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珠
腹泻是儿童的常见病之一,细菌、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腹泻,其中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最为常见[1],占腹泻的75%左右。在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腺病毒。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患儿的粪便中伴随大量水分,严重时刻致中重度的脱水,甚至出现休克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2,3]。及早鉴别诊断腹泻的病因,并对症治疗是关键。为了解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小儿腹泻的诊疗,本研究特选取本院的5480 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抗原检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儿科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诊的腹泻患儿中随机抽取548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0~14 岁,排便次数≥3 次/d,粪便性状异常,表现为水样便、稀便、蛋花汤样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所有患儿中男2940 例,女2540 例;年龄3 个月~11 岁,平均年龄(3.29±2.57)岁。
1.2 方法 ①采集标本。用采样棒采集适量粪便标本,立刻送检。②轮状病毒/腺病毒抗原而合计快速检测条购自北京科瑞美科技有限公司,在试管中加入0.5 ml稀释液,再加入适量的粪便标本,充分混匀后将检测条插入试管,放置5~10 min 后判读结果。③若检测R 区出现蓝色条带,表明轮状病毒阳性;检测A 区出现红色条带表明腺病毒阳性。若R 区和A 区同时出现显色条带表明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若R 区和A 区均无显色条带,结果为阴性;若质控区未出现一条蓝色条带则结果无效,需重新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不同性别、年龄(<6 月龄、6~12 月 龄、1~3 岁、3~6 岁、>6 岁)、季 节[春 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 月~次年2 月)]患儿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 5480 例患儿中,单纯轮状病毒检测阳性732 例,阳性率为13.36%;单纯腺病毒检测阳性210 例,阳性率为3.83%;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检测阳性87 例,阳性率为1.59%;单纯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腺病毒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61,P=0.000<0.05);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最低,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阳性率和单纯腺病毒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991,52.358,P=0.000、0.000<0.05)。
2.2 不同性别患儿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 不同性别患儿的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儿的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n(%)]
2.3 不同年龄患儿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 单纯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中,以6~12 月龄、1~3 岁患儿的占比最多,<6 月龄、3~6 岁、>6 岁患儿的单纯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且均低于6~12 月龄、1~3 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腺病毒阳性率和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在各个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感染均以<6 月龄、6~12 月龄、1~3 岁的患儿为主,占比较高,3~6 岁、>6 岁儿童的占比较低。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患儿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n,%)
2.4 不同季节患儿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 单纯腺病毒阳性率、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在全年四个季节分布较为均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轮状病毒阳性率以秋季和冬季最高,春季和夏季较低,不同季节单纯轮状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季节患儿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比较(n,%)
小儿腹泻是全球性的发病率最高的小儿疾病之一,感染是主要病因,其中病毒性感染所致腹泻占75%以上,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4,5]。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是主要的致病病毒,且多发病于<3 岁的婴幼儿,尤以6~12 月龄的婴幼儿高发。
本次调查5480 例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和腺病毒阳性率,结果显示:单纯轮状病毒的阳性率为13.36%,低于张蕾等[6]、何艳明等[7]报道的轮状病毒阳性率,这可能与不同地区腹泻患儿的流行病学不同以及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的方法、试剂不同有关。在流行病学特点上,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儿的单纯轮状病毒、单纯腺病毒以及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海琼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次研究中,单纯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中,以6~12 月龄、1~3 岁患儿的占比最多,<6 月龄、3~6 岁、>6 岁患儿的单纯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且均低于6~12 月龄、1~3 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6 月龄~3 岁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生的高发年龄段,这主要是因为:<6 月龄的婴幼儿一般以母乳喂养为主,而母乳中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能增强婴幼儿的抵抗能力,感染轮状病毒的几率较小;而>3 岁的小儿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完善,抵抗力明显增强,且部分曾感染过轮状病毒的小儿血清和小肠分泌液中有轮状病毒抗体,使得其更能抵抗轮状病毒感染,使得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而6 月龄~3 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年龄段小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而自身胃肠道功能、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且消化酶的活性低,缺乏听从指导的意识,经消化道感染轮状病毒的机会增多,使得该年龄段成为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高发年龄段。在季节分布方面,轮状病毒感染多出现在秋冬季节,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为轮状病毒在20℃左右的气温下较为活跃,秋冬季节气温适宜,且天气易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婴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弱,就容易导致轮状病毒侵袭感染,诱发腹泻[9]。
本结果显示:单纯腺病毒阳性率、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阳性率均较低,在年龄分布上以<3 岁的婴幼儿为主,在季节分布上呈散发性,与季节无明显关系。也有研究指出腺病毒感染与年龄无关,流行季节为夏季,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收治腹泻患儿的地域特征等因素有关。在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的双重感染上,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指出双重感染存在地域差异,与当地的气候、温度相关,且发病率有所上升,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且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和季节分布特征,腺病毒感染多发病于0~3岁的婴幼儿,呈散发性流行,无明显季节性。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腹泻患儿的监控管理,重点监控<3 岁的婴幼儿,并在流行季节到来前做好接种工作和相关健康宣教,预防病毒性感染腹泻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