枕均符合中国相关标准和美国AREMA 标准要求。在TTCI(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enter,Inc.,美国运输技术中心公司)的HTL(Heavy Tonnage Loop,重载环线)上铺设试验段,开展了35.6~40 t轴重实车动力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列车通过试验段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各项安全参数均在安全限值范围内[3]。经过300 MGT运营考核试验,轨道部件无伤损,轨距变化量小于标准限值,轨道几何状态稳定。因此,该方案满足40 t轴重重载铁路运营需求。
铁科院提出的轨道结构方案中,68 kg/m 钢轨是35~40 t 轴重重载铁路普遍使用的轨型;为减少建设和维修成本,Ⅷ型和Ⅸ型扣件均采用预埋铁座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与既有的Ⅳa 型轨枕相比,适应40 t轴重的Ⅴb型轨枕通过增加配筋提升了承载能力,且关键截面尺寸增加不多,单根轨枕的质量仅增加了8 kg。因此,钢轨、扣件及轨枕部分已很难通过结构优化降低成本。
要对轨道结构及关键参数进行合理优化,还要有针对性地分析线路运营条件和可能设计参数。公开资料显示[4],几内亚西芒杜铁路为矿石铁路,轴重约为40 t,线路为单线,最小曲线半径为800 m。参照澳大利亚戈兹沃西河纽曼山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西芒杜铁路年运量预计约1 亿t,铁路线路条件较好,线路运输压力不大。西芒杜铁路途经几内亚弗雷卡迪亚、金迪亚、马木、法拉纳、康康、麻省塔6 省至西芒杜矿山区,近年来铁路沿线地区最高气温为34 ℃,最低气温为13 ℃,温差较小,对无缝线路稳定性非常有利[5]。根据TB 2034—1988《铁路轨道强度检算法》,一级道砟道床的容许应力为0.5 MPa。国际上道床顶面应力限值可取为0.586 MPa,底层道砟容许应力可取为301.2 kPa[5]。参照国际取值标准,轨道结构方案存在优化空间。
根据几内亚西芒杜铁路运营条件、气温资料及国际上相关的设计标准,本文从轨枕间距、道床断面参数方面探讨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优化方案。
增加轨枕间距可以节约投资,但动弯应力、轨枕弯矩、道床应力均会随轨枕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优化轨枕间距时须满足轨道结构各参数的限值要求。
采用轨道强度计算理论,建立连续弹性支承梁轨道结构受力模型,计算不同轨枕间距条件下的轨道部件受力特性。计算时,钢轨类型为136RE 钢轨,扣件刚度取180 kN/mm,轨枕支承刚度取120 kN/mm,钢轨支点刚度取72 kN/mm;道床厚度取350 mm,道床压力扩散角取35°,道床应力检算时不均匀系数取1.6。根据TB 2034—1988 中动力系数取值方法,计算轨底应力和轨下基础部件应力时速度系数分别取0.006 0,0.004 5,偏载系数取0.002 2,以最小曲线半径800 m确定横向力系数为1.45。以轴重40 t、速度100 km/h、不均衡超高110 mm 为例进行检算,钢轨应力的检算动轮载为517.8 kN,轨下基础部件的检算动轮载为327.7 kN。
轨枕间距计算范围取500~700 mm,间隔50 mm取值。计算不同轨枕间距条件下钢轨动弯应力及位移、枕上压力及轨枕弯矩、道床顶面应力和路基表层应力,结果见表1。
表1 轨枕间距对轨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
随着轨枕间距的增加,钢轨动弯应力和位移近似呈线性增加。轨枕间距由500 mm 增至700 mm 时,钢轨动弯应力由180.26 MPa 增至190.79 MPa,增幅为5.8%;钢轨位移由1.585 mm 增至2.064 mm,增幅为30.2%。轨枕间距每增加50 mm,钢轨动弯应力和位移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45%,7.55%。
温度荷载导致的钢轨拉应力取145 MPa,制动应力取30 MPa,与最大动弯应力190.79 MPa 叠加后得到钢轨应力最大值为365.79 MPa。钢轨焊缝的容许屈服极限为504 MPa[5],安全系数取1.3,则钢轨屈服极限为387.69 MPa。显然,轨枕间距在500~700 mm变化时,钢轨应力最大值小于屈服极限。在TTCI试验段动态测试中,实测得到的钢轨动弯应力最大值为62.00 MPa[3],小于计算结果(190.79 MPa)。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分析,轨枕间距由500 mm 增至700 mm时,钢轨动弯应力与温度应力、制动应力的总和不会超过钢轨的容许应力。
随着轨枕间距的增加,枕上压力和轨枕弯矩近似呈线性增加。轨枕间距由500 mm 增至700 mm 时,枕上压力由114.11 kN 增至148.62 kN,增幅为30.2%;轨枕正弯矩由15.63 kN·m 增至20.36 kN·m,增幅为30.3%;轨枕负弯矩由8.18 kN·m 增至10.66 kN·m,增幅为30.3%。轨枕间距每增加50 mm,枕上压力和轨枕弯矩的平均增幅分别为7.55%,7.58%。
