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霞霞 黄瑞聪 林仕珠 张明
功能性便秘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排便生理功能失调或紊乱,致使不能够正常排出粪便或粪便干燥不畅、难以排出体外的病理现象,其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组织,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1]。该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且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不仅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3]。近年来,中医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研究引入甘遂灸神阙穴,其作为隔物灸的一种,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兼具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4]。为探究其临床有效性,收集功能性便秘病例100例,均为2018年8月-2019年12月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现对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诊断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5];(2)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肝肾功能疾病;(2)精神科疾病患者或存在精神障碍;(3)近期接受过影响观察指标的相关治疗;(4)存在语言交流沟通障碍、听力障碍及无法配合研究;(5)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6)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7)非功能性便秘患者[6-8]。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大为49岁,最小为19岁,平均(36.63±4.72)岁;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为4个月,平均(4.32±0.34)年。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大为49岁,最小为18岁,平均(36.72±4.68)岁;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为5个月,平均(4.76±1.09)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予常规干预,包括心理疏导,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增强对功能性便秘的疾病认知,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加强排便反射训练,定时排便、尽快结束,避免在厕所长时间读书、看报。鼓励患者参与适量的运动,锻炼腹肌,增强肠蠕动力与肌张力,确保大便通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方案,督促患者多饮水,控制脂肪摄入。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44)治疗,2支/次,2次/d,治疗时间为2周。针对服用2 d后症状无缓解患者给予酚酞片(吉林省通化天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420)治疗,剂量以 50~200 mg 为宜。
试验组加用甘遂灸神阙穴干预,将甘遂研磨成为粉末状,将其与玄明粉、冰片按照3∶1∶1的比例混合调制为膏状,对神阙穴予以温水清洗,上药,在肚脐位置填满调制膏,然后在上边放置艾炷予以艾灸治疗,以患者脐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然后采用5 cm直径一次性胶布贴紧,上面覆盖一层6 cm×7 cm 透明敷料予以防水。保留 24 h 后撕开,间隔 1 d治疗1次,治疗时间为1周。对照组取面粉作为安慰,操作方法同试验组。
干预前后均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估,对比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主要评估症状为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及阻塞感,分值0~3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9]。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便秘症状消失、各项不适消失表示显效;患者各项症状治疗后缓解、大便性状改善表示有效;治疗后无变化或加重表示无效[10]。总有效=显效+有效。
研究涉及数据均在SPSS 22版本软件包上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s)]
*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排便频率 粪便性状 费力程度 排便不尽感 阻塞感试验组(n=50) 干预前 2.52±0.14 2.46±0.22 2.36±0.25 2.79±0.36 1.87±0.63干预后 0.42±0.06* 0.86±0.14* 0.77±0.12* 0.81±0.16* 0.76±0.23*t值 5.623 7.784 9.061 9.375 4.630 P 值 <0.05 <0.05 <0.06 <0.05 <0.05对照组(n=50) 干预前 2.49±0.34 2.49±0.31 2.35±0.12 2.74±0.32 1.85±0.57干预后 1.57±0.33 1.38±0.26 1.27±0.27 1.36±0.17 0.98±0.19 t值 5.431 4.014 5.305 3.235 6.4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整体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0% vs 7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等,除此之外,便秘还会导致粪便嵌塞、痔疮及粪便溃疡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1-12]。文献[13]报道,我国功能性便秘发病率高达5% ~15% ,其发病与患者精神状态、社会因素及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长期便秘患者不仅承受巨大生理痛苦,而且伴随生活质量下降。
便秘是“治未病”门诊常见病,也是护理临床常见的问题,关注便秘患者,避免其诱发的严重影响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将功能性便秘归属为“大便结燥”“阴结”等范畴,认为便秘病机在大肠,与脾、肾、脏关系紧密,患者大肠传导功能欠佳,宿食、糟粕长时间积存胃肠,致使便结难出,体内气血虚弱、阴寒凝结、气机郁滞,治疗应以健脾调肝、补肺强肾为主[14]。此次研究试验组患者接受的是甘遂灸神阙穴干预,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该干预方式对患者症状的缓解作用。神阙穴是人体任脉要穴,位于肚脐中,定位简单、易操作,该穴位是胃肠功能调节要穴,且脐部周围皮肤表皮角质层薄,血管丰富,被证实是人体最有利于药物吸收的部位,对神阙穴予以甘遂灸能够使得药物通过细胞间质,快速弥漫血管达到全身,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药物有效成分被酶类及消化液分解,强化治疗效果[15]。甘遂灸需要将患者摆为舒适体位,注意体位舒适、自然,以保证甘遂灸的效果。正确选取穴位后,将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直接贴合患者皮肤,用线香点燃,艾炷燃至患者自觉灼热不可忍受时移去。操作者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绒移动不在穴位上,达不到疗效。操作者应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甘遂本身具有毒性,但有通便功效,采用醋进行调制后其毒性能够大幅度减轻,有利于药物吸收;玄明粉能够起到消积通便、燥湿软坚的作用;冰片作为一种透皮吸收促进剂,能够促使药液快速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作用于病灶,发挥临床疗效。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若施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须处理,可自行吸收。本研究对患者治疗效果予以比较,观察组达到94.0% ,效果优于对照组,体现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甘遂灸神阙穴干预,在对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方面作用显著,疗效可靠,值得借鉴。