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南朗镇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分析

2021-03-19 12:09黄智顺谢孙玮杨大练谭敏斯刘桂娴朱丹丹刘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二联轮状病毒活菌

黄智顺 谢孙玮 杨大练 谭敏斯 刘桂娴 朱丹丹 刘萍

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一种因轮状病毒入侵婴幼儿体内导致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好发于秋冬季,可经消化道传播,在儿科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据统计,每年我国有接近1 000万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占全部婴幼儿数量的25%[2]。目前针对此病,临床上常给予抗生素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耐药菌产生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临床上仍需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有学者发现轮状病毒感染机体后会损伤小肠上皮细胞,抑制双糖酶分泌,造成肠道内的水、电解质无法正常转运,吸收、利用葡萄糖产生阻碍,造成渗透性腹泻[3];此外,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减少,正常菌群平衡失调,影响肠内微生态系统,让大量的外来病原入侵并定植于肠道,加重腹泻[4]。另有文献报道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具有增加肠道有益菌及恢复肠道生态平衡等功效,此可能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有益[5]。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其发病规律及其相关预防对策,从而为预防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确诊为其他类型的肠道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0例,男237例,女193例;年龄3.5~28.4个月,平均(13.89±3.05)个月。研究组430例,男229例,女201例;年龄3.7~28.1个月,平均(13.92±3.0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记录全部患儿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治疗,其中不足1岁患儿每次口服1/2袋,2次/d;1~2岁患儿,1袋/次,2次/d;超过2岁患儿,2袋/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其中不足1岁患儿每次口服1/3袋,3次/d;1~2岁患儿每次口服1/2袋,3次/d;超过2岁患儿,1袋/次,3次/d。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期间根据两组患儿脱水程度进行补液、纠正脱水支持治疗,若出现酸、碱中毒或者电解质紊乱、呕吐、发热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住院期间调整饮食结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并分析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年龄分布、时间分布;观察并比较两组止泻、止吐、退热时间、治疗期间腹泻次数、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3 d后患儿粪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 d后患儿粪便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腹痛等临床症状并未发生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予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年龄分布

8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男466例,占比为54.19% ;女394例,占比45.81% 。其中年龄最小者仅3.5个月龄,年龄最大者28.4个月。12~24个月年龄段儿童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比例最高,达到41.16% ,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年龄分布

2.2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时间分布

8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全年各月份有患儿发病,其中1~9月发病比例变化不大,均在6% 以内;10、11、12月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高峰,其发病率占全年的70.58% ,具体月份分布见表2。

表2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时间分布

2.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研究组止泻、止吐、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s)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s)

组别 止泻时间(d) 止吐时间(d) 退热时间(d) 腹泻次数(次)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30) 3.11±0.55 2.45±0.38 2.21±0.30 27.67±4.55 5.68±1.02研究组(n=430) 2.51±0.41 1.95±0.35 1.77±0.24 21.85±4.18 5.12±0.97 t值 18.346 20.301 24.023 19.759 8.34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1% )高于对照组(85.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

3 讨论

轮状病毒造成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毒大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导致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发病时主要表现出呕吐、发热、腹泻等病理改变,部分严重者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损伤脏器,极大地威胁婴幼儿生命健康[7]。至今临床上并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特效药物。本研究发现本地区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男性较女性更多,且12~24个月年龄段儿童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比例最高,10、11、12月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高峰。这与我国南方其他地区报道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病年龄段、时间分布相似[8]。其原因可能是此阶段的小儿机体抵抗力差,大多已脱离母乳喂养,且患儿的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容易被感染;而冬季又处于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婴幼儿更容易被感染[9]。因此,本地区的疾控部门需要在冬季高发期严格的消毒处理患儿的排泄废物,对轮状病毒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广泛开展针对肠道传染疾病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对3个月~6岁的小儿开展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服务。

轮状病毒感染机体的早期会引发病毒血症,侵犯十二指肠、空肠近端的黏膜上皮细胞,破坏小肠微绒毛,引发肠上皮细胞坏死,破坏其吸收、免疫功能[10]。当轮状病毒侵袭肠黏膜,后会导致机体吸收的水电解质减少,损伤免疫功能,最终导致急性感染性腹泻。目前研究发现这类腹泻属自限性疾病,不需要通过特殊治疗就可以治愈[11]。然而,大多数患儿年龄小,身体恢复较慢,因此,针对患儿实施纠正肠道菌群治疗效果较好[12]。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止泻、止吐、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够加快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轮状病毒感染后会损伤患儿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其肠道内水、电解质紊乱,无法充分吸收葡萄糖,造成渗透性腹泻;同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微生态系统破坏,失去原有的屏障作用,造成外来病原均入侵、定植,加重腹泻[13];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中含有大量高浓缩活菌、B族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患儿服用后可有效阻断致病菌结合于肠细胞上,抑制致病菌繁殖,恢复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为患儿构建天然屏障;此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中的微量元素可用来作为胃黏膜保护剂,能够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14]。而蒙脱石散作为高效的消化道病原菌清除的黏膜保护剂,能够固定并清除病原体,保护肠黏膜,从而阻止致病菌对肠细胞的攻击,加快肠道黏膜的修复,加速患儿康复,因此,二者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加快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恢复[15]。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容易出现呕吐、发热及腹泻等临床症状,12~24个月年龄段儿童容易发病,主要以冬季流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能够加快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二联轮状病毒活菌
纳米佐剂N-2-HACC/CMCS对鸡新城疫病毒和H9禽流感病毒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与腺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高举队旗跟党走——上海市杨浦区二联小学红色教育活动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