动态测试结果显示[3],40 t轴重列车车辆在低速通过不利条件下的半径350 m 曲线线路时产生的枕中负弯矩的最大值为21.0 kN·m,轨下正弯矩的最大值为10.3 kN·m。而Ⅴb 型混凝土轨枕设计轨下正弯矩为29.23 kN·m,枕中负弯矩为22.6 kN·m[1]。可知,随着轨枕间距的增加,实测轨下正弯矩始终小于设计轨下正弯矩。根据理论计算得出的规律,轨枕间距650 mm时的枕中负弯矩比轨枕间距600 mm 时的21.0 kN·m增加7.58%,即可达到22.6 kN·m,这与枕中负弯矩设计值一致。
综合考虑,为确保轨枕荷载弯矩有一定余量,轨件间距应小于650 mm,建议取625 mm。
随着轨枕间距的增加,道床顶面应力及路基表层应力近似呈线性增加。轨枕间距由500 mm增至700 mm时,道床顶面应力由0.480 MPa 增至0.625 MPa,路基表层应力由0.192 MPa 增至0.250 MPa,增幅均为30.2%。轨枕间距每增加50 mm,道床顶面应力及路基表层应力平均增幅均为7.55%。
轨枕间距为700 mm 时,路基表层应力及底层道砟应力均小于301.2 kPa。轨枕间距由600 mm 增至650 mm时,道床顶面应力由0.553 MPa增至0.589 MPa,超过了TB 2034—1988 的限值,也超过了0.586 MPa。轨枕间距取625 mm 时,道床顶面应力为0.571 MPa,满足0.586 MPa的限值要求,且有一定余量。因此,采用道床顶面应力0.586 MPa 的限值标准时,轨枕间距可取为625 mm。
综上所述,轨枕间距优化为625 mm,钢轨动弯应力、轨枕弯矩、道床顶面应力、路基表层应力均可满足限值要求。
当轨枕间距取625 mm 时,通过插值计算,支点压力为135.8 kN。取40 t 轴重荷载作用下支点压力为135.0 kN,参照轨枕间距优化时的计算参数,根据TB 2034—1988 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道床厚度从350 mm 减小至300 mm 时道床底部应力从227 kPa 增加至265 kPa,增幅为16.7%。TTCI 动态测试时[3],最不利条件下实测支点压力最大值为149.7 kN,比理论计算值增加了10.9%。按此规律计算,道床厚度为350,300 mm 时,道床底部应力分别为252,294 kPa,均小于301.2 kPa。因此,道床厚度取300 mm 时,道砟底部应力在容许应力范围内。按道床底部应力随着道床厚度减小而线性增加考虑,道床厚度取250 mm 时,底部应力比道床厚度为300 mm 时增加42 kPa,为336 kPa,超过了容许应力。因此,道床厚度可优化为300 mm。
在TTCI的试验段,轨道结构铺设完成而未开始运营考核时,选取砟肩宽度为300,400 mm 的区段,分别测试了7 根轨枕的横向阻力。结果显示:在砟肩宽度为300 mm 的区段,轨枕横向阻力最小值为12.9 kN,平均值为14.3 kN;在砟肩宽度为400 mm 的区段,轨枕横向阻力最小值为12.8 kN,平均值为14.4 kN。通过质量10 MGT 后,两处的轨枕横向阻力平均值分别为19.5,21.6 kN。
基于该横向阻力测试数据,选取轨枕横向阻力为12 kN。考虑无缝线路钢轨纵向力不均匀性的影响和后期运营影响,采用不等变形波长理论对西芒杜铁路允许温升进行检算。结果显示:西芒杜铁路曲线半径R=600,800 m 的曲线区段及直线区段的允许温升分别为48.9,55.8,65.1 ℃,满足无缝线路应用需求。因此,砟肩宽度建议取值不小于300 mm。
为了对比直线与不同半径曲线区段的轨道动态响应,选取朔黄线30 t 轴重列车作用下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相比直线区段,R=500~1 000 m 的曲线区段横向作用力较高,轮轴横向力提高2.3 倍以上。轴重增加到40 t,曲线区段的轮轨横向作用力比直线区段提高更多。因此,曲线地段的砟肩宽度应适当加宽。
综合考虑,对于横向作用力较小的直线区段及R>1 000 m 的曲线区段,砟肩宽度可采用300 mm;对于R≤1 000 m 的曲线区段,砟肩宽度可采用曲线内侧300 mm、外侧400 mm。
世界各国铁路采用的道床边坡坡率有所不同[1]。在普速铁路上,前苏联、法国、英国为1∶1.5,中国为1∶1.75,美国为1∶2。在高速铁路上,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为1∶1.6,继东海道之后修建的其他新干线为1∶2.2,法国TGV 线路为1∶1.5,中国为1∶1.75。在重载铁路上,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典为1∶1.5,中国大秦线为1∶1.75,美国为1∶2。
几内亚西芒杜铁路服役时间较短,1∶1.5 的边坡在国际上也有广泛的应用经验,能够保证重载铁路的边坡稳定。为节约投资,几内亚西芒杜铁路道床边坡坡率可选用1∶1.5。
几内亚西芒杜铁路为矿石单线铁路,最小曲线半径800 m,年运量预计约1 亿t,当地温差小,线路服役周期短,线路条件较好。参照国外道床顶面应力0.586 MPa、底层道砟容许应力301.2 kPa 的取值标准,以我国提出的35~40 t 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断面参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优化后的轨道结构方案为:68 kg/m 钢轨,无螺栓弹条Ⅷ型或有螺栓弹条Ⅸ型扣件;Ⅴb型混凝土轨枕,轨枕间距625 mm;特级或一级材质道砟,砟肩宽度300~400 mm,无砟肩堆高;道床边坡坡率1∶1.5,道床厚度300 mm。相比原方案,该方案轨枕、道砟使用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可节约铁路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